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措施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528905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措施(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措施在经济发展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兼顾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安定祥和。一种发展观需要有相对应的方法论来实现。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必须找到相应的有效载体或机制来实施。对于我国来说,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求真务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一、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五大趋势 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年,按照现行汇率计算,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090 美元

2、。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人均 GDP10003000 美元的阶段,其产业结构将进入急剧变动时期,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矛盾也会逐步显现。从 20 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史来看,一些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在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以后都放慢了增长速度,甚至出现过现代化过程中断等社会危机。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按照求真务实的精神,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使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治久安。 1、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大众消费为特征的工业化加速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具有内在动力。 首先,从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产出结构特征来看

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跨越了罗斯托所说的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用钱纳里等学者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方法,我国已经基本进入了工业化四个阶段的第三阶段,即工业化加速时期。进入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满足基本食物、住房和穿着的消费,汽车大规模生产和进入家庭,家用电器快速普及。 其次,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无限性过剩”与国际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供给在一种压缩型工业化过程中激烈碰撞,使得我国的生产高速增长与失业率上升并存。一方面,我国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体系,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大量劳动力需要就业。解决这一尖锐矛盾需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便提供

4、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保证社会安定。 第三,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必然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了两个转移,一是农民向城市转移人口由低生产率区域向高生产率区域转移,二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显然,这两个转移都将会促进生产率提高,而生产率的提高是人均收入提高和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这将会使得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 2、重化工产业主导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特征。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新结构危机压力将会增大。 未来一个时期内,国内投资和消费都将对重化工产业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力。在投资领域,城市化建设和农

5、村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对重化工产业形成巨大的需求。在消费领域,居民的需求增量将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汽车、住房等以重化工产业为基础的产品上。经济增长对能源、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排放的产品的依赖性将会很强。从出口需求的角度看,中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廉,具有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表明,未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压力将会日益加大。 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二是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之上实现的。符合人们健康需求的良好生态环境已经不再是天然的产物,而是需要投入资源进行不断的“再生产” 。良好生态环境的高度短缺已

6、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大结构问题。结构危机由过去的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失衡转变为经济整体增长与原来的“外部条件”之间的失衡。这就是美国学者布朗所说的“环境泡沫经济” 。对这种新的结构问题,一般称之为新结构危机。 3、二元经济结构将会长期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会加剧二元结构导致的社会矛盾。 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最突出的特征。尽管全党和各级政府已经高度重视农民问题,但由于形成二元结构的原因极为复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的状况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 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生态环境破坏将会加剧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生活质量差距。高收入人群通过更多占有物质财富,通过更多的物质享受和医疗保健,可以补偿环

7、境污染给生活质量带来的损失。低收入人群没有能力选择生活环境,由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健康损害难以得到医疗保健补偿。因此,生态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放大了二元结构导致的社会不公平。 4、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将会继续存在,缩小地区差距的难度将会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地理地貌等因素都决定了西部地区并不适合高密度地发展经济。西部地区草原因过度放牧而沙漠化、一些地区因过度开垦土地而石漠化、治理沙漠而产生的人进沙进现象、因生态植被减少引起的旱灾与洪灾同时上升,等等,说明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和农业开发程度已经超过了自然承载能力。西部地区的

8、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例大,东西部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城乡差距在地域上的反映。西部作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屏障” ,其生态和气候等特点决定了这些地区不能再过度发展农业和污染性产业。在我国总体上生态环境压力日益上升的情况下,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难度将会加大。 5、中国经济增长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会不断增大,贸易摩擦将会日益上升,这将迫使中国加速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到*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钢铁第一大国、水泥第一大国、家用电器第一大国、电话第一大国、服装第一大国。但是,在产品产量猛增的同时,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资源和能源对进口的依赖日益上升,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例如,作为钢铁第一

9、大生产国,我国的铁矿对进口的依赖将会逐步达到 50左右,石油对进口的依赖也将达到 50,甚至更多。中国资源和石油进口增加将会提升整个国际市场的价格,中国低价格制成品出口增长将会压低国际市场价格,这必将导致我国与其他相关国家之间发生更多贸易摩擦。我国核心高新技术的空心化将会抑制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制约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这两个问题将会迫使国内企业降低资源消耗,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而加快中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进程。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上述五大趋势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入急剧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必须解决过去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矛

10、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投入,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仍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这种转型必然伴随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也必然面对巨大生态环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新型的经济增长道路。 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从本原上说,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类必须不断推动经济增长。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经济增长,或经济增长速度很慢,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必然是弱小的,国民就会面临低生活水平和高失业率的困扰,社会难以稳定,在国际竞争中就没有地位,就会处于落后挨打局面。

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将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在总结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原则。这是我们在新的战略机遇期需要继续坚持的基本方针。 但是,经济增长是否一定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呢?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收入分配是否均衡和公平;二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从收入分配来看,如果经济增长的成果主要被一部分人分享,其他人分享很少,则会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如果这种状态长期持续,人们的生活质量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导致极大的社会不公平,这将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最终使得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下降,形成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 从经济增长方式来看,传统的经济增长总是以资源消

12、耗、污染物排放和生态损耗为代价的,即在经济增长使人造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资源和生态环境被消耗和破坏,这将会普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创新正在于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内涵,解决了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与“五个统筹” 科学发展观不排斥经济增长,它的核心内涵是按照科学规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推进经济社会更快地发展。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观。这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五大趋势所决定的。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

13、先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到*年,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七位,13 亿人口平均初步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这是了不起的奇迹。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经济总量不断快速上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绝对和相对收入差距都进一步拉大了;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资源的储备日益减少;国民经济对外贸和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在提高。*年我们消耗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 30,世界水泥总产量的 40,世界煤炭总产量 31,实现的GDP 却仅占世界的 4。这表明,我们的经济增长的成果分配和使用存在着不公平,效益不高。无论从稳定社会发展的

14、角度看,还是从资源与生态环境制约的角度看,这种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增长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的新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目的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矛盾。五个统筹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具体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内核,不仅仅体现在所有制上,更应该体现在分配的公平和社会的和谐方面,解决好市场不能解决的公共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外部性问题,对市场失败的领域进行调控,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追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协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效率问题则可以

15、留给市场去解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原理也就在于此。 过去我们关注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主要以人均货币收入的高低为指标,而对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注不够。实际上,越是贫困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其后果存在着自然扩散和乘数效应。因为贫困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最终也使得发达地区的自然灾害增加、环境恶化,从而造成连锁反应,使国家的总体财富减少。在科学发展观下推进五个统筹发展,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途径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需要有相应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和技术经济范式。也就是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找到其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

16、。在科学发展观下的五个统筹发展的内涵中,经济和社会、区域、城乡、国内外四个方面的统筹发展实质上都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则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其背后也是人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是在自然规律限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两个角度探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能性。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技术经济范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但整体上比较脆弱。未来一个时期内,我们的经济正处于大众消费时代,对物质产品消费的需求将会高速增长。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经济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在不断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的排放强度。这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创新,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并与市场的价格机制相结合,重新塑造一种资源节约污染少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要求我们推进技术创新,加速开发循环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