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403846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华杯”征文参选论文 纯理论方向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与新发展赵红军 1(复旦大学经济学系,200433)【摘要】本文从城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发展和变迁这一视角,梳理并评价了经济学说史上有关城市经济学的演进脉络,总结了城市经济学发展进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并展望了未来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可能的新方向。【关键词】城市经济学 经济集聚 城市化 The Theoretical Evolution and New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icsZhao Hong-jun(Department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200433)

2、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urban economics,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comments on the evolutionary veins of urban economics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and also summarizes its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that we should take. Finally, a prospec

3、t in future direction of urban economics is represented. Key Words: Urban Economics Economic Agglomeration urbanization 一、引言城市经济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早在古希腊甚至更早的时候,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就开始从劳动分工的角度关注城市经济问题了(Xenophon, BC.427-355; Plato, BC.380; William Petty,1683);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时代,城市经济学出现了一个小的研究高潮,当时不仅有城市“劳动分工”说(Adam Sim

4、th,1776),而且还盛行另一种可用以解释城市的经济学说古典区位理论(Thunen,1826; Weber,1909; Christaller,1933; Losch,1938; Isard,1956 )。可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以后,城市经济学不仅没有在马歇尔天才的综合之后如虎添翼,反而却经历了长时期的沉寂、徘徊。其间,虽然也曾有过多次试图推动城市经济学的勇敢的努力,但它们最终均功亏一篑,以失败告终;到了 1990 年代,城市经济学在经历了一番反思和调整之后,终于涌现了两股试图融入主流经济学的努力,参见图 1。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 1964 年阿朗索(Alonso)出版了 区位与土地利用一

5、书之后,城市经济学却在新古典经济学对城市经济现象无能为力的大背景下,作为一门具备统一理论基础的学科而诞生。 2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城市经济学的历史如此悠久,但为什么却在古典经济学之后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的漫长岁月里相对沉寂,甚至长期被排除在主流经济学之外?还有,新古典时期,城市经济学曾经出现了几次试图将城市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努力” ,为什么它们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再者,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了再次试图复兴城市经济学并使之融入主流的努力,这些努力是否能成功?等等。为了对这些问题做出较为系统的回答,本文将按如下顺序组织:第二部分回顾并评价古典城市“劳动分工说”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简评以屠

6、能为代表的古典农业区位理论及其与城市经济学之间的关联;第四部分对新古典时期试图复兴城市经济学的种种努力进行评述;第五部分对近年来十分盛行的1 感谢我的导师尹伯成教授在该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也澳大利亚 Monash 大学经济学系孙广振博士、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系王洪光博士的有关评论。作者为经济系博士生,学号:021015052 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武川路 78 弄复旦大学北区 95 号301,邮编:200433。电话:50844902,13801785095; 2 参见 Mills, E. ed(1998). 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

7、cs,Volum2,Elsevier Science Ltd. pp-1.2“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进行评述;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以及对城市经济学未来发展的展望。二、 “古典劳动分工”说最早的城市经济学 早在古典经济学产生以前,有关城市的研究就已经出现了。古希腊最早的经济学家之一色诺芬(Xenophon, 公元前 427 年公元前 355 年)就曾从分工的角度来研究人口集中和专业技能以及产品开发之间的关系(Gordon,1975)。人口集中无疑是城市出现的先导,而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产品开发无异于专业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很显然,这已经是最早的有关城市的经济学说了。此后,另一位古希腊哲

8、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 380 年)则遵循着色诺芬的这一思想路线,并将之向前推进了一步。柏拉图写道:“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反应由于这种对劳务的相互交换,大量的人便聚集在一起,并聚居在我们称之为城市和国家的地方”(Plato,Republic, ,pp.369)。柏拉图的这段话为城市产生于专业化和分工确立了经济基础,并奠定了交换理论的基础。很显然,在柏拉图那里,是专业化创造了互惠的相互依存,而互惠的相互依存又确立了互惠的交换,在这当中,城市与分工和专业化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城市提供了对单个商品的相当大的需求,因而,分工和专业化有了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城市内的分工

9、和专业化又提高了这里的工人们的技术和生产效率。17 世纪、18 世纪, “古典劳动分工”说在解释城市问题时仍然占据一定地位,比如,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已认识到,大城市与劳动分工的内在关联以及专业化的好处等这些问题。 3 尽管如此,只有到了亚当 斯密那里,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思想才日臻完善。这不仅体现在他对专业化、分工经济的独一无二的一般性分析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他将专业化和交换视作为城市乃至整个市场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方面, “文明社会的重要商业,就是都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通商这里,分工的结果就象其他方面的分工一样都市是农村剩余物的市场都市的居民越多,其居

