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36149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 平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本文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各种翻译教学大纲设计理念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翻译本科专业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构建了语言技能训练和翻译技能训练两大课程体系, 并提出了建立“译员型教师队伍”、加大“实践类教学环节”和凸显“本校办学特色”等建议。关键词: 翻译本科专业; 教学目标;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平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 翻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秘书长。作者电子信箱 基金:

2、2011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号:11BYY014) 2013 年 3 月 28 日, 教育部发出关于公布 2012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 2013) , 批准了中央民族大学等 49 所院校设置翻译本科专业的申请, 使全已国获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达到 106 所。1.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初, 我国内地一些高校开始在本科外语专业 (主要是英语专业) 下设立翻译方向, 挑选英语基础好、对翻译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小班, 增开应用类翻译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口笔译实践能力。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

3、 1993 年英国文化委员会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厦门大学合作的“高级口笔译项目”, 被视为我国本科翻译专业教育的开始。90 年代末,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家和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外语专业下设置翻译方向的办学模式越来越受考生、在校生和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欢迎, 开办的高校也越来越多。学生经过两年基础阶段的外语训练, 在高年级阶段加入口笔译训练和相关知识课程, 成为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和一定应用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外语+ 翻译”的办学模式在我国流行了十多年。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家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随着开办“翻译方向”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

4、外语教育界对开办翻译专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社会需求也趋向成熟。表一:翻译本科专业获批情况 下载原表 2005 年下半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牵头向教育部倡议设立翻译本科专业, 2006 年 3 月 10 日, 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 2005 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 2006) , 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试办翻译专业, 标志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翻译专业的认可, 也标志着我国翻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20062011 年间, 每年都有数十所高校向教育部申请开设翻译本科专业, 教育部谨慎审批, 6 年批准了 57 所高校

5、试办翻译本科专业。2012 年 9 月 14 日, 教育部公布了 2012 年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 (教育部, 2012) , “翻译”由“目录外试办专业”进入基本目录, 成为正式的高校本科专业, 次年获批的办学院校高达 49 所。2.翻译本科教学要求的源起2005 年 11 月,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了“全国翻译学院 (系) 院长 (主任) 联席会议”, 云集了国内各大外语院系的学者, 包括北外、上外、广外等在翻译学学科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高级翻译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会议商定要每年举办一次这样的学术聚会, 定名为“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 共同商讨我国翻译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20

6、08 年 5 月, 第四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再次在广外召开。这次会议是教育部批准试办翻译本科专业 (2006 年) 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专业硕士学位 (2007 年) 后的一次盛会。与会代表提议, 要制定一个翻译本科专业指导性的教学大纲, 并向教育部建议成立翻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 年, 广外仲伟合教授牵头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研究” (项目批准号:09YJA740031) , 开始对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及能力构成进行了系统的调研, 并在此基础上着手起草“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2010 年

7、 10 月, 教育部发文成立“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这个新建的全国性专家组织对教学要求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和论证, 几易其稿。教学要求于 2012 年 7 月正式出版, 充分吸取国内外翻译教学及语言教学大纲设计理念, 经过来自全国主要翻译院系的专家反复论证、逐条讨论, 借鉴了相关院校的办学经验, 反映出我国翻译本科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3.翻译本科专业的学科定位“翻译”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下的一个专业。它由 2006 年获批时的“试办专业” (专业代码 050255S) 成为 2012 年版目录中的基本专业, 专业代码是 050261。表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

8、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 (教育部, 2012) 下载原表 由此可见, 翻译专业是一个以汉语为 A 语言 (母语) 、外语为 B 语言 (目前多为英语) 的“汉语- 外语相互翻译”的外语类本科专业。4.翻译本科专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 “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 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了解中外社会文化, 熟悉翻译基础理论, 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 熟练运用翻译工具, 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 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

9、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 2012:1) 。这是对培养目标的总体描述, 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语言能力、翻译能力、综合职业能力。4.1 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翻译是一项双语交际活动, 涉及母语和至少一门外语。较强的双语能力是做好翻译的前提和基础。母语能力是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既有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习得 (acquire) 而来, 也有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 (learn) 而来。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 母语能力不仅要满足日常交际和学习的需要, 而且要满足

