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探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37716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约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制约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制约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制约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制约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约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约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探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约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探析 钱娴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市场对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式。然而, 目前校企合作仍存在许多问题, 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和地方缺乏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管理和协调机制, 企业不热衷于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的合作能力不足。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国家、企业行业、学校等各办学主体的共同努力。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问题探析; 作者简介:钱娴 (1987) , 女, 山东单县人, 硕士,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基金: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多元主体视角下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问题、诉

2、求与策略研究” (KJXJ17501) , 主持人:钱娴一、国家和地方缺乏制度保障(一) 国家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1949 年以来, 国家针对职业教育颁布了许多政策法规, 其中一些政策法规明确提到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早在 1958 年, 国家在关于 1958 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教育方面, 今后要有步骤地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随后, 各地拉开了半工半读教育实践的帷幕。1991 年,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有“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论述。199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 为本地区

3、经济建设服务, 与企业密切联系, 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从此, 我国把产教结合正式纳入法律当中。2005 年 11 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同时, 对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义务做了规定:“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 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 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但是, 这些义务的规定比较笼统。2014 年, 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 文件要求:“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 深化产教融合, 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发挥企业重要

4、办学主体作用。”从以上涉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关国家政策可以看出, 国家对校企合作越来越重视, 但是, 目前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仍未提到立法议程, 很多政策仅仅提出校企合作, 却没有规定具体的合作措施, 也没有规定合作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政府没有制订相关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也没有给予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专门的利益保护, 这就造成了许多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由于缺乏国家制度的保障和具体政策的引导, 企业不知道在校企合作中要做什么, 怎么做和最终能得到什么。宁波教育局的一项调查显示, 70%以上被调查的参与合作的企业和学校以及 92.3%未参与合作的企业认为缺乏政策引导。1可见

5、, 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二) 地方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于 2009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它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保护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该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为有效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意外事故, 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引导学校和企业合作发展的长期机制, 实现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提供了法律保障, 对合作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也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目前, 我国许多省市也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本地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如山东省在 2010 年提出了“关于制定山东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6、的议案”, 四川、厦门、深圳、无锡等地也在酝酿校企合作条例的出台。从上述我国地方政府制定的校企合作条例可以看出, 条例的制定不再仅限于鼓励校企合作, 而是更多地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校企双方的合作。但是, 我们还应看到, 目前, 仅有宁波市出台了这个条例, 我国其他地方还没有制定出适合本地的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的建立还有一段路要走。二、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管理和协调机制(一) 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对校企合作的管理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 还应涉及经济部门、劳动部门等其他部门, 需要有专门的政策指导、专门的机构协调服务、专项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为学校

7、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然而, 从我国校企合作现状来看, 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只有教育部门在努力,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机制监督、评估和执行校企合作, 这就使得学校和企业在实践中的合作异常困难。调查显示, 即使在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地方, 如江苏和青岛, 企业和学校对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仍然很低。(二) 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契约合作, 需要有第三方进行监督、协调与服务, 才能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但是, 目前我国在涉及校企合作的政策法律中, 很少提到建立针对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协调机制, 仅在 2006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

8、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各地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可由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 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 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规划, 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 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在地方政策法规中, 对校企合作如何实施, 有着详细规定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也没有具体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机制, 只在条例的第五条和第六条指出:“市和县 (市) 、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市和县 (市) 、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职业教育

9、联席会议制度, 统筹协调本地区校企合作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校企合作协调机制的缺乏, 是造成校企合作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三、企业不热衷于校企合作(一) 企业不热衷于校企合作的原因1. 成本代价高企业需要为合作学校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资助。人力方面, 企业要为学校选派实习指导教师, 指导学校建设实习基地, 带领学生操作、实践, 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 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 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选派管理人员管理等。物力方面, 企业要提供实习设备、实习场所等。财力方面, 企业要资助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支付实习生薪酬, 承担学生实习期间生产报废的零物件费用以及

10、生产安全事故赔偿费用等。以上这些都是企业方面参与校企合作的投资, 需要花费很高成本, 这也是很多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因。2. 缺乏制度保障和协调机制校企合作没有制度化和标准化。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会投入资本, 而这些资金, 在国家相关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 难以获得补偿。一些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 在现实中也难以落实。企业在学校合作中会遇到许多双方都难以协调的问题, 而目前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与企业的期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这些都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降低。3.“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许多企业付出大量精力和财力投入校企合作当中, 获得了优先选用毕业生的权利, 但是, 学生上岗时存在职业素养不高以

