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探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385817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探讨 郭汉丁 王星 张印贤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城建大学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 摘 要: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是实现激励科学有效的手段。基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衡量标准, 分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影响因素, 架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激励协同效益量化评价模型与实施步骤, 可以科学指导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体系的建设和有序运行。关键词: 工程质量; 政府监督; 激励协同; 评价指标; 评价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激励协同机理研究” (7117

2、1141) 0 引言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监督者的政府监督水平、监督投入和能动性。激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者的能动性, 需要建立与完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的协同体系与运行机理、衡量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的准则及其科学有效的评价。因此, 制定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衡量标准, 构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体系, 实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量化过程, 对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决策与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衡量标准整合有效资源, 实现政府激励效果最大化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本质特征, 而对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果进

3、行科学评价是达到更优激励效果的关键。根据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实现机理, 基于激励协同构成要素与发展过程的具体分析, 分别从激励协同的组织关系、协同机制、协同效应 3个方面确定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衡量标准。1.1 稳定的组织关系是衡量激励协同的基础维护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团队稳定的组织关系是实现高效激励协同的基础,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团队激励协同的本质在于整合有效资源, 通过团队配合来实现激励力度的最大化, 只有保证良好的内部组织关系才能实现较高水平的激励协同。稳定的团队组织关系包括参与激励协同的主体满意度、资源匹配度与组织文化兼容性 3 个方面。其中, 主体满意度是激励团队成员期望、需求

4、感知和价值感知等多个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共同作用所表现出的结果, 主体满意程度决定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进而间接影响激励协同效率1。资源匹配度是衡量激励协同团队成员资质条件与技术能力等要素的匹配程度, 以达到协同团队内部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是决定协同效应能否实现的重要内容。而组织文化兼容性则是对激励团队成员文化背景与专业领域是否对应的一种评判, 可以为实现更合理的组织分工奠定基础。1.2 完善的激励协同机制是衡量激励协同的关键完善的激励协同机制是指导实施激励协同手段的依据, 激励协同机制是否科学是评判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关键。对激励协同机制进行评判需要满足完善性、可操作性以及成本最小化等

5、原则。首先, 机制的完善性包括激励协同的参与主体、操作流程以及配套的辅助机制等, 例如协同主体之间的责任与收益分配机制是否公平完善, 激励协同运行保障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均为评判激励协同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2。其次, 激励协同机制的可操作性原则既体现了机制实施的简便性, 同时也提出了对激励协同效率的要求3, 激励协同机制的设计要满足协同效应的发挥, 而且必须以激励协同机制可操作性为实现基础。最后, 满足激励协同机制设计的成本最小化原则是实现协同效应最大的一种体现, 激励协同机制设计的简洁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也可避免主体利益与责任分配不明确带来的纠纷4。因此, 成本最小化也是衡量激励协同机

6、制的关键因素。1.3 高效的协同效应的发挥是衡量激励协同的核心激励协同效益评价是综合考虑激励协同投入产出以及激励协同与激励非协同的差别, 并对这两个标准进行衡量。其中, 激励协同投入产出标准是衡量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能否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的评价, 以及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积极性等方面的评价, 其本质是衡量协同效应的产生是否高于其投入。而激励协同与非协同的差异是衡量激励协同与传统激励手段之间的差异, 其本质是对激励协同手段能否实现“1+12”效果的评判5。因此, 上述协同作用发挥的衡量标准能否满足要求, 对于衡量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具有重要意义。2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影响因素分

7、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是一个复杂系统, 质量监督团队行为是该复杂系统的“构成要素”;激励协同结构是联系各激励要素的工具, 也是该复杂系统的“链接载体”;激励协同实施机制是该系统正常运作的“功能”;质量监督激励协同实施情景则是其“发展环境”。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系统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情景中, 通过正确引导激励主体的行为, 完善质量监督激励制度、治理结构等措施, 利用不同激励协同中的责任与利益关系, 将不同层次激励要素联系起来以实现各激励主体功能互补与耦合促进功能的系统。基于此, 从激励协同主体行为、激励协同结构、激励协同运作机制、激励协同环境 4 个方面系统剖析影响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

8、同的关键要素具有重要意义。2.1 激励协同主体行为因素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行为意识决定了激励协同实施效率, 激励协同参与主体利益诉求与价值偏好是影响激励协同具体实施的基本要素。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主体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与技术水平, 各主体基于共同的利益目标达成稳定的合作框架。受主体有限理性的影响,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过程中不同主体会根据自身利益需求调整其贡献度, 具体体现为工程质量监督主体内在动机、利益诉求、任务执行能力以及资源投入量等因素对激励协同过程的影响。内在动机是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诉求对激励协同的一种期望, 执行能力与资源投入则是对协同团队安排任务的执行力度与贡献程度, 激励主

