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攻克难点的锦囊妙计(上册)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36289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8.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攻克难点的锦囊妙计(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高考物理攻克难点的锦囊妙计(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高考物理攻克难点的锦囊妙计(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高考物理攻克难点的锦囊妙计(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高考物理攻克难点的锦囊妙计(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攻克难点的锦囊妙计(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攻克难点的锦囊妙计(上册)(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物理攻克难点的锦囊妙计(上册)目 录高考物理复习方法 .1难点 1 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 隔离法 .3难点 2 追碰问题 .8难点 3 力矩平衡条件及应用 .15难点 4 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 .20难点 5 速度关联类问题求解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26难点 6 机车起动问题分析 .33难点 7 卫星运行特点分析及应用 .38难点 8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判析 .47难点 9 弹簧类问题求解策略 .53难点 10 动量守恒条件及应用 .59难点 11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 .66难点 12 滑动变阻器应用分析 .70难点 13 电阻测量设计与误差分析 .75难点 14 含电容电路的

2、分析策略 .87难点 15 电磁感应电路分析与模型转换 .94难点 16 楞次定律与因果关联 .102难点 17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分析 .108难点 18 变压器问题难点探析 .114难点 19 玻尔原子模型及相关应用 .120难点 20 核能的分析与计算 .125第 1 页高考物理复习方法一、明确重点,主干知识网络化,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是物理学的重点知识。从近年理综试题上看,重点知识的考察占分约 80%,复习中要要认真搞好专题复习,对物理学的主干知识(考试说明中的层次内容) ,应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

3、用。要通过归纳、类比、图表、知识结构图等形式,将分布在各章节零散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便于记忆和巩固的知识网络,从新的高度把握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轮复习可以把高中物理划分成八个大的单元:运动和力;动量与能量;热学;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与电路分析;力、电和力、热的综合;光学和原子物理;物理实验。在第二轮复习中,应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高度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并且力争达

4、到熟练记忆。熟练掌握物理基本分析方法:受力分析方法;运动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方法;状态分析方法;动量分析方法;能量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方法;光路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二、看题设问,查缺补漏在复习中,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掌握了某一类知识或某一种方法呢?可拿出你以前做过的习题,尝试判断题目的类型,考点(知识背景) ,常用解法及特殊解法,解法的具体步骤、关键步、易错处,以及此题常见的变化物理情景及其解决办法,以上设问如果能在两分钟内回答出来,说明真正掌握了此类知识。在第二轮复习阶段,这样的“看题设问”训练远比单纯地做题来得重要。在复习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基本物理知识和基本物理规律上,要注意同

5、一知识点所考查角度的变化、转换。减少成套练习,多做一些自己薄弱点的练习题,有重点、有专题地做题。此外,复习应以知识点为线索、以解题方法为导向,将错题归类进行针对性矫正,根据错误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变式训练。三、构造模型,以图像突破难点复习中有许多模型需要我们细心地揣摩。例如常见理想化模型: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弹簧振子、弹性碰撞、轻绳、轻杆、轻弹簧、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复习时,同学们应着重理解各种理想化模型的特点,掌握规律。图像在表述物理规律或现象时更是直接明了,而近年来高考对图像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对于图像,同学们应从四个方面去细心揣摩:(1)坐标轴的物理意义;(2)斜率的物

6、理意义;(3)截距的物理意义;(4)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另外,图像也包括分析某个物理问题画出的过程分析草图。很多高考题若能画草图分析,方程就在图中。可以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章节的图像,如 v-t 图、p-v 图、U-I 图、F-S 图、 Ek-v 图等进行对比分析,再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从图像的纵轴、横轴的含义,截距,斜率,曲直,所围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像的物理意义,这样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四、高考试题内容比例(供复习内容和时间的计划安排时参考)力学 约 38;电磁学 约 38;热学 约 8;光学 约 8;原子物理学 约 8实

7、验( 包括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 )约 13;试卷中易、中、难试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 3:5:2 左选择题的分数约 26.7;实验题的分数约 13.3;第 2 页论述、计算题的分数 约 60 (决定高考分值高低)五、友情提示复习应紧扣高考大纲,加强重点内容的复习,同时要查缺补漏,知识不留死角。注意难点 3 超纲,请注意合理选择复习内容。本资料内容来自互联网,由河南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leimsbme 整理编辑。第 3 页难点 1 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参与运动的系统称为连接体.以平衡态或非平衡态下连接体问题拟题屡次呈现于高考卷面中,是考生备考临考的难点之一.难点展台1

8、.()如图 2-1,质量为 2 m 的物块 A 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量为 m 的物块 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在已知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A 、 B 做加速运动,A 对 B 的作用力为_.2.()A 的质量 m1=4 m,B 的质量 m2=m,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开始时将 B 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手,让 A 沿斜面下滑而 B 上升.A 与斜面无摩擦,如图 2-2,设当 A 沿斜面下滑 s 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求B 上升的最大高度 H.案例探究例 1 ()如图 2-3 所示,质量为 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

9、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即 a= 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21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灵活选取研究对象的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1)部分考生习惯于具有相同加速度连接体问题演练,对于“一动一静”连续体问题难以对其隔离,列出正确方程.(2)思维缺乏创新,对整体法列出的方程感到疑惑.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法一:(隔离法)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取小球 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 mg、摩擦力 Ff,如图 2-4,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 取木箱 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 Mg、地面支持力 FN 及小球给予的摩

10、擦力 Ff如图图 24图 2-3Fm21图 BAA302图 B第 4 页2-5.据物体平衡条件得:FN-Ff-Mg=0 且 Ff=Ff 由式得 FN= g2mM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N= FN= g.解法二:(整体法)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mg+Mg)-F N=ma+M0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 N= 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2mM木箱对地面压力 FN=F N= g.例 2 ()一个质量为 0.2 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 =53的斜面顶端,如图 2-6,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 10 m/s2

11、 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应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临界条件的挖掘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对物理过程缺乏清醒认识,无法用极限分析法挖掘题目隐含的临界状态及条件,使问题难以切入.解题方法与技巧:当加速度 a 较小时,小球与斜面体一起运动,此时小球受重力、绳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绳平行于斜面,当加速度 a 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题目中要求 a=10 m/s2 时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加速度 a0.(此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恰好为零)由 mgcot =ma0所以 a0=gcot =7.5 m/s2因为 a=10 m/s2a 0所以小球离开斜面 N=0,小球受力情况如图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