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埶为执及相关问题考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509296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8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误埶为执及相关问题考辨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误埶为执及相关问题考辨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误埶为执及相关问题考辨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误埶为执及相关问题考辨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误埶为执及相关问题考辨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误埶为执及相关问题考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误埶为执及相关问题考辨(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月 11日 發佈日期:2017 年 10月 31日 頁碼:1/158誤“埶”為“執”及相關問題考辨雷燮仁【提要】本文在清代學者段玉裁和當代學者裘錫圭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各方面的證據,論定今从“執”得聲的字,如“贄” 、 “摯” 、 “ ”、 “縶” 、 “騺” 、 “ ”、 “騺” 、 “ ”、 “慹” 、 “ ”、“謺” 、 “蟄” 、 “墊” ,除極少數具體語境中的“摯” 、 “縶” ,幾乎全部本从“埶”得聲,因隸變後“埶” 、 “執”字形幾乎相同,且“埶” 、“執”古音月、緝兩部相近,而訛从“執”得聲,同時全面整理

2、傳世古書和出土文獻中的通假例證,將與“埶”有着通假、同源關係聲符列表擴大了近一倍,校訂、訓釋了三十多部古書中近百處字詞、文句,其中大部分已誤“埶”為“執” 。前言“埶”的初文作 ,像穜植之形,乃“藝”的本字。 “執”的初文作 ,像人的雙手被桎梏,乃“拘執”的“執”的本字。隸變後,“埶” 、 “執”字形極為相似,從古至今,經常誤“埶”為“執” 。今者如簡體字“热” 、 “势” ,即以“执(執) ”代“埶” 。古書中誤“埶”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月 11日 發佈日期:2017 年 10月 31日 頁碼:2/158為“執”之例,前人在校勘古書時多有論及,

3、如王念孫讀書雜志就曾指出一些。 管子明法 “以執勝也” ,王念孫按引劉曰:“執當作埶。 ”墨子魯問 “越人因此若執” ,王念孫按:“執當爲埶。埶即今勢字。 ”孫詒讓札迻也指出申鑒時事 “執不俱是”的“執”乃“埶”之訛,讀為“勢” 。出土文獻中誤“埶”為“執”的例子,如馬王堆竹簡十問:“夜半之息也,覺牾(寤)毋變侵(寢)形,探(深)余(徐)去執,六府(腑)皆發,以長為極。”原整理小組讀“執”為“勢” 。 淮南子脩務 “各有其自然之勢”注:“勢,力也。 ”“深徐去勢”意謂呼吸要深而徐緩,不要用力 1。新出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已從裘錫圭先生說,徑釋為“埶”讀為“勢” 。傳世古書和出土文獻中誤“埶”

4、為“執”現象其實是相當普遍的。裘錫圭先生古文獻中讀為“設”的“埶”及其與“執”互訛之例2、 再讀古文獻中以“埶”表“設” 3就辨識出傳世古書和出土文獻中大量誤“埶”為“執”之例。之前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以下簡稱“段注” )也曾指出,今本說文从“執”的字,很多都是“埶”之訛,並據此校改說文多處,但段說並未得到廣泛認同。受這些精見卓識的啟發,我對傳世古書和出土文獻中的“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月 11日 發佈日期:2017 年 10月 31日 頁碼:3/158字及从“執”得聲的字做了一些研究,結論是幾乎所有从“執”得聲的字,各方面的證據都顯示實从“埶”

5、得聲;古書中不少“執”字也都是“埶”之訛。這一結論對我們校讀古書很有益處。在論述“埶” 、 “執”訛誤之前,我們先看“埶”與其它聲符之間的通假、同源關係。 “埶”古音疑紐月部,是個非常活躍的聲符,與多個聲符都有通假例證:“埶”與“世” 、 “枼” 。 詩鄘風君子偕老:“是紲絆也。 ”說文衣部 “褻”下引“紲”作“褻” 。 書盤庚中:“其有眾咸造,勿褻在王庭。 ”玄應一切經音義十五引“褻”作“媟” 。 荀子榮辱:“憍怈者,人之殃也。 ”楊倞注:“怈與媟同,慢也。 ”說文女部段注:“媟,今人以褻衣字為之,褻行而媟廢矣。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上采春秋,下觀近勢” ,“勢”即“世” 。“埶”與“設”

