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s总结大题oft Word 文档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51839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s总结大题oft Word 文档 (2)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学s总结大题oft Word 文档 (2)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学s总结大题oft Word 文档 (2)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学s总结大题oft Word 文档 (2)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学s总结大题oft Word 文档 (2)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s总结大题oft Word 文档 (2)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s总结大题oft Word 文档 (2)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1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由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 机制和规律3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4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 事件: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 世纪

2、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 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 年)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或概念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地位,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2 论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答,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因

3、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教师 教师这一主要因素设计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的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3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答;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

4、和需要等差异。 他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4。论述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 学习过程 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了与老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影响学生进行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3 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的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5

5、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体现在如下四方面;1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心理健康发展。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成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3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教育心理学原则,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

6、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防御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惊醒研究。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也为教室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6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答:1,帮助教师准确的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7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1 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教育学提供理论性质的;帮助教

7、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 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二 1 所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 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 关键期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 :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也称敏感期 如:2 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 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

8、关键期、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人格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1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或何为心理发展答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 2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少年期(11、12 岁14、15 岁,初中阶段) 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心理活动的随意

9、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青年初期(14、15 岁17、18 岁,高中阶段) 特点: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3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答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前运算阶段(27 岁

10、)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4 简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答: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5 人格发展阶段1 信任感

11、对不信任感 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 3 主动感对内疚感 4 勤奋感对自卑感 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18 岁6 影响人格的社会因素 1 家庭教育模式 鲍姆宁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2 学校教育 3 同辈群体 6 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分三种成分 1,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交织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等 3,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一致控制,如自我审查,自我监督等7 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或特点答: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

12、3 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 儿童在 3 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8 简述辐合型认知方式与发散型认知方式的差别答: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是观念发散带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新颖而创见的观念9 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有哪些答: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

13、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个体的自我调控影响他们对环境的筛选,他们主动接受环境的积极影响,拒绝环境的消极影响10 认知方式的差异 答 1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2沉思型与冲动型 3 辐合型与发散型11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各自优势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信息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包括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场独立型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者对事物的

14、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认识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12 简述智力差异的内容答: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个体内差异即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分的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13 简述智力差异的教育意义答: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知识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

15、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应该创设是一个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 2,采用石英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14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15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简述性格的差异答:1,性格的特征差异 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的差异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差异三是性格情绪特征的差异四是性格的意志的特征差异2,性格

16、的类型差异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的教学手段。因此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17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18 在人格发展与调节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 1 要做到人格独立,2 在做任何事情是都有潜意识的积极动力 3 制定积极向上的目标和计划19 联系实际论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答 35(一)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认为,必须遵循认知发展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教师必须考虑到每个阶段儿童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突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另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只要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