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博弈论角度的损失函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22857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博弈论角度的损失函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博弈论角度的损失函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博弈论角度的损失函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博弈论角度的损失函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博弈论角度的损失函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博弈论角度的损失函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博弈论角度的损失函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博弈论角度的损失函数 孙岩 中国政法大学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间贸易往来的逐渐加深, 汇率制度安排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间贸易收益都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博弈论角度出发,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分别以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个视角, 建立厂商和政府的损失方程, 并基于福利损失函数, 以福利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构建汇率制度选择模型, 进而对我国短期及中长期的汇率制度选择进行判定。文章由此得出研究结论: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短期内, 为了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应维持当前所参考的货币篮子的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而随着我国金融市

2、场监管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成熟, 长期来看, 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引起的政府损失低于相对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损失, 我国汇率制度应该变得更加灵活。关键词: 汇率制度; 福利损失; 金融市场; 经济全球化; 市场监管; 作者简介:孙岩 (1982-) , 女, 黑龙江牡丹江人, 博士后, 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经济法研究。收稿日期:2017-08-03Choices of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Based on Welfare Loss Function in Aspect of Game TheorySUN Yan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

3、tical Science and Law;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 exchange rate regim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countries domestic economy and trade business.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exchange rate regime choices in short and long term by

4、 establishing macro government and micro manufacturers loss function, respectively, in aspect of game theory and maximum welfare standard. The result shows that under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of China, in the short term, the current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with reference of curre

5、ncy basket should maintain to keep the stability of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the long term, when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matures and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regulation develops, we should shift to a mor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system because the g

6、overnment has less welfare loss below a mor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system.Keyword: Exchange rate regime; Welfare loss; Financial marke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market supervision; Received: 2017-08-03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体量增加, 中国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图 1 和图 2 的数据直观可见)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2

7、015 年 11 月, IMF 宣布将人民币纳入 SDR 货币篮子, 这意味着人民币越来越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这也要求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要更加的科学和严谨。汇率制度需要相对稳定,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Frankel (1999) 1指出没有哪一种汇率制度对所有国家或一个国家所有时期都适用, 汇率制度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两次重大改革, 分别是 1994 年统一双重汇率和 2005 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由盯住美元转向盯住一篮子汇率制度。2005 年 7 月 21 日, 央行公布汇率制度改革

8、, 我国汇率制度由单独盯住美元转向参考篮子货币管理浮动, 但时至今日已经十多年,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波动都要求我们应该对汇率制度进行调整或为调整做准备, 我国不能一直实行参考篮子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图 1 2015 年全球出口额占比前五的国家/地区 下载原图文章从博弈论角度, 基于福利损失最小的原则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进行评估和预测。图 2 2015 年全球进口额占比前五的国家/地区 下载原图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二、文献回顾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市场完善程度, 需要选择不同的汇率制度。随着一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 汇率制度势必要随之调整, 然而汇率制度短期的选择和中长期

9、的选择也是有所差别的。基于此, 学术界对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较多, 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1. 制度选择的研究概述以往关于汇率制度的研究, 大多侧重于对汇率制度选择的状态进行分析研究。Dornbusch (1980) 2认为,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持续走高时, 该国汇率制度应转换为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Amit hosh (2014) 通过比较 1999-2011 年发达国家、低收入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风险, 得出结论: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外资本负债和外汇储备指数越高, 越倾向于选择固定的汇率制度;而经济规模、出口产品集中度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指数越高, 则越倾向于

10、选择浮动的汇率制度。当其他任何一项指标发生变化时, 汇率制度就应随之转换。另外, 资本管控、通货膨胀差、国土面积等因素对发达或低收入水平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产生显著的影响, 各类指标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易纲 (2000) 3认为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核心是权衡效率与稳定之间的两难关系。对于一个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家, 实行中间汇率制度是很危险的, 只有汇率完全市场化才是有效而保险的。而对于一个资本账户尚未开放的国家, 无论政府名义上宣布采取何种汇率制度, 事实上它都将收敛于固定汇率。张志超 (2003) 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中间制度消失理论, 即在资本账户开放前提下, 可持久的汇率制度

