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385234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 毛昕 明庆忠 云南省特色产业促进会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 摘 要: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 环城游憩带成为新一轮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先遣区和热点区, 同时也是新乡村主义理念的理想践行区.文章结合新乡村主义理论, 以城郊游憩区作为研究空间要素, 并从游憩产品开发模式和空间布局模式的角度对环城游憩带的建设模式进行探究, 并提出云南环城游憩带建设的开发路径.关键词: 新乡村主义; 环城游憩带; 游憩产品开发; 经济新常态; 开发路径; 作者简介:毛昕, 云南省特色产业促进会, 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陆疆边

2、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型研究” (41671147)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the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ountrysideMao Xin Ming Qingzhong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of Yunnan; Tourism Culture Institute, Yunnan University of

3、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In the new environment of economy, the recreation zone around the city has become the advance area and hot spot of a new round of tourism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and also the ideal practice of the new rural concept are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mode

4、 of the 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the city from the angle of recreational product development mode and spatial layout mod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creation belt around the c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in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ruralism theory, and finally come up with the developmen

5、t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the cities in Yunnan.Keyword: New Countryside; recreation belt around the city; recreational product development; new economic norm; development path;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浪潮下, 环城游憩带是都市休闲腹地和城市景观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市民休闲娱乐产品供给的优选地, 未来旅游投资的热点区域, 不仅可以拓宽中心城区的活动空间, 更是城

6、市生活、休闲的差异化补充, 同时也是实现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互动的重要区域和路径.新乡村主义理念顺应了国家全力扶持特色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新常态, 为我国旅游业绿色发展和环城游憩带的空间重构指明了方向.关于环城游憩带的相关研究在国内主要聚焦于定义1,2、动力机制3、产品类型4、开发模式5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新乡村主义作为研究切入点, 对环城游憩带的开发模式和建设路径鲜有论述.由于资源条件、区位等原因, 云南环城游憩带发展整体上看处于初级阶段, 州市周边小城镇休闲点呈现点状分布, 属于散点状、初级的环城游憩带.本文以云南各州市环城游憩带为个案, 以新乡村主义的视角对环城游憩带进行新的诠释, 阐

7、述云南环城游憩带建设空间布局, 归纳出云南环城游憩带的类型和模式, 并就环城游憩带的开发路径进行探讨.1 新乡村主义英国人霍华德早在十九世纪就在其著作明日, 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应将城乡环境无缝地合并到他构想的田园城市6, “田园城市”实际上已形成了新乡村主义思想的雏形.恩格斯认为:“除非将城乡融合, 如今的空气、水质和土地的污染才能清除, 只有这样才能使城里群众的排泄物不引发疾病, 而是将其作为植物肥料7.”恩格斯对城乡环境问题的分析以及生态循环理念成为新乡村主义的理论来源.新乡村主义是一种出现于 21 世纪初的城郊发展理论, 虽然这一新兴理论体系尚未成熟, 但理论框架已初见端倪

8、.Rummell 认为, “随着城市人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在不断寻求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避世的居所, 人们通过与自然的交流获取平静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下, 人们逃离城市的束缚, 实现自己的生活方式, 实现自己的价值”8;Kraus 则认为新乡村主义是一种可持续农业与新城市主义的结合, 提出农村社区、中小型农业、自然生态、多样化社区、综合规划等针对新乡村主义的五大原则9;英国的摄政公园10、美国的浪漫城乡运动11、韩国的新乡村运动12等都是新乡村主义的国外实践先例.在国内相关研究中, 周武忠基于乡村生活和乡村景观规划实践, 提出“三生和谐” (生产、生活、生态相和谐) 的新乡村主

9、义规划理念13.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 新乡村主义的兴起标志着城乡一体化未来发展可能的两种路径:一种是建设紧凑型城市, 即美国规划协会构想的“精明增长策略”;另一种是改变培育食品的形式, 即在不牺牲农业盈利能力的前提下, 促进环境卫生和社会经济公平.笔者认为, 新乡村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核心, 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为方向, 以城乡一体化的高度统筹谋划农村、农业、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重塑和回归“乡土、乡俗、乡物、乡景、乡情”等乡村文明, 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和谐统一的生活方式.同时, 它也是促进“社区收益”、旅游扶贫以及综合提升旅游经济绩效的民生工程.2 云南环城游憩带发展方

10、向新常态下, 环城游憩带是新乡村主义思想与政府、开发主体、旅游者的有机结合点, 新乡村主义理念表达了城市居民追求田园、宁静休闲方式的一种理想环境, 反映了久居喧杂城市的市民渴望回归自然的真实心态.总结近年来我国环城游憩资源开发的经验, 结合云南环城游憩带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人文景观环境、游憩资源的差异性, 环城游憩带主要旅游景观建设和游憩地类型主要包括风景名胜观光、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度假村、城郊生态公园、户外休闲运动、山水度假区、主题公园、都市农庄等 (见表 1) .云南环城游憩带开发只有具备休闲游憩产业生态化、游憩资源类型多样化、休闲游憩服务人性化的旅游开发结构, 才能够全面地满足游客、市民

