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节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36432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节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节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节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节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节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节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节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诵艺术创造外部技巧节奏节奏是播音创作基础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说基调是一篇稿件的表达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那么,节奏就是这总的感情色彩,分量的外化,即总的声音形式方面的呈现。通过节奏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语气相互衔接的技巧,从而更加完整准确地表达稿件、节目的内涵。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和驾驭节目或稿件的大局观。生活中充满着节奏。节奏在艺术中更有其特殊的作用,它是使美的内容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艺术的节奏,要比现实事物的节奏更为鲜明,更为完善,更符合人的审美心理节奏。播音创作也有着显著的艺术属性,理所当然,节奏也应成为播音的重要表达技巧。第一节节奏的概念一节奏的涵义节奏概念的实质,概括起来有

2、以下三点:(一)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二)节奏的变化由各种不同要素的对比组合显现节奏的要素中包含着速度,但决不仅仅是指声音的时值关系。辞海在音乐的有关词条中便指出: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式形成节奏,其中各音的时值和强弱不同形成节奏。这里指出的声音节奏包括:轻重强弱、缓急时值。我国古代乐记上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意思是说,断连顿挫是形成节奏的要素。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在论到诗的节奏时指出:或者先抑而后扬,或者先扬而后抑,或者抑扬相间,这表现出来变成了诗的节奏。郭沫若所说的扬抑,显然不是声音的时值关系所能包容的,它们更多地反映着声音的力的关系。我们若对声音

3、的节奏要素做一个抽象的概括,可以看出,其可比成分的变化运动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即时间的节奏和力的节奏。(三)节奏是交替出现的有一定规律的有序运动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声音的节奏时指出:有段落才可以有起伏,有起伏才可以见节奏。音波始终单调一律,无节奏。轻重相间见节奏。这说明声音的节奏,是指声音各种可比成分有规律、有秩序的运动。二播音节奏概念在播音中,节奏应该是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认识。(一)播音节奏是以思想感情运动为依据的声音运动形式正像我们在谈论广义节奏概念时所强调的,播音节奏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生理和心

4、理的统一。换句简单的话说,声音运动的节奏是有内心依据的。无稿播音时,现实事物、新闻事件的刺激,引起播音主体思想和情感的运动,并以不同节奏的有声语言运动形式表现出来。FS:PAGE有现成文稿的播音,播音主体思想感情的运动变化源于稿件,故言播音节奏由全篇稿件生发。此时,稿件便是播音主体把握节奏的主要客观依据。播音主体能动地接受稿件刺激,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产生生理节奏的适度变化,唤起心理节奏的相应变化。情真意切,才会有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而这波澜起伏的体验越是精确,它们从口头上表达出来时就越需要节奏这种表现形式来体现。(二)播音节奏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有声语言流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播音

5、节奏是一种外部形式,是有声语言这一物质材料中各种可比成分的对比组合构成的。有声语言中声音高低、强弱、快慢、断连等方面是组成播音节奏的基本要素。它们的承续、主次、分合、对比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变化,形成有序的律动,形成了播音节奏的存在形式。(三)播音节奏是具有一定特点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是要素有秩序的律动,回环往复,是节奏的核心,其声音形式的多数性和相似性是回环往复的必要条件。没有两个以上具有相似特点的声音形式的呼应、反复,是无节奏可言的。所谓相似特点的声音形式,是指重点句、重点层次、段落相似的基本语气,以及相似的语势转换形式。总之,相似的基本语气、相似的转换形式,形成了一篇播音作品主导节

6、奏回环往复的态势,从而使节奏鲜明地显现出来。(四)播音节奏的整体性节奏由全篇稿件生发,它立足于全篇,由播出目的和稿件主题统率,被基调所制约。一篇稿件的基本节奏具有相对稳定的鲜明个性,同时又富有变化性,寓变化于齐整中。另外,节奏的整体性还要求节奏布局的相关性,及节奏发展的层次性。第二节节奏的作用在播音中,节奏技巧的合理运用,能从整体效果上的动感表现,强化所传达的感情,感染受众,激起共鸣。从不同角度看,节奏具有激发调节功能、强化表现功能和引导定向功能。一、激发调节功能我们可以借助对外界节奏的体验调动感情,以一定的心理节奏触发语言表达节奏的成型。二、强化表现功能播音节奏,是通过声音形式的组合变化来强