11、是自由浮动制或是固定汇率制, 中间性汇率制度则由于缺乏可信性而难以维持。2. 汇率制度转换的研究概述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关注点转向了汇率制度转换的相关研究中。Paul Masson (2000) 在其研究中指出:汇率制度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 汇率制度的转换总是频繁地发生, 研究中依托马尔可夫链模型, 验证了汇率制度的中空论的不成立。YIP Paul S.L. (2007) 分析了汇率制度转型期间市场和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新加坡汇率制度改革成功的经验, 给出了实行的工资构成多样化的建议。Simon Sosvilla-Rivero (2014) 基于123 个

12、经济体的基本数据, 对汇率制度选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在中间级别的汇率制度下, 经济发展表现最优, 而在灵活的汇率制度下, 经济发展表现不佳。当按照国家的收入水平进行分类时, 采用中间汇率制度的国家有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不同汇率制度下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性越小;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汇率制度应随之调整。沈国兵 (2002) 提出多种汇率制度形式并存与相互转换的观点, 他认为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动态转换过程, 具有历史阶段性, 要分短期、中期和长期来分别进行研究。像其他经济政策一样, 汇率制度变迁可能

13、反映着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偏好的改变, 汇率制度的选择不是一劳永逸的。李翀 (1999) 从防范国家金融风险角度阐述了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是较好的选择。但同时他也指出,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认为盯住汇率制度给它所带来的, 提高本国或本地区货币的地位、加强与它所盯住的国家的经济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超过可能遭受外国机构投资者投机性冲击所带来的损失, 它仍然应该选择盯住汇率制度。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 如何防范国家金融风险是各国选择汇率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3.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国开展国际贸易和金融合作, 人民币作为贸易投资的主要媒介,

14、 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研究能够保护贸易双方的利益, 降低投资中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Frankel (2009) 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 分析了中国不同汇率制度下各类经济活动的表现。长期来看固定的汇率制度无法缓冲经济、金融的冲击, 另外, 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无法实现, 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也对中国不适合。结论指出当时最优的制度应该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的浮动, 短时期内不具备汇率制度转换的条件。Takamoto Suzuki (2007) 在其研究成果中明确指出中国若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要满足的基本条件:一是国际收支平衡的稳定性 (FDI, 经济规模、贸易发展) ;二是金融

15、系统的稳定性 (投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并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数据和市场表现, 得出中国短时期不能实现浮动的汇率制度的结论, 中国汇率制度应该维持参考一篮子货币管理浮动。Adhikari (2015) 通过实证手段检验了灵活的汇率制度与固定的汇率制度间的优越性。由于中国和美国之间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中国的产出水平不能自动调整到长期均衡的水平, 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于长期均衡水平, 对于中国来说灵活的汇率制度没有显著优越于固定的汇率制度。文章通过建立政府损失方程进行决策分析, 汇率制度的选择依赖于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 政府损失的差别。刘兴华 (2005) 等人的研究通过对三元悖论中的相关变量进行

16、优化, 构建研究模型, 基于央行成本最小化的原则进行研究, 得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应呈现更加灵活的趋势;韦建新 (2005) 认为, 短期来看我国适宜保持中间形式的汇率制度, 但从长期来看, 未来走向两极汇率制度是必然的选择。王树林 (2004) 通过回顾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 强调汇率制度由固定转向浮动时, 应对市场投机行为、资本逃离和金融市场建设等风险进行评估。文章指出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促进了基础建设, 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非常严重的宏观经济失衡状况, 并且金融市场规模虽然较大, 但发展深度和资本的流动性不够强, 控制汇率风险等金融工具的有效性较低, 汇率制度的调整要缓慢小幅度进行。王爱俭 (2005) 从汇率制度转换的频率时间、转换的趋势等方面对汇率制度转换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我国基本情况, 得出的研究结论认为:逐步扩大灵活性和浮动空间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的方向。储幼阳 (2004) 的研究中采用两个模型, Logistic 模型和 Logit 模型, 前者主要用于检测汇率制度是否应该发生转换, 而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