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视野中的唯物史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21044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史学视野中的唯物史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史学视野中的唯物史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史学视野中的唯物史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方史学视野中的唯物史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方史学视野中的唯物史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史学视野中的唯物史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史学视野中的唯物史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史学视野中的唯物史观 约翰托什 吴克峰 杨彬 崔欣玉 罗汉普顿大学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省漯河市委党校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教义是:“历史受经济力量的无情制约, 所有人类社会都将通过相同的阶段走向社会主义, 目前绝大多数人正在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管人类事实上已经公开声称的动机为何, 在任何时候, 物质利己主义都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阶级代表了对其自身利益的集体表达, 因此所有历史都不外乎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意识形态、艺术和文化不过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它们没有自身的历史动力。个人是他或她所处时代和所属阶级的产物, 哪怕是天才和强者也无力左右历史进程;人

2、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即便如此, 他们的行为依然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与马克思同时及之后大约一百年来, 上述每一个命题都曾得到过马克思主义者的赞同, 这些命题又无一例外地是对马克思所真正言说的内容的粗略简化。经过几代人的研究和思考, 马克思的理论被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所批评的相比, 马克思主义为历史学家所提供的要多得多。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史学理论; 决定论; 作者简介:约翰托什, John Tosh, 英国罗汉普顿大学 (University of Roehampton) 教授, 历史学家,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 并曾于 1999 年至2002 年担任皇家历史学会副会长。作者简介:

3、吴克峰 (1968-) , 男,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作者简介:杨彬 (1990-) , 男, 河南省漯河市委党校助教;作者简介:崔欣玉 (1988-) , 女,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View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John Tosh Wu Kefeng Yang Bin Cui Xinyu University of Roehampton; 一在当今公开的讨论中, 除了极其有限的一些人已经了解马克思或者读过他作品的学术评论之外, 那些贬低马克思的人无不过分夸大马克思思想中不那么有吸引力的

4、方面, 将马克思与不抱希望的决定论者以及对人性持有完全愤世嫉俗的态度联系起来。读完本文, 你会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教义是这样的:“历史受经济力量的无情制约, 所有人类社会都将通过相同的阶段走向社会主义, 目前绝大多数人正在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管人类事实上已经公开声称的动机为何, 在任何时候, 物质利己主义都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 而阶级代表了对其自身利益的集体表达, 因此所有历史都不外乎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意识形态、艺术和文化不过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它们没有自身的历史动力。个人是他或她所处时代和所属阶级的产物, 哪怕是天才和强者也无力左右历史进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即便如此, 他们的行

5、为依然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与马克思同时及之后大约一百年来, 上述每一个命题都曾得到过马克思主义者的赞同, 这些命题又无一例外地是对马克思所真正言说的内容的粗略简化。经过几代人的研究和思考, 马克思的理论得以继续发展, 由此产生的理论成果远比“庸俗的”马克思主义所言说的陈词滥调更加复杂和微妙。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类具有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这一基本前提出发, 开始了他的理论探索。在努力满足其生理和物质需求的斗争中, 人类逐步发展出更有效地利用环境 (或如马克思所说的, 掌握自然) 的手段。对于“历史是关于什么的?”这个问题, 马克思回答说, 历史是关于人类生产力增长的

6、。同时, 马克思期待一个全人类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阶段:只有那时, 人类才会自我实现并且在各个领域实现其全部潜力。马克思与 19 世纪主流史学的显著区别是, 他认为唯一真实客观的历史过程植根于物质生活条件, 而 19 世纪主流史学则把民族主义、自由、宗教作为历史既定的主题。马克思的观点被恰当地称作“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由他的终身合作者和知识继承人恩格斯提出的术语。这一基本观点, 最早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6) 中,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从未动摇过。马克思将自己余生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社会结构、社会进化的阶段和对社会变化的性质的阐释等方面。2. 马克思的社会分析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包含三

7、个层次。最基础的是生产力:即工具、技术和原材料, 它们与劳动力一起实现其生产潜能。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一定的影响。这里马克思指劳动分工、合作及其从属形式, 是维持生产所需要的, 换句话说它们就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反过来, 这种结构形成了一种基础, 在这种基础上建立了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法律和政治制度、以及支撑它们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理论最简明的概括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9) 的序言中: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

8、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 一个决定论模型?然而, 马克思的物质决定论并不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是一个粗糙的确定性模型。第一, 生产力绝不限于生产工具和工人的体力。独创性的技术和科学知识 (在马克思的时代, 这是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依靠的) 也包括在内:马克思充分考虑到人类的创造力, 没有创造力我们将仍旧是我们周围自然世界的奴隶。第二, 尽管马克思主义认为, 要理解传统历史学家所关注的政治和意识形态, 就要理解其经济基础这一历史学家

