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21184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 李响 谢岗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江苏省农村经济产业指导服务中心 摘 要: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价格波动加剧、食品安全风险突出等问题。以江苏为例, 分析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低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分析制约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提升的因素, 提出对策建议, 以期为我国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明确方向。关键词: 蔬菜产业链; 供给效率; 制约因素; 龙头企业; 准入标准; 作者简介:李响 (1982-) , 女, 吉林龙潭人, 副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收稿日期:2017-09-05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2、资金项目 (CX (16) 1021-6)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Improving Path of Supply Efficiency of Vegetable Industry Chain in JiangsuLI Xiang XIE Gang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angsu Province Rural Economy Industry Guidance Service Center; Abstract: In China vegetabl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

3、idly,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price fluctuation aggravated, risk prominent in food safety and so on.Taking Jiangsu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low supply efficiency of vegetable industry chain, studies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promoting supply ef

4、ficiency of vegetable industry chai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clear the direction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vegetable industry chain in China.Keyword: vegetable industry chain; supply efficiency; restricting factors; corporate champion; admittance criterion; Rec

5、eived: 2017-09-05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蔬菜产业已从昔日的“家庭菜园”快速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 我国蔬菜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 价格波动加剧、食品安全风险突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以江苏为例, 实地调研分析蔬菜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分析制约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提升的因素, 以期为提升蔬菜产业供给效率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一、加快提升农业产业链供给效率的必要性(一) 我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从国内产业地位来看, 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19902016 年, 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由近 1 亿亩增加到 3.3 亿亩, 年

6、产量由 2 亿吨提高到 7.74 亿吨, 人均占有量由 170 公斤增加到 560 公斤, 均居世界第一位。2015 年, 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13.2%, 蔬菜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1/3, 蔬菜种植收入已成为我国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从对外贸易发展来看, 我国蔬菜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 净出口数量稳步增加, 净出口金额也呈增长态势。尽管我国的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但在供给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1。首先, 蔬菜价格波动加剧。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 (以 2000 年为100) 显示, 从 2008 年 12 月至 2014 年 2 月, “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虽偶

7、有反复, 但是总体价格指数由 147.7 上升至 213, 且蔬菜产品价格存在大幅上涨和波动加剧两种趋势交织的现象。“上游农民卖菜难, 下游居民买菜贵”的矛盾长期并存1。其次, 食品安全风险突出。近年来, 因农药残留而导致蔬菜污染, 食用后导致急性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2016 年,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成果报告指出,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0092013 年我国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及韩国的问题食品共计有 30 类 12 457 批次, 在 144 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连续 5 年居被通报之首2。再次, 农业科技转化应用能力不强。据不完全统计,

8、 全国蔬菜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有 1 万多家, 年产量 4 500 万吨, 消耗蔬菜原料 9 200 万吨, 加工率达 14.9%。蔬菜深加工量不足全国蔬菜总产量的 10%3。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欧美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 100%, 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为 95%以上) , 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果蔬流通腐损率在 20%30%, 每年损失 1 000 亿元以上。最后, 供给结构亟待调整。我国农产品滞销发生的频率不断增高。20052012年经过相关媒体报道的滞销事件约有 660 起, 其中蔬菜滞销案例占 45%。产品滞销分为生产环节、中间环节和市场

9、环节的滞销, 我国农产品目前最主要的滞销集中在生产环节, 在 660 起案例中占 95%, 即由于生产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产销不对路从而发生滞销。(二) 江苏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 江苏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19952015 年, 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有大幅提升:蔬菜播种面积达 2 147 万亩, 总产量 5 595.7 万吨, 单位产量 2 606.3 公斤/亩, 较 1995 年分别增加了 152.0%、249.7%和 38.8% (1) 。蔬菜种植面积在种植业面积中的占比从 1995 年的 7.18%提高到了 2015 年的 18.48% (图 1) 。蔬菜种植收入已经成为江苏

10、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5 年, 江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 257 元, 其中 3 516.4 元是由蔬菜生产带来的, 约占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1.6%。图 1 19952015 年蔬菜种植面积在江苏省种植业总面积中占比 下载原图注:数据来自历年江苏统计年鉴。二、江苏蔬菜产业链供给现状调研为了对产业链中蔬菜种植户的具体生产与供给行为做更详细的分析, 笔者于2016 年 11 月对无锡三家品牌蔬菜种植基地的签约菜农进行了实地调研。受访菜农均以种植叶菜类蔬菜为主, 并与基地签署了合作协议, 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加入蔬菜产业化合作组织。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 85 份, 回收有效

