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雷电等预防知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450944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雷电等预防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然灾害、雷电等预防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然灾害、雷电等预防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然灾害、雷电等预防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雷电等预防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雷电等预防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了解防雷知识 增强防雷意识来源: -中国气象报发布时间: 2007-07-30“雷电袭击能置人于死”,这一点当然所有的人都知道。然而每到雷雨季节遭雷击死亡的事件频有发生,在这些事件中多数是因为缺乏防雷知识所致。因此要提醒人们了解防雷知识,增强防雷意识。目前正是雷电的多发季节,遇有强雷鸣闪电,请注意以下几点:1、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2、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庇护所。以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3、没有掩蔽所时,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

2、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不要靠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山顶等场所也不能停留。4、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5、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6、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

3、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7、现在手机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通信工具,然而您必须切切记住:强雷鸣闪电时,手机电磁场是祸根,一定不要使用手机! 目前正是对流性天气的多发季节,提醒大家:一定要了解防雷知识,增强防雷意识。(高君霞)高温作业人群不宜吃西瓜来源: -中国气象报发布时间: 2007-07-03西瓜一直被人们视为清凉、消暑、解渴的上乘之品。可是,西瓜却并不能为高温环境下从事冶炼、铸造的工人有效地清除“暑气”。因为,西瓜除含水之多为别的瓜类望尘莫及之外,其含糖量之丰富也为瓜类之冠。而糖类非但无益于维持人体的渗透压,反而因其具有利尿作用,促进了体内水分

4、的排泄。中暑的发生既与机体受高温作用产热与散热失去平衡有关,也与大量出汗,水分及盐分过失有关。维持人体渗透压,保持水分潴留体内举足轻重的是盐,机体缺盐(钠和氯离子)不仅会加重失水,而且还会使体内酸碱失去平衡,对神经、肌肉造成危害,甚至引起痉挛、2抽搐。我们知道,出汗过多,水和盐都会大量丧失,而盐与水丢失又互为因果,失水越多,机体缺盐越甚,水分丢失就越严重。吃大量的西瓜,同时,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因为补充的是大量的水和糖,这样使人在大量出汗之后所丢失的盐分得不到补充,而无法让水分保留在体内,自然就有可能中暑。 虽然,这并不否定西瓜在其它情况下的清凉、解渴和消暑作用,但是,高温作业者要补充水分、防止

5、中暑,还是以饮用加盐的清凉饮料为宜。 (张运国)滑坡、泥石流来源:发布时间: 2007-05-29什么是滑坡、泥石流?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

6、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

7、赢得了宝贵时间。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一)滑坡的识别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3上比较疏松。地下水依

8、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二)泥石流沟的识别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

9、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 300 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 25 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

10、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夏季应该全面预防多诱因中暑来源: -中国气象报发布时间: 2007-06-21世界科技报道消息:夏季温度高,中暑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专家告诉记者,中暑不仅仅是因为高温暴晒,还有其他诱因,需全面预防。 中暑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均是中暑的常见诱因。因此,预防中暑,首先要合理调整劳动作息时间:早出工,晚收工,延长午休时间,最好不在上午 11 时至下午 4 时之间在烈日下行走、劳动;其次,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三,夏季劳动、外出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别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另外要注意营养,多吃蔬菜瓜果,常备十

11、滴水、人丹、清凉油等药物以备急用。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全身乏力、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轻症中暑除有以上症状外,还有体温上升、皮肤灼热、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等。重症中暑体温明显增高,突然昏厥倒地,手足痉挛,皮肤干燥无汗或大汗淋漓,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专家提醒,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患者,应马上选择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扣,用冷湿毛巾敷在头部,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涂抹清凉油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对重症中暑患者,除应将其迅速抬至阴凉通风处就地抢救外,还应立即送往医院,切不可延迟。龙蟒矿冶公司深加工厂42007 年 4 月修定安 全 科 普 知 识1. 了解防雷知识 增强防雷意识2. 高温作业人群不宜吃西瓜3. 滑坡、泥石流4. 夏季应该全面预防多诱因中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