11、及频繁跳槽的现象。企业当初的“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就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使企业不敢深入投入校企合作当中。许多企业向合作的职校反映, 一些职校毕业生在技术熟练之后或者跳槽到其他企业, 或者有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求而离岗, 这些现象都令企业的人事负责人头疼。2沈阳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说, 他们公司与一所职业院校合作, 定向培养了首批 120 名学员, 但最终留下的不超过 30 人, 而这个比例同其他公司相比, 已经算比较高的了。这些现象令企业对最后合作的成效和收益担忧, 更不敢轻易“付出”。34. 学校顶岗实习时间与企业工作安排冲突如果学校的顶岗实习时间和企业的工作安排相符, 那么对

12、于企业的帮助更大, 更受欢迎, 如旅游旺季、铁路春运期、建筑的最佳施工期等。但是, 由于目前学校僵化的办学机制, 很多时候与企业的工作安排冲突, 这样就造成企业不愿与学校合作。(二)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需求上述原因导致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 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 在一些人才培养模式中, 还有许多企业愿意甚至争着与一些学校合作, 如订单培养模式。笔者考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尝试找出企业的真正需要, 并试图了解订单培养模式对企业的利益所在。订单培养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提前定制一定数量的毕业生,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伴随企业与学校共同的课程开发、共同的培养和教学管理。在订

13、单培养模式中, 首先, 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及规模发展的需要, 将企业人才培养需求方案提供给学校, 使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有所侧重, 这样, 企业就获得了符合本企业标准的技术人才, 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为企业储备了人才;其次, 企业可利用学校比较优势的技术知识及人力资源, 将项目前调研工作或企业非机密的技术任务交给合作学校完成, 可降低成本, 获得经济收益;最后, 学校可以通过网站链接、发布媒体新闻广告、散发招生简章及培训简章等环节对企业进行宣传, 提高企业的社会声望, 使企业赢得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在这种培养模式中, 企业得到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收益, 只有在一定收益并满足企业需要的基础上,

14、 企业才愿意与学校合作。4四、职业院校的合作能力不足2006 年, 长虹集团在全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曾经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就企业来讲, 推行订单培养的要素, 一是要有名校、名师、名专业;二是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和良好的实训条件, 保证学生受过足够的技能训练;三是要有以市场为导向, 适应企业、行业所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制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5可见, 学校要吸引企业的参与, 需不断修炼“内功”, 当有足够实力服务于企业的时候, 企业才会乐于参与合作, 反之, 学校难以吸引企业。目前, 校企合作教育的现状是“校热企冷”, 许多企业不愿与学校合作, 因为校企合作育人, 学校的依赖性大于企

15、业, 而企业对学校的依赖性却没有那么大。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 在校企合作中, 职业学校的合作能力不足, 不能吸引企业参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学校来看, 一些学校领导人参与校企合作的理念不正确, 不是把校企合作看作加深自身改革和提高自身人员培养质量的切入点, 而仅仅是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扩招造成的教育资源不足和扩大就业渠道的途径, 这就影响到了合作的质量。许多合作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落后, 造成学生水平不够, 理论知识不足, 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学校设备陈旧, 没有强大的实习基地和实训环境, 学生实践技能不足。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特色, 课程缺乏创新,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学校对实习生的

16、管理不到位, 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实习生在企业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从师资队伍来看, 职业学校的教学人员普遍缺乏企业所需的能力, 不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调查显示, 许多大型企业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并不亚于职业学校的教师, 在一些专业领域, 其水平甚至要远远超过学校教师, 因此, 企业的技术需求在校企合作中不能得到满足, 这降低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来看, 中兴通讯 NC 教育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勇在出席“问道 2010”校企合作论坛时表示, 中兴通讯的企业用工需求与全球化进程同步扩张, 2009 年招收了 3000 多名的中、高职毕业生, 新招来的职校生人数几乎达到了原企业在岗的总员工数。新招来的员工很快就上岗了, 但工作一段时间后, 企业发现, 这批新来的职校生虽然技能水平高、上岗快, 但职业素养却普遍不足, 比如外语能力、学习能力、工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欠缺。6问题很快就凸显出来了, 来自职业院校但职业素养相对不足的新员工远远达不到处于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