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21296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 杨良盼 张婷 何华莉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摘 要: 利用好微信这个移动互联网社交渠道, 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辅导员应在微信端塑立好带有个人特征的网络形象, 建立好与学生以及家长的线上关联, 积极采用最新微信技术与运营方法, 充分挖掘和拓展微信应用的传播与互动功能, 探索新的育人工作模式, 做好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关键词: 大学生; 微信; 微信形象; 社群; 家长; 作者简介:杨良盼 (1992-) , 男,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辅导员, 安徽省, 合肥市, 230601;作者简介:张婷 (1

2、982-) , 女,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党委副书记, 安徽省, 合肥市, 230601;作者简介:何华莉 (1981-) , 女,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团委书记, 安徽省, 合肥市, 230601。收稿日期:2017-06-08On the Image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the Mode of Educating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ChatYANG Liang-pan ZHANG Ting HE Hua-li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

3、g, Anhui University; Abstract: What is important to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to take advantage of WeChat, a tape of mobile Internet social networking channel.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should establish an online image with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n

4、the WeChat, and build up a good associate with student and parents on the Internet. Whats more, they should actively use the latest micro technologies and operational methods, to fully exploit and expand the spread and interactivity of this application and explore a new mode of education, so that th

5、ey can work well on the daily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Keyword: college student; parent; WeChat; the online image; community; Received: 2017-06-08在高等教育现行学生管理模式下, 辅导员和大学生有着比其他教师更广泛和更密切的接触与来往, 这对辅导员的工作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但在现实工作中, 辅导员往往带班学生数量大, 承担专项事务多, 很难做到时刻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 也很难持续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师生交流引导工作

6、。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已经打破了时空限制, 及时、准确、多样、有效的移动社交模式已经完全融入了大众生活,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 移动互联网社交俨然成为了其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作为高校辅导员, 顺应时代发展, 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若干优势, 突破现实工作中的困难与障碍, 在互联网空间里塑造好自己的虚拟形象, 建立相关工作体系辅助自己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微信作为当今使用量最高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 已经完全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 成为了该群体信息交流与信息获取必不可少的途径。如何借助微信渠道解决辅导员现实工作中的若干难题, 高效率地做好大学生的教育与

7、管理工作, 本文将结合笔者运用微信应用开展工作的实践经历展开分析。一、借助微信应用开展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实基础(一) 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微信, 作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移动社交应用, 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 覆盖了 90%以上的智能手机, 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据腾讯发布的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 微信学生用户占微信总用户的 14.4%, 而大学生微信使用率已经超过 90%, 其中超过半成的学生每天微信使用时间超过一个小时2。分析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的原因, 一是 95 后的大学生是与互联网的发展共同成长的一代, 对互联网产品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接受度、依赖度很高;二是

8、微信隐私保护的功能设计契合年轻人的社交诉求;三是高校内随处可连接的 wifi 让微信使用成本显著降低;四是“微信+”服务的发展, 能有效满足学生对娱乐和生活的需求。(二) 微信功能体系的完备性以及和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相容性微信应用发展多年, 到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功能并存和互补互通的应用构架。好友间的垂直隐私保护能有效保证师生之间交流内容的不泄露, 能够消除学生顾虑, 进而促进学生敞开心扉交流;图文及朋友圈可定向展示的分享方式, 能够提高辅导员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以及针对性, 在一些敏感工作事宜中可以有效保护相关学生的隐私以及避免无关学生的猜疑讨论;微信群易建易管理的运营方式, 能够帮助辅导员较快

9、地对接目标群体, 一对多地开展相关工作;公众号可扩展、易填充、便传播的产品属性, 能够使辅导员较快聚集目标群体并形成连接, 有方向、有体系、有目标地开展工作。这些都能有效地满足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并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三) 借助微信应用开展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若干优势1. 有利于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灌输式”的思政教育模式下,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话语权主要掌握在辅导员手中, 缺少互动。这种缺少互动的单向教育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者都很难被学生接纳, 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随着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以及其独有的及时、简洁、富有人情味

10、和趣味感的交流风格的形成,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能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积极对话, 能使得单方面的“灌输性”教育变成双方面“发散式”的教育3。2. 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多来自课堂的理论学习以及课后的文化活动, 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教育者方面的一些原因往往很难适应大学生日益凸显的个性化需要, 而微信强大的信息搜罗及传播能力恰好解决了这一痛点。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 如果能从微信中筛选出高质量的、能引起学生关注和共鸣的信息转发或者推送给学生, 能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匮

