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诺德翻译观的旅游文本汉译过程研究——以 Eyewitness Travel Guides:Australia的翻译为例 魏景春 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 摘 要: 按照莱思提出的文本类型学说, 旅游指南属于信息型文本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 坚持功能加忠诚的原则, 以具体译法、增词译法、转性译法、省词译法为主要词汇翻译策略, 以换序译法、转态译法、断句译法为主要句法翻译策略, 旨在最大限度地寻求译文风格与原文保持一致, 译文准确、忠实地再现原文思想关键词: 旅游翻译; 文本类型;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加忠诚; 作者简介:魏景春 (1982—) , 男, 甘肃陇西人, 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基金:2016 年武夷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XJJY17030Research into the Translating of a Tourism Tex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hristiane Nord:Taking Eyewitness Travel Guides:Australia for an ExampleWei Jingchu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ext type proposed by Katharina Reiss, the travel guide is informative, and thus, it was translated under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functionality and loyalty and based on the model of a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distinctive strategies were employed, like turning the abstract into specific, changing the part of speech, adding, omitting words, adjusting the sentence order, changing the voices and separating sentences. By doing so, the translator seeks to the maximum a fair approxim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style and content.Keyword: travel translation; text type; functional translatology; functionality plus loyalty; 1 引言旅游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 没有新的理论指导, 旅游开发难以达到新的高度。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着宏观性的、多维性的、方向性的、前瞻性的指导作用, 因此, 旅游翻译需要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也就是旅游翻译操作性的理论基础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进行的翻译 (实践) , 属于专业翻译” (陈刚, 2004:59) [1]旅游文本包括:景点介绍、导游解说词、旅游宣传册、旅游指南、旅游广告、旅游合同、旅游表格、旅游地图等德国功能派代表人物卡塔琳娜·莱思 (Katharina Reiss) 将各类文本按语言功能划分为“信息型” (informative) 、“表情型” (expressive) 和“操作型” (operative) , 并从语言功能、语言特点、交际情景和信息焦点出发分析选择翻译策略的理据信息型文本表达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 其语言的逻辑性较强, 文本的焦点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翻译时应以朴实明了的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和信息表情型文本表达信息发送者对人或物的情感、态度, 其语言具有美学特质, 侧重信息发送者和信息发送的形式表情型文本的翻译应采用仿效的方法, 使译文忠实于原作者或原文操作型文本旨在感染或说服读者并使其采取某种行动, 以读者和效果为导向, 其语言具有对话的性质, 侧重的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信息对他们的感染作用。
翻译操作型文本时, 可用编译或适应性的方法 (张美芳, 2013:6) [2]”2 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介绍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是德国功能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 (Christiane Nord) 提出的, 对源语文本的分析可以帮助译者发现源语文本特有的功能, 选择与翻译目的相适应的翻译策略旅游是目的性很强的活动, 旅游翻译也是如此翻译时, 采用的翻译技巧要根据翻译的对象、目的进行相应的选择德国功能目的论学派强调翻译目的的首要性, 认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张沉香, 2008:14) [3]诺德 (2012:8) [4]认为, 译者一旦了解到源语文本的功能, 就能够将其与委托人所要求的目标文本在目标语文化中的预定功能进行比较, 辨认出或排除掉源语文本中那些没有用的成分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不但要求译者能全面地理解源语文本, 还应该考虑到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决策的一切因素, 以提供制定翻译策略的依据翻译过程往往以客户 (customer) 或发起者 (initiator) 联系译者开始, 因为他们要为专门的目标语受众 (addressee) 或接受者 (receiver) 提供一份目标语文本, 也有可能是发起者本人想要通过目标语来理解由源语作者或源语文本生成者 (text producer) 写成的源语文本, 或者某个由源语发送者在特定源语文化条件下传递而来的源语文本。