9、体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关键构成要素。因此, 主体行为的变化是影响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重要因素。2.2 激励协同关系网络结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本质, 即为各激励主体根据既定的责任与利益分配比例达成的关系网络结构。激励主体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激励协同实施的效率。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关系网络结构通常体现为协同主体之间合作的理解信任度、沟通满意度、知识共享与交流、冲突解决及时性与有效性等方面, 不同激励主体协同配合必须要实现彼此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提高相互之间的沟通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等。同时, 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因利益责任分配不均衡导致的冲突时, 解决冲突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10、也影响激励协同的实施效率。主体关系网络结构是激励系统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 只有稳定的系统关系网络, 才能达到高效激励协同, 故关系网络结构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重要影响因素。2.3 激励协同运作机制科学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机制是降低合作谈判成本, 提高激励协同效率的重要手段。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不仅需要以稳定的系统内部关系网络作为基础, 而且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优化措施提高激励协同实施效率。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机制需要满足科学性、可操作性、成本最小性等标准。其中, 科学性一方面体现了激励机制设计的协同效应发挥, 强调协同机制“1+12”的效应体现;另一方面, 体现了协同机制

11、设计的完善程度。激励协同是一个涉及多种程序的复杂系统, 高效的协同作用发挥不仅仅需要依靠激励协同机制作为指导, 而且还需要利用辅助机制作为配合。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激励协同运作机制, 才能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实施提供参考。此外, 可操作性是对激励协同机制实施过程的要求, 太过复杂的操作不仅会提高激励协同的实施成本, 而且对人员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 激励协同机制设计是否科学完善, 是否能达到可操作性的要求是决定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实施效率的关键要素。2.4 激励协同环境因素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团队复杂系统特性决定了其系统内各主体行为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影响政府激励协同的外

12、界环境因素通常包括:政策法规的完善性、市场环境的有序性、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规范程度以及行业竞争等。外界环境因素通过两种路径作用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实施过程6。其一, 政策法规的变动以及行业发展不规范会给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过程带来很多系统性风险, 大量未知风险的存在将直接影响激励协同的实施;其二, 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同行竞争会作用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参与主体, 通过作用于主体行为, 进而影响激励协同系统内部主体的合作关系网络, 并最终作用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因此, 外界环境因素通过不同作用路径影响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过程, 是影响激励协同实施的重要因素。3 工程

13、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评价体系的架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受内外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系统衡量激励协同效益是提高监督质量的必要途径。设计科学的、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度量的基石。分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测度内容, 并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 将有利于丰富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研究内容, 为提高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提供借鉴。基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分析7, 分别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投入、协同过程与协同影响 3 个层次汇总和整理评价指标, 形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遴选采取专家质

14、询、隶属度判断、相关性界定和鉴别区分 4 个过程8, 再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 最后科学合理地确立了包含 25 个指标的指标体系, 见表 1。4 云的数字特征与评价方法选择4.1 云内涵及其数字特征云的内涵体现在 4 个方面:定性自然语言描述的工具, 反映数值不确定性转换的模型, 融模糊性与随机性于一体, 形成定性与定量映射关系。基于基本内涵, 云的定义可表述为以下一对多的映射关系, 即正态云模型的特征可用 Ex, En, He 表示: (1) Ex 反映论域空间中的定性期望值; (2) En 反映论域空间中可接受熵数值的范围, 表示数域空间点的语言值概率, 揭示模糊和随机关联性; (3) He

15、 反映云滴离散程度及厚度。表 1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指标架构 下载原表 4.2 激励协同效益评价量化方法选择神经网络、数据包络、因子分析等为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基准, 而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受到协调性和融通性的制约。因此, 科学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需要结合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内在特征和激励协同效益度量的特点9。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指标涵盖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加之, 评价的层次性特点, 其量化评价方法应具备: (1) 同时处理定量和定性指标量化, 满足综合评价要求; (2) 指标标准动态调整性, 且不产生评价过程的过多波动; (3) 对结果的客观清晰

16、度量; (4) 适应多层次评价指标量化, 满足不同评价对象、不同层次关系的展示功能; (5) 适量不确定与模糊随机评价信息处理能力, 全面准确反映评价信息。以上提及的评价方法尚可一定程度满足前 3 个要求, 但都很难满足后 2 个条件。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值多为语言信息, 模糊和随机共存, 云模型具有对模糊性和随机性语言度量的优势, 其基本功能在于可对定性概念和定量计算相互转换, 且可兼顾评价指标多层次性, 结合层次分析法原理, 实施云改进, 可以实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的量化评价。5 基于正态云模型量化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施步骤设定指标集为 U=u1, u2, , un, 划分评价结果等级为 V=v1, v2, , vm,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效益评价指标集 U 包含两类定量指标:一是实际测量;二是计算转换。同时包含难以测试与计算的定性指标, 可给予主观评价。实施综合量化评价, 需要统一处理评价指标量化问题。对 P 个定性指标和 q 个定量指标实施评价量化处理。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