9、的传统的偏见, 但是马克思也承认其在相反方向上的影响。例如, 没有一种经济关系体系能在没有产权和法律义务现有框架的情况下建立;也就是说, 上层建筑不只反映生产关系, 也具有促进生产关系发展的功能。因此, 这三层模型允许相互影响。第三, 马克思并没有表明所有非经济活动都由这一基础所决定。艺术创造是否应该从根本上被纳入到上层建筑中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是明确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方面, 也并不是唯一地由这一基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历史著作中所承认的那样, 政治制度和宗教都有它们自己的动力, 并且尤其是在短期内的事件发展中, 经济因素可能是次要的;正如布罗代尔所观察到的, 就本质而言, 马克思

10、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一个理论家。把经济基础看做设置的限制条件, 而不是看做所有特殊性中的决定上层建筑的元素, 这可能更接近马克思思想的精髓。在这一点上, 恩格斯的口气是最坚决的。正如他在马克思去世几年后写给一个记者的信中所说:根据唯物史观,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 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 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 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显然, 经济基础/上层建

11、筑的比喻导致了一个决定论的解释, 并且马克思的一些言论也可以如此解释, 但是就其作品的整体而言, 它并不表明马克思、恩格斯会以这种僵硬的措辞看待问题。4. 马克思的历史分析理论马克思的思想最著名的特征之一是他的史学分期。直至他自己的时代, 马克思区分了三个历史时期, 每一个时期都由一个比前一个时期进步的更高级的生产方式所塑造。它们包括古代社会 (古希腊和古罗马) ,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出现的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 (或“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最早出现于 17 世纪的英格兰, 之后, 特别是作为法国大革命的结果在欧洲其他地区取得胜利。马克思还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为社会主

12、义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让路, 正是这一点使得他的历史分析理论具有了政治色彩;实际上, 当马克思 1846 年第一次拟定他的规划时, 他就坚信社会主义的即将到来。马克思认为他的分期是其历史研究的结果, 而非教条式的说教, 并且由马克思充分研究而得出的变化和条件证实了这一点。后来, 他假定了一个另外的在日耳曼社会形式下的生产模式, 这与古代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一个来源是同时期的。马克思反驳那些批评者: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 一切民族, 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 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简而言之, 马克思没有构建一个单一的、所有人类社会都完全按照

13、预先的精确设计去发展的进化路径。5. 生产中的辩证法是社会变化的动力如此僵化的分期并不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变迁的观点即他的历史理论中最丰富最具启发性的部分。马克思在文章中总结了自己的解释, 这与之前引用的从 1859 年序言中截取的内容是一致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认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辩证关系是长期的历史变化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每种生产方

14、式都孕育着其后继者的萌芽。因此, 举一个他特别强调的例子, 17 世纪英国革命之所以发生, 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特征已经达到这样的地步即早期斯图亚特国王认可的封建财产关系阻碍了进一步发展;革命的结果就是重组生产关系, 这为一百年之后的工业革命扫清了道路。6. 阶级斗争历史变化的某些抽象概念是以阶级斗争的形式显现的。马克思不是根据财富、地位、教育这些在他那个时代经常使用的标准, 而是完全根据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角色来确定阶级。这种自古代社会以来以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劳动分工, 产生了利益相互对抗的阶级。每个连续的阶段都有它的统治阶级, 同时也酝酿着注定要推翻它的阶级。因此, 马克思把英国革命归功于城市

15、资产阶级, 他们发展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正如他所期望的那样, 社会主义会在他的时代由那些因工业资本主义而产生的新兴工人阶级来实现。正是表达社会矛盾的阶级斗争将历史向前推进。这并不是说,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虽然, 马克思认为人类美好未来的前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 但他认为群众在早期历史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他很清楚他生活的世界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创造, 因此, 对待资产阶级取得的成就, 马克思是既毁且誉。马克思的阶级概念的意义在于, 他关于人的能动性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观点是可以被评估的。阶级在结构方面被定义的根据是阶级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但是马克思知道, 对一个在政治上能起作用的阶级来说,

16、他们需要社会成员的阶级意识。变化的长期轨迹可能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决定, 但从某个阶段至下个阶段转变的时机和确切形式却取决于现实人们的意识和行动能力。事实上, 马克思的整个事业都致力于对物质力量的理解, 为他所处时代的无产阶级提供准备, 从而使无产阶级知道何时以及如何采取行动来对抗资本主义制度。人们是物质力量的受害者, 但在适当的条件下物质可以成为历史变化的原动力。这一悖论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核心。正如他在其最优秀的当代史作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852) 中所写: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如何理解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不是特别明确, 但是他宣称他所做的是对长期结构性因素的阐释, 指出长期内一定的历史发展是必然的。可以说, 在这一定义范围内, 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团体, 也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的行为, 都有其特定的范围。二1. 马克思对历史学家的批判马克思的理论对于实际历史写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