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17448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专业“校中厂”建设思考 童剑锋 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 时下, 很多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技能,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学校里建起“校中厂”。所谓“校中厂”, 是由学校与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共建, 学校提供场地并管理, 汽车维修企业提供一定的设备、技术和师资, 然后将企业内的真实工作任务引入学校, 构建出真实的工作环境, 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使得汽车教学和企业生产充分相结合, 提升汽车人才培养质量。尽管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学校与企业各自事务“缠身”, 缺乏长效的沟通和互动, 使得“校中厂”的建设和管理出现一些问题, 其应有的功能

2、并未完全实现。在此, 笔者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一、“校中厂”建设意义“校中厂”是由校企双方根据签订的合作协议, 按照双方的职责共建的生产、教学、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工厂。既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 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1. 对于学生而言(1) 有利于“零距离”对接就业岗位“校中厂”是将汽车维修企业内生产一线的真实维修项目引入到学校, 然后按教学要求开发成可训练的典型工作任务, 学生依照企业的标准对典型项目进行严格的训练, 做到规范操作设备, 正确维修汽车, 从而实现课程零距离对接企业需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标准

3、化训练后, 不仅能掌握企业工作岗位的内容和要求, 而且能规范操作相关设备, 为将来进企业就业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2)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校中厂”的实训项目都是企业内真实的维修任务, 这能激发学生较浓的兴趣。他们在做中学, 学中做, 学习效果比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解要好得多。通过这种“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很快的将书本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体会, 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校中厂”里, 学生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企业文化, 了解企业车间的运作过程, 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 清楚汽车维修岗位职责, 不知不觉中培养了

4、自身的职业意识。同时, 通过工作学生也明白:只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操作, 工作中与同事相互协作, 才能保障汽车维修工作顺利完成。2. 对于学校而言(1) 有利于汽车课程改革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适应现代汽车职校发展的需求, 职校汽车专业都在进行汽车课程改革, 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校中厂”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学校可邀请企业专家进校, 与校内汽车专业教师共同探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等工作, 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借助这个平台, 学校还可选派教师进到企业生产一线, 了解当前汽车的发展动向, 学习汽车维修新技术、新工艺, 不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

5、平, 促进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2) 有利于学校办学实力和地位的提升建设“校中厂”, 可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 学校培养的人才也有了“用武之地”, 学校就业率会提升且学生经过“校中厂”的严格训练后, 可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真正赢得企业的尊重, 可大大提高学校在企业的满意度, 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从而提高学校的地位。3. 对于企业而言(1) 有利于选拔和储备人才都说人才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本。只有优秀的人才不断进入企业, 企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因此, 选拔优秀人才是企业的一项重大事务。“校中厂”则为企业选拔到优秀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6、合作企业可以提早进入校园, 优先选拔优秀的学生安排到“校中厂”进行订单式的培养, 联合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企业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储备力量。(2) 为企业员工自我提升提供便利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 选拔优秀的人才固然很重要, 而提升老员工的技能水平同样也很重要。只有对员工不断进行“充电”, 企业才可避免被淘汰并成为学习型企业。为此, 企业可以借助“校中厂”这个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的研究团队和教学资源, 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 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 让企业一直在创新发展的轨道上前行。二、“校中厂”建设存在问题“校中厂”只有建设好、管理好,

7、 才能发挥其良好功能。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企业互动性不足等原因, 一些“校中厂”在建设和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 大致有以下几点:1. 片面迎合企业, 造成“校中厂”规划不尽合理作为学校, 与企业合建“校中厂”, 一方面是想提高汽车专业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 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 通过与大型汽车企业的合作, 希望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办学实力。但是, 有些学校一味追求“校中厂”的“高大上”, 把它建成浮夸的“面子”工程。建设中片面地迎合企业的规划设计, 将原有不多的汽车实训场地大量改造为“企业用地”, 压缩其它汽车教学, 殊不知, 学生对汽车知识的学习, 不单纯是某一知识点的掌

8、握, 而应是全面系统的学习。2. 校企步调不统一, 造成“校中厂”运行效率低企业和学校毕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单位, 企业生产经营时间与学校教学时间安排上遵循各自的行业规律与特点, 因此合建的“校中厂”在运行中时常出现矛盾冲突。对于学校,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学计划有规律的进行, “校中厂”的教学活动多是专门为合作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很少进行大众化的汽车教学, 所有学生一离校就进入企业实习或就职。但是对于企业, 它的生产经营活动却是随着市场环境改变而改变的, 真正能够提供的就业实习岗位是不确定的, 时多时少。因此当学校教学任务进行到某个节点, 需要企业提供实训岗位时, 合作企业有可能无法满

9、足需求, 当企业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训时, 学校的教学又处于不同于该岗位要求的教学任务或环节。因此, 企业与学校步调不一, 极大地影响到“校中厂”的运行效率。3.“校中厂”实训任务简单且单一, 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通常“校中厂”的人才培养数量和实训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决定的, 企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 “校中厂”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然而企业方面目前需求人才最多的岗位多是基础性岗位 (如汽车保养、汽车美容等) , 因此导致学生缺少整体系统性的培训, 技能提升有限。另外, 有些学校由于场地限制和资金限制以及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足, “校中厂”的很多实训项目只是“纸上谈兵”, 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实