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些语言和非语言的因素, 有助于实现跨文化文本转换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从材料的选取到词汇的运用, 翻译行为的每一个阶段无不涉及对多种选择的确定在选取源语材料时, 需要确定材料选自的国别、原作者、原著等, 这些通常由翻译行为的发起者根据既定的目的进行定夺选取材料之后, 译者即面临对文化立场、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 (范祥涛等, 2002:26) [5]交际功能是文本特性的决定标准, 文本的语义和句法特征次之一旦缺乏语义连贯的话语和缺少必要的形式和句法衔接属性的话语实现了交际功能, 接受者就会把它们视为文本源语文本中使用了的交际情景因素对文本的分析至关重要文本是一种交际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实现因此, 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可以对源语文本中一系列复杂却具有内在相关性的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进行分析文外因素包括:作者或文本发送者、发送者的意图、文本的接受者、文本实现交际的媒介或渠道、文本生成和文本接受的时间和地点、交际的动机文内因素包括:文本的题材、文本呈现的信息或内容、作者的知识预设、文本的构成或结构、伴随文本产生的非语言或副语言因素、词汇特征和句法结构、语调和韵律的超切分特征。
文外因素的分析先于文内因素, 因为要通过阅读首先观察文本是在什么情景下使用的, 这样一来, 接受者就能确立文本文内因素的期待, 阅读的时候就能将这种期待与文本的实际特征进行比较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的“对等”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由译文目的决定译文目的”居翻译过程中一切决定因素之首, 忠实的要求也因而服从于译文目的为了避免过分强调译文目的而背离源语文本, 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functionality plus loyalty) 的翻译准则功能与忠诚是诺德的功能主义方法论的两大基石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张美芳, 2005:88) [6]翻译总是为了包含决定因素的目标情景而实现的, 这些决定因素有接受者、接受的时间和地点, 在这一目标情景下, 目标语文本必须完成提前规定了的某个功能因为目标语接受者要依靠目标语文本的功能性, 译者必须保持对目标语接受者的忠诚功能是衡量译文的最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因素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系, 它们两者之间质与量的关系受翻译目的制约, 这对决定情景中源语文本的哪些因素要保留, 哪些要为适应目标语情景而做出调整提供了行为标准。
除了要保持目标语文本要求的材料和源语文本提供的材料相一致以外, 还要确保源语文本意图和目标语文本的功能相一致因此, 译文取决于目标语文本的目的与既定源语文本的一致性目标语文本有两种:一种文本是记录了过去的交际行为的文献, 在这种交际行为中源语文化发送者凭借源语文本向源语文化接受者提供信息;另一种文本是目标语文化中用于进行新的交际行为的工具, 目标语文化接受者接收了源语文本提供的材料信息因此, 有两种翻译类型, 即文献型翻译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和工具型翻译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文献型翻译有逐字翻译、文学翻译、文献翻译和异化翻译, 它记录的是作者与源语文本接受者之间的源语文化交际;而工具型翻译本身就起着交际工具的作用, 它直接向目标语文本接受者传递源语文本作者的信息3 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在旅游翻译中的运用3.1 术语和专有名词的翻译旅游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地名、人名和建筑类词汇, 这些构成了翻译难点1959年, 国家测绘总局地名译音委员会拟定的《用汉字翻译外国地名的一般原则》 (草案) 中第 2条规定:“以‘名从主人’为基本原则, 以‘约定俗成’为例外。
1981年, 中国地名委员会发布的《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的第 2条规定:“外国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为主, 力求准确和规范化, 并适当照顾习惯译名 (王立名 1995:64) [7]例如:Kings Cross 笔者初译为“金斯十字”, 百度搜索的译文有“英王十字街”、“国王十字”、“金斯科洛斯”,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中是“金斯克罗斯”, 因此, 翻译为“金斯克罗斯”Domain 一词根据《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显示有三种含义:1. (尤指某人有控制力、影响力或权利的) 领域, 范围, 范畴;2.领土;势力范围;3. (因特网上的) 域原文中“the Domain district”音译为“多曼区”外国人名的翻译, 除已有固定的译名, 翻译完整英文人名时, 保持名和姓的顺序不变, 中间加上隔字符人名属于专有名词, 一般情况下采取音译方法但为了迎合汉语的姓名特点, 翻译英文人名时应根据性别选择不同的汉字” (肖家燕等, 2012:121) [8]胡芳毅等 (2012:183[9]) 认为:“翻译外来民族人名, 要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 按原民族语言的音翻译诗人 Oodgeroo Noonuccal的名字音译为“乌德罗·努那考”, 艺术家 Tony Dhanyula Nyoka的音译为“托尼·丹羽拉·尼奥卡”。
3.2 长句的翻译《澳大利亚旅游指南》中短句、简单句多, 但也有一些难理解的长句这些长句里, 主句含从句, 从句套从句, 短语套短语, 层层包孕, 形成结构复杂的长句这类句子的修饰成分多, 尤其是后置定语较长, 语法关系复杂, 或因果, 或递进, 或并列, 经常有插入语傅雷 (2006:574) [10]曾说:“长句并非不困难, 但难的不在于传神, 而在于重心的安排长句中往往只有极短的一句simple sentence, 中间夹入三四个副句, 而副句中又有 participle的副句在译文中统统拆了开来, 往往宾主不分, 轻重全失为了保持原文的重心, 有时不得不把副句抽出先放在头上, 到末了再译那句短的正句翻译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种再创造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