10、各种翻译活动的需要, 要求学生在不同领域具备较高的母语阅读、理解、写作和演讲水平, 概括起来就是要求学生在多领域具备较强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我国的翻译本科专业学生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并继续在国内高校接受高等教育, 具有习得母语的先天优势和环境,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社会交往和学术活动提高母语水平, 无需依赖太多的母语课程。在校学习期间, 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母语提升意识, 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地提高母语表达能力, 并从翻译的需求角度有意识地提高母语理解能力。只有在少数日常接触较少、并对做好翻译影响较大的母语知识和技能, 才需单独开设课程, 如“古代汉语”和“中文技术写作”, 以提高学生

11、在这些方面的母语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以及行业语言规范意识。对外语能力要求的最终目标则要求学生达到“中高级水平”, 也就是相关外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八级考试水平。从院校办学经验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 提升翻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还是提高外语能力。语音、语法、词汇, 听、说、读、写, 每一个基本项都很重要, 因为做好翻译要准确理解原文, 正确表达译文。对于外译中的外语原文, 不能有生词、不能有生疏的习语、也不能有似是而非的理解;对于中译外的译文, 不能有语法错误、不能有外语本族人看不懂的中式流水句、也不能有文化负荷过重的晦涩的中式外语表达。这就要求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有足够的外语词汇量

12、 (英语专业要求达到 12, 000 个认知词汇) ;能听懂真实交际场合的外语会话, 听懂外语国家广播和电视的新闻报道;能读懂外语报刊杂志的社论和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 (英语专业要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200 个英语单词) ;能用外语进行流利得体的口头交流, 并就国内外重大问题进行系统、深入、连贯的演讲;能写各类体裁的文章, 做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 (英语专业要求写作速度达到 30 分钟 300400 个英语单词) ;同时具备很好的外语语感、外语文化意识和外语文学修养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2000 :6-10) 。4.2 翻译能力的教学目标广

13、义的翻译能力由多个因素构成, 包括上文所说的“双语能力”, 还有下文提及的“综合职业能力”, 但狭义的翻译能力指的是“语言转换能力” (Transfer Competence) 。转换能力是把源语文本转换为目标语文本的能力, 包含 5 个要素: (1) 理解能力, 即以翻译为目的去分析、综合和利用百科知识以理解源语意义的能力; (2) 选择最适宜翻译策略的能力; (3) 防止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系统互相干扰的能力; (4) 再现源语意义的能力, 即用目的语进行文本组织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5) 检验目的语文本交际功能的能力, 即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的语文本的受众的认知和接受特点的能力 (P

14、ACTE Group, 2011) 。就翻译本科教育而言, 翻译能力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初中级水平” (lower intermediate or intermediate level) , 也就是定位于上述翻译能力 5 大要素的中低端水平。上述 5 大要素分解了翻译过程中主要环节的思维活动, 是翻译训练的重点。这 5 大要素的能力差异也区分出译员水平的高低。4.3 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翻译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口笔译员, 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上述的双语技能训练和翻译技能训练外, 另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翻译职业能力的培养, 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4.3.1 跨文化交际意识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

15、动, 译者需要对母语和外语两方面的文化有较透彻的了解, 才能较好地将一种语言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读者或听众, 并让其接受和理解。我国翻译专业学生长期生活在母语文化环境中, 虽然“生于斯, 长于斯”, 从小耳濡目染, 但对汉语文化也只能说是“熟悉”、或者“习惯”, 而并非“透彻了解”, 或者说仅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他们对于外语 (目的语) 文化则更为生疏, 随着外语语言水平的提高, 对其文化的了解会逐步增加, 但离“熟悉”还相距甚远。因此, 无论是母语文化或者是外语文化, 翻译专业的学生对两者的了解程度都还未具备能在翻译中克服文化障碍、传情达意的能力。因此他们一方面要

16、不断提高双语文化修养,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即对文化现象的敏感意识、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意识、对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的敏感意识, 更重要的是具备克服这些差异、跨越这些障碍的策略和能力。4.3.2 职业道德和译员素质翻译工作是一项促进持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政治、文化、科技、商业交流的重要活动。这一工作性质要求翻译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作为培养合格专业翻译人才的翻译专业, 就必须在本科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其内容包括:责任、严谨、忠实、准确、公正、守时、保密、尊重客户、公平交易、谢绝自己所不能胜任的翻译任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翻译工作是一项严谨的高强度脑力劳动, 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都要承受一定的压力。笔译往往有时间限制,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大量的翻译任务, 还会碰到陌生的专业、不熟悉的主题、语义不清的原文等情况, 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询问、查证、学习。口译则会碰到准备不充分、题裁不熟悉、临场紧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