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少年职业重建的送教上门个案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43152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力障碍少年职业重建的送教上门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智力障碍少年职业重建的送教上门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智力障碍少年职业重建的送教上门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力障碍少年职业重建的送教上门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力障碍少年职业重建的送教上门个案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力障碍少年职业重建的送教上门个案研究 李丽平 叶代旭 杨明成 邛崃市太和九年制学校 摘 要: 邛崃是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的县级市。面对专业师资队伍缺乏, 特殊儿童分布广送教难, 资源缺乏且整合难度大, 部分业内外人士特殊教育观念落后等突出问题。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强有力的政府保障和专家团队引领的科学实验系统,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构建自上而下的四级评估机制, 实现特殊教育分级管理, 初步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的特殊教育格局, 切实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促进了特殊教育的持续发展。基金:四川省教育厅 2016 年重点项目“跨专业团队模式下的送教上门现场研究以邛崃市为例” (2016-2018,

2、 项目编号:川教研 (2016) 2 号) ;四川省教育厅 2016 年重点项目“跨专业团队模式下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设和运行的现场研究以邛崃市为例” (2016-2018, 项目编号:SCJT-2016-A01) 的阶段研究成果一、研究对象(一) 个案基本情况小华, 女, 生于 2000 年, 唐氏综合征, 智力残疾一级。3 至 14 岁在太和乡就读幼儿园及小学。内向, 胆怯, 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能随母亲一起去采茶, 采茶量是一般人的十分之一, 但质量较差。(二) 其他能力描述感官知觉、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已经基本发展达到适应环境的需要。能自己吃饭、穿衣、洗小件的衣物, 能自己洗手洗脸但不

3、干净, 能自己上厕所, 用电磁炉烧开水。不能独自购物, 不能独自乘车, 不识字, 不会唱数, 不能分辨颜色、形状和方位。能说两个字的简单常见的语词, 能用肢体或动作表达自己想要东西。二、研究的目标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 提高个案生活自理能力, 使个案掌握采茶的职业技能, 从而提高个案的生活品质, 提升其家庭的幸福感, 发展个案将来独立生活的能力。三、研究结果(一) 送教上门要细化目标, 分小步走送教的服务对象都是残疾程度相对比较重的孩子, 因此对他们的教学目标要定得小而细。在此个案的个别化支持计划中, 总目标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训练与提高采茶技能, 训练与提高沟通能力”。为了实现总体目标,

4、每期制定长期目标, 再分解长期目标制定短期目标。例如两个月的短期目标:1.训练正确有序地洗干净手: (1) 用盆接水; (2) 将手打湿, 打上肥皂; (3) 搓手; (4) 冲洗; (5) 擦手。2.训练正确有序地洗干净脸: (1) 接水; (2) 拧毛巾; (3) 洗脸; (4) 洗毛巾; (5) 拧毛巾; (6) 晾毛巾。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同时整合其他领域的训练, 例如在洗手洗脸的过程中渗透语言训练, 在洗手洗脸的过程中渗透认知训练。沟通训练有通过语言或手势、图片等的反复强化, 让孩子能明白老师表达的意思;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情绪等变化, 读懂孩子想表达的意思。为了完成每一阶段的目标

5、, 送教老师和家长协商制定教育策略, 培训孩子时要求家长在场。例如, 在训练洗手洗脸时, 要求家长熟悉洗手洗脸的程序, 将洗手洗脸的程序制作成彩图并过塑。将毛巾、肥皂、脸盆等有关的用具印成彩图, 让孩子认识这些用具, 同时也进行语言训练。正是这些小而细的目标的实施, 使个案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 对于经常出现的“水、茶、苹果、糖果”等词语卡片, 个案也能认读, 口语表达也从 2 个字的词语发展到 5 个以上词语的短句, 能够点数 19。(二) 转变家长观念, 相互配合工作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如果没有触动家长或儿童, 没有他们的配合, 老师的工作只是在唱独角戏, 因此调动家长参与进来特别重要

6、。刚开始送教时, 家长并没有抱希望, 冷眼旁观, 态度冷淡。为了转变家长的态度, 老师站在家长角度思考, 与之共情, 从专业角度真心接纳孩子及其家庭。送教老师对每一次送教都充满热情, 并根据课程为孩子准备实物:香皂、毛巾、头绳、梳子、鸡蛋、馒头粉、水彩笔、图画本让家长真切感受老师真挚的态度。随着孩子在一次次送教后生活能力、性格的变化, 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教导并参与到其中, 有了家长的帮助, 老师的工作便事半功倍。(三) 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送教上门对资源室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面临着诸多问题:老师的专业知识缺乏, 家长的配合与否, 教什么内容, 能有什么收获, 老师们的看法, 社会是否认可,

7、 能否获得各方的支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 邛崃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组织专业培训, 结合老师工作实际和专业水平, 开展了分层分类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 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四) 孩子生活自理、居家、采茶能力提升, 家庭幸福感增强从开始送教到现在, 孩子和家庭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1) 家长由疏离旁观到欣然接受并积极参与, 家庭环境卫生改善; (2) 孩子从沉默胆怯内向到开朗活泼, 能用语调及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3) 能较好地自己洗手、洗脸、洗头、洗澡、刷牙、梳头; (4) 能洗碗, 能在大人指点下煮面、煮饭、做蛋炒饭、做馒头; (5) 从不能唱数到能点数 19, 认识生活中常出现的物品; (6) 采茶能力提高, 从单手采茶到双手采茶, 速度加快, 数量增加, 质量提高, 目前的采茶量是成人的一半, 能够按要求采摘芽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