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36499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 郭丰 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 人口因素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唯一能动的因素, 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正在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既有有利影响, 也有不利影响。其作用路径是通过影响劳动供给、人力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经济的总供给;通过影响消费、投资与国际收支等变量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进而影响均衡产出水平。梳理该领域新近研究成果并做简要评论,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经济增长; 总供给; 总需求; 作者简介:郭丰 (1974-) , 男, 湖南桃源人, 讲师, 从事人口经济学研究。收稿日期:2017-

2、04-10Received: 2017-04-10引言经济状况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所言:“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的问题。”当今时代, 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 中国是“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大国。这使得中国的人口经济问题正由“人口数量多控制人口难”的问题演变为“人口老龄化拖累经济增长”的问题。一方面, 人口老龄化引致劳动力短缺和劳动生产率下降, 进而影响基础设施、资本品和消费品市场需求, 甚至会引发储蓄率和投资率的下降, 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另一方面, 人口老龄化引

3、起的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可能会导致养老金支付制度难以为继, 当进入退休高峰的人群开始兑现资产时, 世界金融市场会由于资产贬值和资本流剧烈波动而面临巨大危机。各国刚性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有可能由此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人口趋于老龄化的宏观背景下, 以人口为唯一能动因素的经济增长问题已经变得错综复杂, 亟须新的理论与方法探究经济增长的规律。有关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问题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与时俱进地梳理研究这些成果,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人口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脉络探索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要从经济增长理论产生和

4、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联系。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始于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时期, 迄今大致可分为古典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两大阶段。古典增长理论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 研究内容十分宽泛;现代增长理论则将制度因素作为外生变量, 以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为背景, 主要是对经济总量水平持续上升的理论阐释和经验研究。现代增长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高潮:一是 20 世纪 40 年代, 以哈罗德、多马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短期分析动态化, 建立了著名的“哈多模型”;二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以索洛、斯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建立了新古典增长模型;三是 20 世纪 80

5、年代, 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针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 发展出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内容有两大主题:一是解释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二是探讨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围绕两大主题发展出两条研究思路:即经济增长中的“均衡”和“最优”思想。“均衡”指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类市场的持续出清, “最优”则是各种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沿着这两条思路,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式可分为三类:其一, 用生产函数揭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概括来看主要有劳动决定论、资本和劳动共同决定论、技术和人力资本决定论等;其二, 按生产要素积累性与非积累性的标准说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积累性的生产要素一般存在流量

6、和存量的关系, 如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的增加等。非积累性的生产要素, 如政治和经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潜在决定因素;其三, 按实物与货币关系的标准来解释经济增长理论的架构。主流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非主流的观点则认为金融对经济增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来看, 解释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理论主要有分工说、创新说、储蓄和投资说、技术进步说、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说、货币增长说等。事实上, 各种学说对经济增长的阐释均离不开“人”这唯一能动的因素。从不断演变的经济增长理论来看, 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 早期人口因素未直接纳入增长模型,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人口增长率外生地影响经

7、济增长, 只具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在新增长理论中, 人力资本内生地嵌入模型, 因而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既有水平效应又有增长效应。由此可见, 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的增长模型符合经济增长理论发展演变的趋势。二、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从经济增长理论演进历史来看, 主流经济增长学说都认定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人口老龄化则通过深刻影响经济资源的配置关系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验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二是探究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一)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20 世纪 80 年代前, 学界主要从人口总量或人口增速的视角探

8、讨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0 世纪直到 80 年代后期, 部分学者才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且研究结论存在较大争议, 即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不明确或有利的。主流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增长, 甚至是引发现代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一些学者将人口因素嵌入扩展的索洛模型, 验证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运用历史增长核算模型, 有学者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关键因素3。人口老龄化也是拖累希腊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4。Batini Callen 等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减缓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 但在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之前的 2030 年则会促

