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过程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35918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教学过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翻译教学过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翻译教学过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翻译教学过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翻译教学过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教学过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教学过程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译教学过程研究 李一晖 西安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摘 要: 本文以当代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研究一堂翻译课的教学模型。本文认为, 翻译教学过程应当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估三个部分, 是一个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循环性的整体。该模型的提出旨在为翻译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 翻译教学; 过程;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 课后评估; 引言翻译教学一直是我国翻译教师以及翻译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穆雷 (1999) 的专著中国翻译教学研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翻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指出了中国翻译教学的问题所在,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刘宓庆在他的翻译教学

2、:实务与理论中强调了翻译教学的理论地位。除此之外, 刘宏伟、穆雷在总结了 2002 年至 2011 年的 10 年间我国学者或者研究人员对翻译教学研究的总体情况后发现:翻译教学研究论文呈递增趋势, 2006 年设置本科翻译专业后, 论文数量显著增多, 每年均在 50 篇以上。李瑞林提出了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问题, 认为译者素养应是翻译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袁斌业总结了翻译教材开发与选择的基本原则。朱玉彬、许钧探讨了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及其教学法意义。何刚强认为, 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大多数研究都聚焦于翻译教学的某一个独立的环节, 而将翻译教学看成一个综合的、有机的、系统的整

3、体过程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因此, 本文以当代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翻译教学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为基础, 比较系统地研究翻译教学问题, 旨在建立一个以过程为基础的综合性的翻译教学模型。本文中, 笔者的着眼点在于每一堂具体的翻译课的教授过程, 认为翻译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评估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互为前提、不可割裂、缺一不可, 它可以有效地将翻译教学的每个阶段的诸多要素有机结合、合理配置, 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循环性的整体。课前准备为了便于论证, 在本文中, 该教学模型的使用主体指的是本科阶段的英语专业学生以及教师。因此, 下文

4、中“教师”指的是英语专业院校的教师, “学生”则指本科阶段英语专业的学生, 下文不再单独加以区分。翻译课的教学过程应该包含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之间具有逻辑连贯性。第一个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 如何做出详细的教案是重中之重。教案是教师授课的蓝本, 然而, 学术界对教案内容的构成看法不同。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 (2000) 认为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程序、教学所需的材料和资源。一些教师认为教案应当包括教学目标、课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前期研究小有差异, 但共同点也十分明显。首先, 教案的设计思路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路, 而是更多考虑到了学生在课堂

5、中的参与。其次, 教案所包含的内容也从单纯的课堂内容延展到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建立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 笔者认为, 一份完整的教案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详细描述以及课后评估方案。1.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此处所提及的目标指的是针对每一堂翻译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具体来说, 指的是:通过这一堂翻译课的教学和学习, 教师期望学生了解哪些是与翻译相关的知识, 或者掌握某项具体的翻译技能,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程的指导思路, 教学资料的选取以及活动的安排都应以此为基础。可见, 制订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制订教学目标时, 教师应该

6、充分考虑几个因素。第一, 学生需求是教师们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从宏观角度考虑, 学生的需求大体可分为学术需求和生存需求。尽管各个高校采取的翻译教材不尽相同, 但共性之处也很明显。从语言层面来看, 本科生在本科阶段需要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的翻译技巧, 内容涵盖词汇层面、句子层面、语篇层面, 如:增词法、减词法、词性转换、分译法、释义法、长句的处理、英汉篇章对比、段内衔接的处理、篇章的语域问题等。从交际层面来看, 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中, 学生们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生存能力, 这就要求他们在翻译课中跨越语言层面, 掌握文化问题的处理、不同文体的翻译原则以及技巧等, 以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题材

7、、体裁的翻译任务。这些都是教师要考虑的要素。其次, 在对学生需求充分考虑的前提下, 教师们还应当考虑学生们的先验知识结构, 要了解在此前的翻译课中, 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 哪些技巧已经熟练掌握, 哪些技巧还比较生疏。在引入新知识之前, 是否需要继续强化学生们的先验知识, 完善先验知识结构, 毕竟, 新知识的接受是建立在对先验知识的掌握之上的。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当了解学生们的双语能力。2.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目标设定好之后, 下一步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框架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择的总体原则是:符合教学目标, 能够辅助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例如上文提到, 学生们既有学术需求又有生存

8、需求。就外语专业院校来说, 为了让学生们适应以后求职市场的需求, 教师们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多种题材、体裁的文本, 为日后的求职打下基础。另外, 文本的多样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由“沉默”“被动”的接受者, 变成主动的参与者。教学内容的形式可以采取教材与补充材料相结合的形式。学术界对翻译教材的使用持有不同的态度。笔者认为, 翻译教材在课堂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材可以作为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之间的桥梁, 一方面, 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实施;另一方面, 让学生也可以“有本可参”, 不至于在上课过程中不知所措。并且, 教材也可以给教师提

