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三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526798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三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三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三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三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三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三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三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 江 师 范 学 院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本 科 毕 业 论 文三稿题 目: 辛弃疾词的主题研究 姓 名: 孙建华 学 号: 20100141298 院 别: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0 级 3班 指导教师: 曹奎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目 录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2前言 .31爱国词 .31.1抗击金人侵略,收复祖国河山 .31.2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51.3 对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懦弱进行无情的批判 .72农村词 .82.1热爱秀美的农村风光 .82.2赞扬朴实的农民形象 .83 送别词 .93.1在悲情和激昂中隐含着

2、对家国的思念 .93.2表达怀才不遇的压抑感 .94婉约词 .104.1以女性为中心 .104.2咏物词 .11结语 .11参考文献: .12后 记 .13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摘 要: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是中国文坛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其次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辛弃疾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多达六百余首词。他的词形式风格多样,主题鲜明,贴近生活创作,其中以豪放词最具代表性。辛弃疾是一位忠君爱国的志士,是词坛领袖更是军中将才,却一生怀才不遇,他的词抒写抗击金人侵略,收复祖国河山的热情,忠君报国,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使命。也有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之作。对当权者的苟安求和不思进取也进行

3、了无情的讽刺。还写下不少送别词。他的送别词往往离别时的愁情和思绪为主题,但并不仅仅沉浸在这种愁情中。晚年闲居时也写下不少名篇。如歌颂农村风光的,赞美秀丽风景的农村田园风光词。还有其柔婉含蓄的婉约词,意境含蓄蕴藉。刻画婉转柔美,有伤感怀时的少女形象,也有托物言志的咏物词。关键词:辛弃疾;爱国;豪放;怀才不遇;送别;农村风光 ;婉约Abstract: xin qiji is a great patriotic poet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is a bright pearl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is, second left a hu

4、ge wealth for later generations.Life, xin qiji was a prolific writer, producing up to six hundred more than the first word.His words form style diversity, theme and bright, close to the creation of life, of which most representative bold words., xin qiji was a loyal patriot who is luxuriousness lead

5、er is the army generalship, talent is his life, his golden words express the fight against aggression, to recover the motherland rivers, passion and loyal to re-create its lost his lifes mission.Have all ambition resentment and anguish.The authority of the summation adventurous also the relentless i

6、rony is certainly.Also write down some farewell words.In his later years also wrote many elegant recluse.Praises such as rural scenery, admire the beautiful scenery.Its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word also painted meticulous chic, full of euphemism.Also at the literature of the high altitude.Keywords:

7、xin qiji;Patriotic;Bold; His talent.Farewell; View of the countryside; Graceful and restrained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3前言辛弃疾是文坛的旷世奇才更是爱国豪杰。稼轩体更是独步词坛。爱国忠君是辛弃疾一生的标签,辛词豪放却不脱离现实,爱国词是他的词做做中最富有号召力量的,辛弃疾的爱国词与其说使用比去写的不如说是用心血和宝剑铸刻成的,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感。渴望中原早日统一,百姓安居乐业。仅仅把爱国词作为辛词研究是不全面的,辛弃疾为人耿直豪爽,重情重义。其一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中晚年过着闲居的生活。本文除爱

8、国词外,从重情重义的送别词,热爱和赞美农村风光与生活的农村词。细腻温婉的婉约词几个方面浅略分析研究辛弃疾的词。力求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辛弃疾和其词。1爱国词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地区早已沦陷,再加之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懦弱。 。恢复中原、报国雪耻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同时对统治阶级也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与揭露。这些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1.1抗击金人侵略,收复祖国河山辛弃疾一生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大宋河山。辛弃疾行伍出身,从小苦练剑法,天生魁梧高大,一身侠气。最终以文为业。辛弃疾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才,年仅 22 岁就号召一只几千人的队伍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队伍,不久耿京被判将张国安杀害,辛弃疾率领仅 50

9、铁骑夜闯几万人的敌营,将张国安当场处决,带回耿京旧部万余人。 1辛弃疾晚年闲居时爱国之心不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写下了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在辛弃疾年轻的时候带着成千上万的士兵、骁勇剽悍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才开始准备他们的箭袋,可是他们为时已晚,没等他们准备好汉兵的金仆姑箭早已射入燕兵的心脏。这就是当时激战的场面就仿佛电影般投影在我们的眼前。怀念着在沙场的自己,看看现在的自己也就只剩下感叹了,焕发生命力春风也没有办法把我这白胡子吹黑了。想想自

10、己尽心竭力写下的几万字的抗敌良策没有被采纳,还不如拿去东边人家换几本关于种树的书呢。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有很大的视觉冲突,也有很大的思想冲突。上片写的是作者年少时义豪情万丈血气方刚的岁月。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第一句写作者在年青时参加和领导抗抗金义士,队伍数量庞大;下一句写其率领骁勇剽悍的骑兵。与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4金兵激战不畏生死的壮烈场面。金兵晚上加强工事,正准备箭袋,辛弃疾率领的汉兵一大早发动进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结果汉箭朝飞金仆姑。何等的豪情万丈,字句间透露着自豪。下片怀古伤今,如今的自己再不复当年,自己对大宋的一片忠诚,抗敌良策被弃之不纳。使得他痛苦至极。反

11、应了辛弃疾深爱自己的祖国的情感。辛弃疾同时又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政治家,曾献策于统治者, 美芹十册: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于;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毫,涉沂海,非其志也。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常令臣两随计利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常鸠众二千,逮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夏,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官闲

12、心定,窃伏思念:今日之事,朝廷一于持重以为成谋,虏人利于尝试以为得计,故和战之权常出于敌,而我特从而应之。是以燕山之和未几而京城之围急,城下之盟方成而两宫之狩远。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惟是张浚符离之师粗有生气,虽胜不虑败,事非十全,然计其所丧,方诸既和之后,投闲蹂躏,由未若是之酷。而不识兵者,徒见胜不可保之为害,而不悟夫和而不可恃为膏肓之大病,亟遂齿乍舌以为深戒。臣窃谓恢复自有定谋,非符离小胜负之可惩,而朝廷公卿过虑、不言兵之可惜也。古人言不以小挫而沮吾大计,正以此耳。恭惟皇帝陛下。聪明神武,灼见事机,虽光武明谋,宪宗果断,所难比拟。一介丑虏尚劳宵旰,此正天下之士献谋效命之秋。臣虽至陋,何能有知,徒以忠愤所激,不能自已。以为今日虏人实有弊之可乘,而朝廷上策惟预备乃为无患。故罄竭精恳,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