11、乏的限制和困境, 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3. 有利于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更多依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传达, 虽然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辅导员的压力, 但仍收效甚微。微信应用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拓展性以及精准到达性。利用好微信的兼容性可以接入信息管理功能, 做好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储存以及数据分析等工作, 为辅导员科学开展工作提供有利依据;利用好微信的精准到达性可以使辅导员日常的宣传工作做到全面细致并且落到实处;利用好微信的拓展性可以增强辅导员的学习与发展途径, 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通过微信这一无形的阵地, 团结和凝聚青年学生, 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

12、。二、塑造和优化微信形象, 为微信工作模式奠定基础(一) 辅导员微信形象塑造的意义和目的在借助微信应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辅导员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 更是信息的传播者, 辅导员应该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熟悉和运用常见新媒体技术手段, 充分发挥微信形象的传播优势, 努力将传统的和有限的现实形象和虚拟却无时不在的网络形象结合起来, 实现两种形象的优势互补, 实现对学生的时时把握, 处处引导, 努力塑造一个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良师益友”形象1, 为微信工作模式的顺利开展和争取受众的支持创造条件, 带来可能。(二) 辅导员微信形象塑造的内容和方法辅导员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表情图片、视频等形势直接或

13、者间接塑造自己的形象。下面将从几个笔者采用过的方式进行描述。1. 语言形象。微信作为青年大学生的社交连接网络已经慢慢形成了其特有的语言形态。微信交流不同于现实中面对面对话的严谨周密, 而是一种即问即答的模式, 正是在这种模式下, 催生了以高速度和简洁为主的特殊语言1。作为走在时代和潮流前沿的大学生, 其微信语言时尚、幽默、风趣而富有个性。因此, 辅导员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借用微信开展工作时语言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熟悉运用学生习惯和接纳的微信时尚语言与微信自创语言, 展现出一种无距离感的状态, 必要时还可以借助一定实物进行间接表达, 例如笔者在工作中曾以DIY 徽章为借助点, 通过特

14、定图案和诙谐的文字设计, 向学生表达本人对某些具体事务的看法和态度, 引导学生遵守和努力践行, 同时也展现出了本人简洁、幽默、亲和力强的语言形象。2. 符号形象。符号是代表某种事物或是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或者记号。在现实维度里, 辅导员的形象是外在和有形的, 能够生动地展现辅导员的性格、气质和神态, 但往往因为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和特定的工作要求, 会让学生形成一种紧张感, 从而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动和真情交流。因为微信交流具有超时空性, 微信的虚拟形象避免了现实的尴尬、顾虑和紧张, 如果辅导员能够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新媒体手段, 借助一些清晰、生动、幽默、活泼的表情、图片、视频、H5 等

15、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不仅可以扬长避短, 还可以获得学生的青睐,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辅导员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三、充分发挥微信应用功能, 构建四位一体互补互偿工作体系1.搭建微信公众平台, 掌握网络思政教育主动权。微信公众平台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 根据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的需求优先选择运营订阅号模式。辅导员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与功能的输出, 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在引导中实施教育, 促进学生主动辨别抵制错误信息, 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观点来看待问题。同时, 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焦点难点问题, 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应解决方法, 使学生能系统、全面、透彻地看清问题

16、, 解决问题。以笔者建立的微信公众号为例, 目的是为打造一个辅导员工作的线上助手, 传播正能量并为学生答疑解惑, 集中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关注用户的属性以及不同需求, 运营所设专题分别为“新生专栏”、“好辣之声”和“互动交流”。“新生专栏”主要是根据大一年级学生常见问题发布一些系统性的宣传、解答和说明图文。例如新生入学报道指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防诈骗指南、宿舍管理规定、班委工作等;“好辣之声”主要是结合当下热点进行思考与分享, 目的为掌握思政教育主动权, 做学生思想与舆论的引导者;“互动交流”主要是借助微信应用的兼容性, 与受众建立联系, 保证思想与观点、帮扶与反馈的顺利链接。同时, 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也能使微信平台功能进一步扩充, 例如接入智能机器人客服系统, 通过一段时间的专项机器人使用技术学习, 为学生打造出了一个 24 小时在线, “能听会说”的智能“辅导员机器人”, 能完成学生常见问题的在线解答, 并能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2.与学生共享朋友圈建立垂直联系。微信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