9、供有利提示, 时刻提醒教师应该紧扣主题。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 教材的使用也可以大大降低他们的紧张程度。然而, 翻译行为由于其跨语言、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复杂性, 仅靠教材上的内容或许难以满足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加之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翻译教材的发展速度则赶不上新要求的出现速度。因此, 在使用的教材的基础上, 准备一些补充材料是非常必要的。补充材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译例、对背景知识的讲解, 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弥补教材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3.教学活动的详细描述教案的内容还应该包括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详细描述。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所选定的具体教学内容, 教师们应当认

10、真地选择教学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在教案设计里, 如果可以合理地分配时间, 那么将大大加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下文将对教学活动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因此, 在此不多赘述。4.课后评估方案课后评估方案也是教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 课后评估方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体现为多种形式, 它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 又是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开始。下文也将有专门的论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对教案的实施过程。在此阶段,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或者方法是决定既定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的重要元素。翻译教学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变化也有演变。到目前为止, 翻译教学法已经经历了几次转向。最早期的翻译教学基

11、于“语法翻译法”这一外语教学方法。顾名思义, 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建立在语法知识点上的“转换”, 几乎全是停留在词汇以及句子层面进行技巧训练, 可以说, 只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低层次的语言转换技巧, 而对实际的翻译问题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接着, 上世纪 80 年代起, 随着西方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引入和发展, 语篇翻译进入了我国翻译教学界。显而易见, 基于语篇的翻译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词汇、句子层面的教学法有着明显的提高, 它使译者能够站在语言的更高层面上来处理翻译问题, 对篇章的整体进行把握, 增强了文本的互文关系。接下来, 随着功能派理论的发展, 交际教学法进一步取代了语篇教学法。根据功

12、能主义的理论, 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 在翻译过程中, 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度。这种方法强调了译文读者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交际教学法促进了教学参与者的角色转换。教学过程由之前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要角色, 而是应该尽量“隐身”, 只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相反, 学生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翻译教学的另外一个转向, 即从之前的“以译品为取向的翻译教学”转变为“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众多学者撰文从理论基础到具体实施, 再到明显优势等很多方面对此教学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法以建构主义为

13、理论依据。它强调个体应该以自身经验为出发点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在这种理论关照下, 学生应该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们则应该作为教学过程的促进者, 引导学生对翻译过程逐步认知。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法与之前以译品为导向的教学法的区别就是“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区别。可见, 这种教学法符合日益复杂的翻译活动的发展方向。对于过程教学法具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很多教师、研究者都以自己的经验进行了阐释, 结合笔者在上文中的讨论内容, 笔者认为, 具体操作法如下:首先, 教师应该充分将精心准备的教案作为授课的蓝本。在对学生需求、先验知识结构以及双语能力进行分析后, 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

14、学目标准备教学内容。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材料进行分类。详细规划教学活动每个具体环节所需的时间, 这点容易被忽略, 但是, 却对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 进入课堂教学阶段。如上文所论, 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 教师应该首先启动学生的先验知识结构, 再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引入本次授课的教学内容。将相关翻译材料或者翻译练习发放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翻译, 而不是由教师进行主导性讲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 一定会碰到各种问题, 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 并且引导、鼓励他们自己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 课堂教学的形式

15、就丰富起来了。李小撒、柯平认为, 同伴互评和评注式翻译不失为过程教学法具体操作的理想形式。这两种方法都促成了教师的“隐身”,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且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在课堂的最后一部分, 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总结的着眼点不应该是评议谁的翻译更好, 而是应该对学生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正确的引导。课后评估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翻译教学过程的结束, 课后评估则是延展阶段和检验阶段, 它包括:练习设置、评估教学效果以及评估启示。教师们检验教学目标的落实、检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发现问题, 为下节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课后评估的主要形式

16、是课后练习设置, 也是让学生重温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课后练习的时候, 应该考虑两个参数:相关性以及多样性。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太可能在课堂中一次性地被学生全面掌握, 因此, 在课后, 设计与课堂内容一致的练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在做翻译练习时碰到的问题是多样的, 有些问题是语言问题, 有些是表达问题, 也有一些可能是思路问题, 所以, 在一堂翻译课的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所有困难。这样, 他们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去完善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 多样性的原则在练习设置中也非常重要。多样的练习形式能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翻译的过程, 掌握翻译的技巧以及建构认知模式。同时, 多样性的练习题能够避免学生产生无聊感,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除了继续布置翻译练习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做翻译批评、译文赏析, 甚至撰写翻译日志等, 让学生将自己碰到的问题如实记录下来, 以文字性的形式启发他们深入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课后练习, 教师则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 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对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