7、化情感的。声音形成起伏、松紧、变化有致的回环往复,对比映衬,强化了感情,增强了播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播音的鲜明性、严整性。三、引导定向功能对于播音的传播对象,节奏在接受过程中有引导定向的功能。从受众的角度看,节奏的表现意义还在于它能异常有力地、直接地,几乎从生理上感染受众,并上升为对节奏精神内涵的体验。播音的节奏能引导我们的判断,并改变我们的情绪朝着节奏给定的方向运动。第三节节奏的类型节奏的类型,表现为有较多相似特点的声音形式。一般是从声音形式的强弱、起伏、快慢等方面的变化来归类的。运用节奏时,一方面要掌握节奏的基本类型,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节奏的丰富和变化。我们从节奏声音形式及其精神内涵的

8、特点,把节奏分为六种类型: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这六种分类,主要是从声音形式的速度、力度和亮度方面的特点来划分的。各节奏类型的具体特点只是轮廓上的大体相似,并没有刻板划一的模式。(一)轻快型多扬少抑,声轻不着力,语流中顿挫少,且顿挫时间短暂,语速较快,轻巧明丽,有一定的跳跃感。全篇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比较轻快。朱自清的散文春、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就是典型的轻快节奏。(二)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色彩多浓重,语势较平稳,顿挫较多,且时间较长,语速偏慢。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分量较重。景希珍的回忆录在彭总身边、王愿坚的小说草地夜行,就是典

9、型的凝重节奏。(三)低沉型声音偏暗偏沉,语势多为落潮类,句尾落点多显沉重,语速较缓。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多偏于沉缓。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就是典型的低沉节奏。(四)高亢型声多明亮高昂,语势多为起潮类,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语速偏快。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带有昂扬积极的特点。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高尔基的散文海燕是典型的高亢节奏。(五)舒缓型声多轻松明朗,略高但不着力,语势有跌宕但多轻柔舒展,语速徐缓。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舒展徐缓。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以及散文桂林山水都是典型的舒缓节奏。(六)紧张型声音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语速快,气较促,顿挫

10、短暂,语言密度大。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较急促、紧张。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外国文学作品麻雀,都属于紧张节奏。第四节节奏的转换方法流动和变化,是节奏技巧的特点,主导节奏的回环往复,离不开主导节奏与辅助节奏之间的转换承接。节奏基本转换形式,具体的转换承接技巧,是运用节奏的关键所在。一、节奏的基本转换形式声音的高低、轻重、疾徐三方面不同的对比组合关系,构成播音节奏的基本转换形式。(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二)欲快先慢,欲慢先快(三)欲重先轻,欲轻先重以上几种基本的节奏转换形式,由于它们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具有普遍性。在实际运用时,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一种转换形式,更多的是两种或两种以

11、上转换形式交织在一起综合运用。这样,才愈见节奏的立体性和丰富性。二、节奏转换的技巧所谓转换技巧,主要是从转换的速度、幅度和向度(顺逆指向)来说的,即突转、渐转;大转、小转;顺转、逆转。突转,是指节奏形式的转换速度快,一般在内容发生较大的、明显的变化时采用。大转与突转有相类似的地方,不过,大转一般用在前后内容衔接不是那么紧凑之时。逆转,主要地指内容色彩上反方向的转换,重在色彩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或速度,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渐转,指节奏形式转换时采用缓转慢回的办法,往往在比较统一而略有变化的氛围中出现。小转,即指虽有转换,但幅度不大,主要是分寸尺度上的变化。顺转,是指感情色彩上基本一致,从顺向关系的不同角度,不断积累、逐步深化感情的过程。这些转换技巧,要视稿件的具体内容,具体的思想感情运动方向和状态,加以选择运用。同时,既可用单一转换技巧,也可两种以上转换技巧综合运用。习题1.语流如何显现节奏感?2.基本语气、语势如何落实?3.节奏对声音弹性的要求?4.基调与节奏的关系?5.基本语气和渗入句是什么关系?6.六种节奏声音形式的特点是什么?7.造成节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哪些?朗诵艺术创造(朗诵水平等级考试指导用书)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