11、的休闲需求, 全力推进打造“美丽云南游憩版图”.表 1 云南环城游憩带建设的主要类型 下载原表 3 基于新乡村主义的云南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拓展3.1 游憩产品开发:培育有利于云南环城游憩带生态化、休闲化、乡土化发展的游憩产品体系3.1.1 生态旅游模式生态旅游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作为指导思想, 以保护资源、生态的多样性, 可持续地利用资源, 促进生态保育与自然教育, 提升环境与资源的治理水平为显著特征, 最终达到旅游业发展与自然、文化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共生14.拥有绿色旅游之称的生态旅游, 其产品特质十分吻合旅游者环城游憩带旅游的旅游休闲需求, 同时也是新乡村主义倡导内容的题中之义.根据云南

12、城郊环境的资源特点, 可以开发的生态旅游包括城郊生态公园、都市农庄、山水度假区、森林生态游等.3.1.2 休闲产业旅游模式当今, 产业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 它不仅满足市民、游客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而且旅游项目具有投资较小、占地少、容易组织等特点.云南的环城游憩产业旅游可大致划分为:以“旅游+农业”模式为特点的休闲农业游和以“旅游+工业”模式为特点的工业游, 而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等业态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农村以其古朴的乡风民俗和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 吸引着城市中心区市民前来休闲旅行.注重开发城市周围的休闲农业旅游将更加丰富云南农业资源大省的特色与内涵.云南生物资源丰富,

13、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加之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少数民族众多, 因此, 孕育了多样的农业旅游资源, 为开发休闲农业产品提供了优势条件.云南发展休闲农业要将潜在的农业和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引导作用,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前来考察, 投资兴业是休闲农业成为云南环城游憩带建设的新增长点;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云南建设“三个定位”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建立示范基地以及特色园区等, 与当地旅游景区紧密结合发展;深度挖掘当地农耕文化底蕴, 发展休闲农业要打“文化牌”.3.1.3 主题公园模式主题公园是以借助现代科技为工具, 反映某种特定的主题, 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人文观光及服务

14、为一体的人造游憩空间.主题公园产品较为丰富, 其不断变化的活动内容可以给游客带来全新的刺激体验, 但主题公园一定要深度挖掘主题特色, 个性鲜明, 挖掘文化景观内涵, 开展活动要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云南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具备建造各色各样文化主题公园的潜力.云南开展主题公园建设应该做好市场分析论证, 而且结合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现代化游乐准确定位主题公园的主题;树立具有独特性的文化形象, 不断丰富充实文化内涵, 确保旅游产品不断更新;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 追求 IP 品牌效应, 不断完善服务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提升主题公园的“品牌颜值”.3.1.4 风景名胜观光模式云南广泛

15、分布着旅游资源品位高、景观特点突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这些景区大多呈带状和块状密集分布.这些景区开发的关键在于景区的管理运营、游览线路的设计等方面.但随着人们游憩需求由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等转换, 只有将风景名胜观光和其他旅游相结合, 比如乡村生态旅游, 才能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 稳定自己原有的客源市场, 促进共同发展.3.1.5 专项旅游休闲活动模式以旅游公关和品牌塑造的角度考量, 专项旅游活动以其巨大的品牌聚焦效应、关联带动效应以及经济峰聚效应而受到旅游目的地的推崇, 它也成为旅游地形象塑造、特色旅游品牌宣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拓展旅游收入来源, 培育经济增长点,

16、 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旅游项目15.云南环城游憩带专题旅游休闲活动的举办, 应当挖掘各州市的地方特色, 体现民族性、土著性、趣味性、参与性, 专项活动的专题设计要围绕着当地传统开展.3.2 空间布局模式:构建有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环城游憩带空间格局3.2.1 增长极式开发模式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 1950 年首次提出增长极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首先集中出现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里.将增长极理论引入云南环城游憩带的建设当中, 以重点游憩地 (点) 或游憩中心城市, 通过游憩线路向外扩散, 从而带动整个游憩产业的发展.云南地质地貌复杂, 地域辽阔, 游憩资源星罗密布, 开发潜力大, 但是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本有限, 因此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若干游憩经济中心, 由此带动游憩带全局发展.云南建设环城游憩带应优先加快包括昆明在内的 13 个游憩中心城市的发展, 从而促进云南省环城游憩带的建设 (图 1) .图 1 云南游憩中心城市 下载原图3.2.2 点轴式开发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