6、 ,裘先生文中有大量例證,此不贅錄。“埶”與“圼” 。 周禮考工記輪人:“則無槷而固。”鄭玄注:“槷讀如涅。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十六經姓爭:“夫天地之道,寒涅燥濕,不能並立。 ” “涅”讀為“熱”4。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月 11日 發佈日期:2017 年 10月 31日 頁碼:4/158“埶”與“叕” 。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吏治榜笞數千刺剟。 ”司馬貞索隱:“刺剟, 漢書作刺爇 。 ”“埶”與“夬” 。 文選潘岳藉田賦 “撟裳連襼”李善注:“郭璞方言注曰:襼即袂字也。 ”晉書音義列傳卷二十五:“襼,與袂同。當作 ,複襦也。 ”“埶”

7、與“制” 。 禮記仲尼燕居:“軍武功失其制, ”孔子家語論禮 “制”作“勢” 。“埶”與“臬” 、 “鼻” 。 周禮考工記匠人:“置槷以縣。 ”鄭玄注:“槷,古文臬假借字。 ”儀禮士冠禮:“布席于門中闑兩閾外。 ”鄭玄注:“古文闑為槷。 ”說文瓦部:“甈或作 。 ” 易困: “于臲卼。 ”說文出部 “ ”下引作“槷”。按 “臲卼 ”、 “槷 ”即“倪 ”, “杌陧”之倒文,不安也,異文又作“ 卼” 、 “ ”、 “臲 ”、 “劓刖”等。 “劓”乃說文刀部“ ”之或體。古書中“臬”與“藝”亦多通用。“埶”與“日” 。南越王墓龍節“馹”作“ ”。李家浩先生謂“ ”乃“埶”之初文 “ ”之省 5。戰

8、國古璽則假 “圼”為“馹”6。而“圼”與“埶”亦有通假關係。“埶”與“至” 。 說文金部:“ 讀若至。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月 11日 發佈日期:2017 年 10月 31日 頁碼:5/158“埶”與“肆” 。 禮記表記:“安肆曰偷。 ”鄭玄注:“肆或為褻。 ”“埶”與“必” 。 穆天子傳 “密山”作“ 山” 。李家浩先生謂“ ” 从“ ”, “ ”乃“埶”之省 7。按“圼”亦與“密”通。 太平御覽卷五百八十引爾雅舍人曰:“(管)中聲者精密,故曰篞。篞,密也。 ”“埶”與“內” 。 禮記郊特牲:“然後焫蕭合羶薌。 ”詩大雅生民毛傳引“焫”作“爇

9、” 。“埶”與“爾” 、 “尔” 。 書皋陶謨:“歸格于藝祖。 ”尚書大傳 “藝祖”作“邇祖” , 公羊傳隱公八年何休注引“藝”作“禰” 。 白虎通巡狩引“藝祖”作“祖禰” 。 “柔遠能邇”金文作“柔遠能 ”。 “ ”即“埶”之初文。古書中 “爾”又作“尔” 。“埶”與“弋” 。 周禮考工記匠人:“置槷以縣。 ”鄭玄注:“故書槷作弋。杜子春云:槷當爲弋。 ”此義項的“弋”通作“杙” 。“埶”與“兒” 。 禮記禮運:“故功有藝也。 ”鄭玄注:“藝或為倪。 ”易困:“于臲卼。 ”陸德明釋文載音訓: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月 11日 發佈日期:2017 年

10、 10月 31日 頁碼:6/158“臲卼,晁氏曰:古文作倪 。 ”而說文出部引“臲卼”作“槷 ”。“埶”與“廉” 。戰國兵器題銘中的“ 皮” 、 “ 相如” ,黃盛璋先生認為“ 皮 ”即“廉頗” ,李家浩先生肯定了這一觀點,謂“ ”亦“埶”之省。 廣韻鹽韻 “燅 ”下引說文或體作“ ”。 說文炎部 云“燅”从熱省。李家浩則認為“燅”从“”即 “埶”之省得聲,或體 “ ”則从“ ”得聲。而說文見部从“ ”得聲的“ 覝” “讀若鐮” 。8“埶”與“鮮” 。上博楚竹書容成氏簡二一:“ (禹)肰(然)句(後) (始)行以 (儉) ,衣不 媺(美)”整理者認為“ ”即“褻 ”字,疑讀為“鮮” 9。按“鮮