9、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5。Chong-bum An 等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倒 U型”结论6。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正处于“倒 U 型”的左侧, 即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尚不显著, 但未来负效应可能会上升7。人口老龄化加速将给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8。彭秀健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 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减缓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9。另一些实证研究认为, 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双面的或温和的10。杨杰等基于 19992013 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10、, 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PVAR) 。研究表明,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复杂性11。曲丹采用国家统计年鉴 19922012 年间的地区数据, 实证分析显示, 老龄人口抚养比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2。也有学者以个体行为的持续性变化为视角, 以世代交叠 (OLG) 模型为分析框架, 研究认为, 人口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经济衰退, 反而会引起均衡路径上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提升13。(二)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目前, 学界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问题仍有争议, 主流观点认为,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进而影响均衡产出水平。1. 人

11、口老龄化对总供给的影响。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 劳动、资本和技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人口老龄化通过影响劳动力人口规模、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影响有效劳动的供给;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创新与技术进步等进一步影响经济的总产出。(1)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影响。中国 65 岁以下的劳动人口在 2016 年达到就业高峰, 然后持续下降14。众多学者的研究均认为,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短缺和结构老化。但也有学者指出,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均衡就业的影响是不明确的17。Lindh 的研究表明, 劳动力负担系数提高会降低劳动力的参与率1,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老化对劳动参与率

12、的影响是负面的18。人口老龄化虽影响劳动力的规模, 但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却不明显19。Clark 指出, 技术进步使得经验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逐渐下降, 人口老龄化对一国宏观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老龄化对生产率的影响途径主要有: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与劳动参与率;劳均资本存量;技术;商品与服务需求20。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 中国实际工资率开始高速增长且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最终会导致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 对经济长期发展和国际竞争带来不利影响21。(2) 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力资本回报增加, 从而促使年轻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引致劳动供给减少, 但长期来看能为社会提供更

13、多熟练劳动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22。老年人口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不高而倾向于将其减到最小;劳动年龄人口因预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增加, 且预期寿命延长而倾向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23。也有相反的观点认为, 人口老龄化阻碍了中国人力资本总量的增长24。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未来中国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将从少儿教育转向老年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促使人们增加健康投资从而减缓经济增速。(3) 人口老龄化对创新的影响。姚东等在机制和结果两方面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创新的影响。从年龄人力资本创新渠道的视角研究老龄化对创新的影响机制, 发现专利申请、技术进步以及行业、国家的 TFP 均存在和年龄结构一致相关的

14、模式, 且年龄结构与创新能力存在“倒 U 型”关系25。此外, 有学者还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影响及传导机制26。2. 人口老龄化对总需求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指出, 在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以前, 总需求决定均衡的总产出。一些学者将人口老龄化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结合起来, 构建了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27。(1)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众多学者基于生命周期和抚养负担假说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Leff 的研究表明, 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均随着储蓄率的增长而下降28。一些学者利用 Leff 模型, 检验改革以来中国人口抚养

15、比对储蓄的影响, 结果显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 人口转变对储蓄的贡献率将不断减弱, 社会总体储蓄水平将在 2030 年左右进入下降期29。另一些实证研究也验证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长期影响是负面的30。然而, 用微观数据分析的结果却没有明确的定论, 甚至很多研究不能验证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负面影响31。Doh-Khul Kim 根据韩国时序数据运用协整和 VEC 模型, 研究发现, 人口老龄化与储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短期则不存在 Granger 因果关系32。生命周期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的高储蓄率, 老年赡养负担对储蓄率的影响为正, 但不显著13。有

16、些研究则认为, 人口老龄化促进了储蓄的增加33。(2)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Culter 用新古典 Ramsey 模型研究认为, 影响短期消费的因素取决于出生率与劳动力增长率的比, 而非人口老龄化34。老年赡养负担对消费率的影响不显著, 老龄化水平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尚不明显, 但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35。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降低36。相反的观点认为, 人口老龄化引起人均消费的永久性提高13。Guest 将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影响的研究扩展到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研究, 构建了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因素的消费函数37。总之,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取决于老年人口自身消费的正效应与其带来的投资减少, 以及社会其他群体消费减少的负效应的比较。(3) 人口老龄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长期来看, 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负担加重会导致经常项目赤字。人口老龄化将引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