10、民的收入愈大,农村剩余物的市场愈广阔都市附近的农业家和耕作者,从谷物售价所得的,不仅是农业的普通利润,而且包括自远地运来出售地谷物的全部价值。此外,他们还节省了这些东西的远途运费的全部价值”。 4在这里,斯密不仅对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分工好处进行了阐述,而且也对城市市场广阔对居民收入的贡献、交易费用的节约、对国民财富的贡献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国家财富的差别进行了阐述。若用希克斯(Hicks,1965,第 38 页) 的一个简单公式,g=(kp/w)-1,那么,斯密的上述看法则更为直观,其中,k 代表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比率,p 代表劳动生产率,w 代表实际工资率, g 代表物质增长率。很显然,

11、在实际工资率 w 给定的条件下,一国或一个城市的经济或财富增长便主要取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之间的比率 k和因分工扩大而导致的生产率 p 的提高。在斯密看来,k 的增长是有限度的,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劳动分工。由此看来,斯密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而且也是第一位系统地从劳动分工角度来论述城市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经济学家。古典城市“劳动分工”说的优点在于:它对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分工的好处、城市市场3 比如,配第写道:“因为在如此之大的城市中,制造业会相互影响,每一个制造业将被分成尽可能多的部分,由此而使每一个手工业劳动者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专

12、业化的好处可以通过将某一制造业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地区而实现,因为这样的集中会导致交通和运输费用的节约” ,Petty, M(1682), Another Essay on Political Arithmetics Concerning the Growth of the City of London. In Economic Writings of Sir William Petty, ed. C. H. Hull, reissued New York: A.M. Kelly, 1963 , pp.471472.4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

13、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参见 亚当斯密著:国富论,商务印书馆(上) ,1964 年第 1 版,第 300346 页。3广阔对居民收入的贡献、交易费用的节约、对国民财富的贡献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国家财富的差别等看法均颇富创见性,但由于这些阐述比较零碎、散乱、没有模型化,因而其内部组织和架构颇为散乱,甚至根本不是以城市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因而在客观上限制了它在后世的传播。三、古典区位理论城市经济学的摇篮进入 19 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在当时的后发展中国家德国萌发,工业革命的迹象已经凸现,但农业经济仍占据德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屠能以他对城市周围农业地租和土地利用的精彩分析受到了当时的

14、主流经济学一定程度上的接纳。虽然屠能(Von Thunen)开创的理论(The Isolated Republic,1826)阐述的是农业土地利用和地租问题,但从另外一面看,它也是一部经典的城市经济学力作。 5在屠能的理论中,一个孤立的城市(镇)作为整个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事先给定,在它的周围布满了为它供应农产品的农户;同时,每一种农作物的产量和运输成本也各不相同,相应地,每一种农作物的种植密度也各不相同。假定存在着农户与土地拥有者之间的竞争,并且每一个体均追求其自私利益,那么,农户之间相互竞争土地的结果,将使地租从中心向外围由高向低依次递减,直至为零。由于每个农户将面临地租和运输成本之间的两难

15、,并且不同作物的运输成本和产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农作物的生产将以同心圆的形式出现。图 1 给出了屠能模型的最直观的结果。该图横轴代表距离中心城镇的距离,纵轴代表租金。图中上半部分是均衡的“竞租曲线”(bind rent curve),也即在任一给定的距离时农户愿意支付的最高租金。由实线组成的包络线定义了租金级差。该线的不同部分代表,每一种农作物的种植者愿意比别人出更高的地租,结果便会得到图下半幅同心圆式的种植圈层。越靠近最里层,土地的租金就越高,运输成本越省,而最外面的土地租金为零,但运输成本最高。从表面上看,屠能的理论似乎仅能对很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给出一个简化的解释,比如,它能解释不存在

16、李嘉图式肥沃程度差异条件下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可能性, 6 也能解释农户与市场的距离、农户售卖农产品所得的价格和租金之间的关系。然而,该模型在多方面的扩展也使得它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学的一块理论基石,比如,该模型可被修改并用于考察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这构成了后来的“新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素材(Alonso,1964),又如,在更近的时期,通过建立有关集聚经济的模型,该理论又可以被扩展到探索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的内生形成问题(Weber,1909; Marshall,1890,1920; Christaller,1933; Hoover,1937; Losch,1944; Krugman,1991a,b; Fujita,1999a,1999b, ect.)。屠能生活在典型的农业时代,当时盛行所谓“规模报酬不变”的农业经济,这也许正是他的模型能够与以竞争范式为特征的诸多新古典应用相容的根本原因所在。然而,屠能的古典农业区位理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