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2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0286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圆环病毒2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猪圆环病毒2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猪圆环病毒2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猪圆环病毒2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圆环病毒2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猪圆环病毒 2 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 方超 李建华 梁宛楠 李一经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摘 要: 猪圆环病毒 2 型病 (PCV2) 属于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 是指感染感染猪圆环病毒 2 型而导致的一系列传染疾病的总称, 猪普遍具有较高的易感性, 主要特点是高发病率, 损害免疫系统, 生产性能下降, 且仔猪容易死亡等, 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且危害可持续健康发展。现阐述该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关键词: 猪; 圆环病毒 2 型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实验室诊断; 免疫预防; 药物治疗; 作者简介:方超 (1988-) , 女, 山东诸城人, 本科, 兽医师,

2、 主要从事猪病疫苗研发工作。作者简介:李一经 (1960-) , 男, 山西阳高人,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猪病毒性疾病免疫预防与快速诊断的研究。1 流行病学猪对 PCV2 具有较强易感性, 且感染后能够通过唾液、鼻液、尿液、粪便以及乳汁等排出病毒, 并经由呼吸道、口腔导致其他猪被感染, 尤其是同群中没有接种的猪都发生感染。个别妊娠母猪感染 PCV2 后, 能够经由胎盘垂直传播给后代仔猪。另外, 阳性公猪感染 PCV2 后能够通过精液进行传播, 最早能够在配种 5天之后检测出病毒散播。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即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一般来说, 饲养管理不当, 同群饲养不同来源以及年龄

3、的猪, 猪舍过于拥挤, 仔猪断奶时环境恶劣以及引起其免疫功能下降的应激条件等, 都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原因。2 临床症状仔猪。新生仔猪由于先天性感染, 主要表现出颤抖, 被毛粗乱失去光泽, 吻突干燥, 随着日龄不断增大, 患病仔猪的吻突和四肢下部的血液循环会出现障碍, 逐渐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症状, 呈现典型的“接地红”现象, 也就是吻突和四肢下部呈暗红色。小于 3 月龄的仔猪患病后, 主要表现出被毛粗乱失去光泽, 皮肤色泽明显灰暗, 吻突干燥, 色泽也变得灰暗, 机体日渐消瘦;四肢下部以及体侧散布有米粒至绿豆大小不同的疖子;腹股沟淋巴结发生明显肿大。该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渐进性发病、渐进性死亡。保

4、育猪。保育猪感染病毒后的主要症状是被毛粗乱失去光泽, 吻突干燥, 色泽灰暗;淋巴结发生肿大, 有些症状严重猪的腹股沟淋巴结甚至发生坏死。如果出现继发或者混合感染, 会加大治疗难度, 大部分在停药后体温有所反弹, 症状反复, 不容易治愈等。母猪。母猪感染病毒后, 通常只会表现出皮肤色泽灰暗, 机体逐渐消瘦, 没有其他任何明显异常。对腹股沟淋巴结进行触诊, 发现其明显肿大, 一般可达到正常大小的 23 倍, 如果只感染该病会呈现明显的颗粒肿, 如果发生混合感染则会导致硬感明显。一般来说, 如果妊娠后期母猪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引起的停食, 且体温略微升高, 则可怀疑感染该病;如果母猪流产后采食、体温快速

5、恢复至正常, 部分也与单一感染该病相关。3 实验室诊断病理学诊断。该法在病猪死后具有诊断价值。剖检病死猪发现全身淋巴结都有所肿大, 肺脏退化不全或者存在致密的固化病灶时, 即怀疑为该病。如果淋巴组织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浸润有单核吞噬细胞类细胞, 并形成多核巨细胞, 如果在以上细胞中发现两性染色或者嗜碱性的细胞质内包涵体, 则基本上可确诊为该病。血清学诊断。这是病猪生前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 主要采取 ELISA 方法对血清中所含的病毒抗体进行检测。以 PCV2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为竞争试剂, 细胞培养的病毒 (PCV2) 作为抗原, 通过竞争 ELISA 方法检测。该法的检出率能够高达 99.

6、5%左右, 其适用于大规模监测 PCV2 抗体。4 防治措施免疫预防。健康猪要根据免疫程序适时接种猪圆环病毒灭活苗, 一般仔猪在1421 日龄可每头肌肉注射 2 mL;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接种 1 次, 在产前 30天再进行 1 次加强免疫, 每次注射 2mL。对于使用疫苗后留下的空瓶以及用过针管等, 要采取无害化处理。合理消毒。猪场要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 且按其操作。对于生产区, 猪舍每周进行 1 次消毒, 排污沟与通道每周进行 2 次消毒, 进入的物品和人员要随时进行消毒, 猪舍周围环境要每月进行 1 次清扫、消毒。如果有疫情发生, 产房要每天都进行 1 次消毒, 保育舍要每 2 天进行

7、1 次消毒, 育肥舍每周进行 2 次消毒, 外环境每周进行 1 次清扫、消毒。药物治疗。病猪要经过正确诊断, 再选择有效药物, 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 再结合药物的性质及作用选择使用高敏感性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病猪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 并避免出现并发感染, 如选择使用硫酸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庆大-小诺霉素以及双黄连、板蓝根、黄芪多糖注射液等。同时, 还要配合使用促进肾脏排泄以及缓解类药物, 用于修复治疗肾脏, 如鱼腥草注射液等。病猪也可混合肌肉注射 2%的黄芪多糖注射液和头孢噻呋钠。病猪还可选择使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治疗, 并配合使用中草药抗病毒的清解合剂, 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