11、”可通“肸” ,如史記魯周公世家:“作肸誓 。 ”裴駰集解引徐廣曰:“肸一作鮮、獮。 ”司馬貞索隱:“尚書大傳作鮮誓 。 ”是“鮮” 、 “獮”相通之證,而“爾”與“埶”通假之例前已列舉。以上與“埶”有着同源、通假關係的聲符按古音,分屬多部:月 部 : 世 設 圼 叕 制 夬 臬葉 部 : 枼質 部 : 鼻 涅 日 至 肆 必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月 11日 發佈日期:2017 年 10月 31日 頁碼:7/158緝 部 : 內脂 部 : 爾 尔職 部 : 弋支 部 : 兒談 部 : 廉元 部 : 鮮分佈不可謂不廣。這些同源通假例證將是我們接下來分

12、析、論證的重要基礎。一段注把今本从“執”的不少字,都校改為从“埶” 。我們把說文原文和段氏的校改批注全部輯錄如下:, 禮 巾 也 。 从 巾 埶 聲 。 篆 體 二 徐 皆 作 , 大 徐 曰 从 執 , 小 徐 曰 執聲 , 皆 誤 。 今 正 。 , 輸 芮 切 。 十 五 部 。 今 不 見 經 典 , 恐 亦 帨 之 或 體 。 然 廣 雅 已 兼 收 帨 、 矣 。暬 , 曰 狎 習 相 嫚 也 。 嫚 者 , 侮 易 也 。 小 雅 : “曾 我 暬 御 。 ”傳云 : “暬 御 , 侍 御 也 。 ” 楚 語 : “居 寢 有 暬 御 之 箴 。 ”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

13、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0月 11日 發佈日期:2017 年 10月 31日 頁碼:8/158云 : “暬 , 近 也 。 ” 暬 與 褻 音 同 義 異 , 今 則 褻 行 而 暬 廢 矣 。 从 日 埶 聲 。今 本 篆 作 , 埶 聲 作 執 聲 。 五 經 文 字 亦 誤 。 今 正 。 私 利 切 。 十 五 部 。, 至 也 。 以 雙 聲 疊 韻 釋 之 。 从 女 埶 聲 。 各 本 作 執 聲 , 篆 作 , 非也 。 今 正 。 从 執 則 非 聲 矣 。 脂 利 切 。 十 五 部 。 周 書 曰 : 大 命 不 。周 當 為 商 , 字 之 誤 也 。 西

14、 伯 戡 黎 文 。 陸 氏 釋 文 云 : “摯 本 又作 。 ”是 陸 氏 所 見 尚 書 有 作 者 。 某 氏 傳 云 “至 也 ”, 與 許 說 同也 。 讀 若 埶 同 。 鍇 本 作 執 , 誤 。 今 正 。 一 曰 虞 書 雉 。 此 別 一 義 ,謂 即 贄 字 , 引 堯 典 “一 死 ”以 明 之 。 鄭 康 成 曰 : “ 之 言 至 , 所以 自 致 。 ”是 其 義 相 近 。 虞 書 當 作 唐 書 , 詳 禾 部 。, 馬 重 皃 也 。 晉 世 家 : “惠 公 馬 騺 不 行 。 ”即 左 傳 “晉 戎馬 還 濘 而 止 ”。 今 本 史 記 作 騺 , 偽 字 也 。 秦 本 紀 作 馬 , 不 誤 。部 曰 : “樊 , 不 行 也 。 ”今 本 亦 偽 騺 。 莊 子 馬 蹄 篇 : “闉 枙曼 。 ”崔 云 : “拒 枙 頓 遲 也 。 ”今 刻 釋 文 亦 偽 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