11、问卷 73 份, 有效率 85.9%。(一) 受访菜农基本信息受访菜农年龄最大的 69 岁, 最小的 26 岁, 平均年龄 49.8 岁, 67%的菜农年龄集中在 4059 岁。受访菜农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93%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无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受访菜农平均种植蔬菜面积约 5.9 亩, 耕种的土地以签订书面合同形式承租于所属的蔬菜种植合作社。因蔬菜种植具有劳动密集性的特征, 在笔者回收的 73 份问卷中只有 2 户菜农会在务农期间外出打工, 其余均以蔬菜种植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没有其他务工收入。(二) 生产决策行为调查1. 受访菜农在种植品种选择上, 主要考虑的是蔬菜收获后能

12、否顺利销售以及市场售价的高低。80%的菜农认为, 种植蔬菜最主要风险是因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导致的蔬菜减产甚至绝收, 另外还包括蔬菜因质量检测不过关而被公司拒收等。菜农认为, 市场菜价之所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 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灾害导致蔬菜减产, 进而造成菜价攀升。塑料大棚等种植设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会对蔬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大棚间的沟渠排水设计不到位、大棚维修保养不及时等, 导致种植设施能够发挥的保护作用十分有限。另外, 虽然恶劣的气候变化容易造成蔬菜减产从而导致菜农利益受损, 但仅有6.8%的菜农购买了相应的农业保险, 77%的受访菜农表示不太了解或者基本不了解农业保险的理赔范畴。由此

13、可见, 农业保险的宣传不到位及灾后补偿不能及时到位, 是其在菜农中不能普及的主要原因。2. 在蔬菜安全生产方面, 大部分受访菜农平时较为关注蔬菜的质量安全, 且73 位菜农中有 21 位表示非常关注, 平时会主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了解有关蔬菜安全的资讯。对于国家颁布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两个有关农药使用的规定, 分别有 79%和 76%的受访菜农表示有不同程度的了解。96%的受访菜农在施用农药时会严格按照说明书配置, 仅有 1 人没听说过蔬菜上市前的施药安全间隔期 (即休药期) ;97%的菜农在选购农药时, 会优先选择使用生物农药或者其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以确保产出蔬

14、菜的食用安全性。(三) 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意愿调查受访菜农种植蔬菜的品种和技术选择仍以遵循传统种植习惯和经验为主, 对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只有 36%的菜农认为, 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将会在很大或者较大程度上提高种植蔬菜的质量。菜农在生产中是否采用新品种与新技术, 主要考虑因素为经济投入与产出。(四) 流通渠道与模式调查受访菜农生产的蔬菜主要面向批发商销售, 小部分进入农贸市场零售, 有 82.2%的菜农在贩卖蔬菜前会提前了解蔬菜的市场售价。有 83.6%的菜农表示在蔬菜贩卖前要接受质量检测, 只有检测合格才被批准进入菜场。菜农在交易时大多不会签订交易合同, 只有 9 位菜农表示曾在

15、贩卖蔬菜时签订了书面合同, 比例仅占 12.3%。调查显示, 蔬菜交易结账方式主要为现金和市场交易卡, 较少出现赊账情况。交易卡是由农贸市场发行并管理的一种带有芯片的磁卡。蔬菜采购商在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可领取卡片, 确认达成交易后, 菜场管理方将采购商卡上的金额转入菜农卡中。这种交易方式将菜场作为资金周转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既能保证菜农按时全额收到卖菜款, 又能在蔬菜出现安全问题时可根据交易记录追溯到责任人, 保障了买卖双方的权益4。(五) 产业化组织情况调查由于本次调研是通过合作社与蔬菜种植户联系, 因此对于与基地、公司、合作社等蔬菜产业化组织合作的问题, 菜农的回答有所保留, 相当一部

16、分受访菜农对于问卷中“加入产业链组织”问题未予回答或者回答不完整。因此, 笔者只对 12 份回答完整的调研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菜农对于产业化组织所提供服务的回答基本上集中于“很不满意”“较不满意”和“一般”三个层次, 回答“很满意”的为 0, 也就是说菜农通过与产业化组织合作, 并未达到其加入蔬菜产业化组织的预期目的。有 75%的农户表示愿意按照产业化组织的要求进行蔬菜生产, 但前提是经济利益得到保障。由此可见, 只要蔬菜合作组织能够按照协议, 更好地提供如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保障菜农的利益, 菜农对于进行标准化蔬菜供应的意愿是十分强烈的。三、制约蔬菜产业链供给效率提升的因素(一) 菜农在与产业化组织合作中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由于人员分散、技能单一、文化程度低等原因, 菜农在与蔬菜产业化组织的合作中, 地位并非完全对等, 其权利也未能完全按合同规定得到保障。在实地调研过程中, 受访菜农均表示已通过签订书面协议的形式与公司达成合作, 协议条款涉及土地承租租金、租金涵盖范围、付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