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390496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 孟祥忠 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镇畜牧兽医站 猪增生性回肠炎 (PPE) , 又称猪增生性肠病, 是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是细胞内劳索尼亚氏菌, 不同的文献资料翻译有所差别, 如细胞内劳森氏菌、细胞内劳森菌、细胞内罗松菌、罗森氏菌等。该病也有不同的名称, 如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该病主要发生于 312 月龄的育肥猪, 2 月龄以内和 1 周岁以上的猪不易发病, 但也可以感染。近期, 笔者治疗了一例该病例, 现作出介绍。一、发病状况2017 年 3 月 3 日, 吉林省梨树县双河乡杨船口村养猪户刘某打电话咨询并要求现场诊

2、断。该户存栏猪 200 多头, 其中基础母猪 5 头, 哺乳仔猪 21 头, 其余为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在同一猪舍内有近 10 头猪明显发病, 几乎不吃料, 发病多日, 治疗无效, 越来越严重, 并且在 3 月 2 日死亡 1 头。二、临床症状养猪户刘某介绍, 其所养猪群发病初期 23 天有 4 头不食, 腹部上收 (肚子瘪) , 体温 38.7 (直肠) , 逐渐双耳发红, 后背及腹下发红。发病猪逐渐增多, 有的猪出现呕吐现象。发病猪群体重为 3050 千克, 为外购仔猪, 刚购买到家时连续腹泻几天, 之后粪便正常, 家里几头母猪所产的仔猪没有发病。现场所见, 发病猪群的猪舍为西厢房猪舍,

3、朝东背西, 舍内潮湿, 卫生环境差。舍内有 20 余头 3550 千克的猪, 症状明显的 8 头, 主见双耳紫红, 腹下、背部、两肋及臀部紫红, 腹部空瘪, 精神沉郁, 走路时两后腿无力。发病后注射过头孢、黄芪多糖、土霉素, 未见好转。三、剖检变化将 3 月 2 日死亡猪只解剖。死亡猪只体重约 35 千克, 白色。双耳、腹部后至臀部紫红, 眼结膜潮红, 肛门括约肌松弛。剖检可见, 肝脏表面有灰白色指盖大圆形斑, 胆囊萎缩, 内有少许胆汁。心脏呈心肌炎变化, 左右心室瘀血, 内有暗红色发黑的凝血块。脾脏腹面有针尖大至小米粒大的红色亮珠突起。双肺有不规则深红色变化。肾脏瘀血肿大, 呈紫色, 肾盂水

4、肿。胃内仅有少量饲料及黏液, 胃底黏膜有紫黑色出血。小肠黏膜尤其是回肠段明显增厚, 肠腔明显变小, 肠黏膜光滑, 呈淡黄白色, 似水煮过。大肠内有较多的黑褐色稀便。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 切面外翻, 呈淡黄色, 多汁。四、实验室检验取病死猪只的肠黏膜制作成涂片, 姬姆萨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内劳索尼亚氏菌。五、初步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 初步诊断为增性回肠炎与其他病混感。六、治疗发病猪肌内注射黄芪多糖、氟苯尼考, 连用 5 天。用替米考星、黄芪多糖、氟苯尼考混合拌料, 同时用电解多维、葡萄糖粉、补液盐饮水, 连续使用 5 天。猪舍用百毒杀 (上海派斯德) 和碘伏 (沈

5、阳丰美) 交替消毒。回访得知, 用药后第 2 天开始, 病猪采食量逐渐增加, 5 天后基本痊愈。七、结束语细胞内劳索尼亚氏菌主要侵害猪, 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至成年猪, 尤其是 616周龄生长育肥猪易感, 发病率为 5%40%, 单纯发病死亡率不高, 一般为 1%10%, 但生长速度明显下降, 饲料利用率降低。若引起继发感染, 死亡率可高达40%50%。病猪和带菌猪的粪便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转群、密度过高、湿度过大等各种应激反应, 饲喂发霉饲料, 猪群内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圆环病毒病、蓝耳病, 猪场同时存在猪痢疾密螺旋体、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均可促使该病发生。猪增生性回肠炎发生于世界各地, 特别是在欧美及亚洲国家 (地区) 。近几年, 全国各地猪场均有发病, 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 年亚洲猪病大会资料公布了中国猪场的回肠炎情况, 调查全国 54 个猪场 2700 份血样 (7 个年龄段) , 结果仔猪阳性率 83%, 母猪阳性率 85%, 肥育猪阳性率 98%;70%的中国猪场在仔猪保育结束时就感染了细胞内劳索尼亚氏菌, 保育期平均感染率 33%, 肥育期感染率迅速上升至 51%。该病在预防上尚无有效疫苗, 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 可以在猪群中按规定剂量定期使用药物如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混合在饲料及饮水中, 起到保健预防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