10、训或教学的要求, 岗位锻炼相对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目标, 显得单一和受限, 不利于整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兼顾人才培养的全面性。4. 校企互动性不足, 师资水平提高有限“校中厂”建设初期, 企业不仅捐车捐设备, 而且还会派出技术人员来学校出谋划策, 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校中厂”的建设, 探讨实训任务的开发,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但在“校中厂”的后期运行中, 企业由于要顾及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会逐渐淡出“校中厂”的管理。而学校方面, 由于其它教学任务的繁重, 对汽车专业“校中厂”的管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学校与企业缺乏良性互动, 双方的技术交流也少许多, 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时有时无, 断断续

11、续, 教师的技能知识更新进度难以跟上企业的发展需求, 也使学生技能难以更上一层楼。三、提升“校中厂”产教结合模式的策略1.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定位, 合理规划“校中厂”职业院校引进“校中厂”项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使学生通过真实企业工作的锻炼, 了解企业文化, 培养职业意识, 提高自身的汽车维修技能。对此, 学校应有清晰的认识, 明确“校中厂”的建设意义, 绝不可为追求浮夸的“面子”工程而动摇“校中厂”的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定位。另一方面, 建设“校中厂”对一个职业学校来说, 也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中长期项目, 学校应认真做好合作企业的调研, 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合理规划“

12、校中厂”。在“校中厂”的建设过程中, 做到与合作企业充分沟通, 包括“校中厂”的设计, 场地布置、引进设备的种类、车辆类型的选择, 工作岗位的设置以及“校中厂”的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各个细节都要全面考虑, 使“校中厂”不仅满足企业的要求, 更符合职校汽车专业教学要求, 实现汽车专业教学综合功能。2. 加强校企合作, 开发出检验综合技能的实训项目为了满足学生实训要求, 切实提高“校中厂”的实训效果, 校企双方必须加强合作, 一起进行科研和技术攻关, 研发操作性强、技术综合的实训项目。在此, 学校可先召集汽车企业一线的优秀技工和车间技术人员组成汽修专家团队, 对企业当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

13、 提炼出典型的汽车维修任务, 然后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整体设计 (包括任务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工作流程和方法、要求、重难点、所需学时以及学业评价考核等) 。然后, 合作企业根据所总结的典型工作任务, 选派技术人员对实训车辆进行故障重现设计, 制定标准的故障排除方法, 并与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共同设计规范的工作页和检查单, 同时对于维修过程所需的专用设备给予支持。如此通过强化校企合作, 开发出的实训项目既满足学校人才培养要求, 又符合企业人才标准。3. 加强校企互动, 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校中厂”的运行过程需要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 既包括企业方的管理技术人员, 也包括学校的骨干教师。但是两者都有各自

14、的优缺点。对于企业方的技术管理人员, 他们在汽车故障诊断、维修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可欠缺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学校的骨干教师, 虽然理论水平、教学技能较强, 但是他们对于汽车维修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的了解与真实的生产过程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 学校和企业要加强互动, 多些“你来我往”式的交流, 互相学习, 以弥补各自的缺点和不足。首先, 学校可邀请企业专家来校, 对汽车教师进行企业内的汽车新技术培训, 并经常派出教师进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同时, 合作企业也要重视企业教师的培养, 挑选技术好、学历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强的技术人员担任企业教师, 并鼓励他们多参加学校的教

15、育教学能力培训。“校中厂”产教结合模式策略 下载原图4. 保障合作企业的利益, 提高企业对“校中厂”建设积极性企业家不是慈善家, 他们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在“校中厂”项目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利益, 他们可能也就不再会关心“校中厂”。因此, 学校要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和激励制度弥补企业的损失, 提高企业的积极性。首先, 学校、企业要吃透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 争取主管机关对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必要的补贴;其次, 学校应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支持, 在“校中厂”项目实施中, 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工作, 建立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最后, 要尽量照顾合作企业生产利益, 在完成既定的教学

16、任务之后, 可允许“校中厂”开展更多的生产活动。5. 加强“校中厂”的管理, 构建“校中厂”效益评价体系对于“校中厂”管理, 学校应参照企业的“5S”管理, 定期保养实训车辆和设备, 发现问题, 及时与合作企业沟通。同时, 企业每当有技术革新时, 在确保技术保密的情况下, 应对合作学校进行技术升级 (如汽车技术参数、专用故障检测诊断仪升级等) , 保证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同步。为了评定“校中厂”综合效益, 可建立“五方参与 (学校、合作企业、教师、学生、企业员工) ”的效益评价体系, 从育人效果、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师资水平、教改效果等五个方面建立“校中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赋予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 进行细化、量化评议, 从而将“校中厂”的考核从定性感知向量化评价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