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361598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邓玉江 孙华新 常军 徐礼治 江苏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4 年 3 月2016 年 3 月在我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微创组 (42 例) 和开放式疝修补术组 (38例)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42.175.93min, 下床活动时间为 19.924.31h, 住院天数为 5.871.05d, 均较开放式疝修补术组短, 而术中

2、出血量为 12.985.02ml, 明显较开放式疝修补术组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得分 (VAS) 存在显著差异:腹腔镜微创组患者术后第 1天、第 3 天、第 5 天和第 7 天的 VAS 得分均低于开放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微创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式疝修补术组患者, 两组患者切口裂开和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在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 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且术后复发率低,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 腹腔镜; 疝; 疼痛; 并发症; 作者简介:邓玉江, E-mail:收稿日期:2017-09

3、-16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the repair of herniaDeng Yu-jiang Sun Hua-xin Chang Jun Xu Li-zhi 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n h

4、ernia repair. Methods 80 cases of inguinal her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observed. According to the way of treatment,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42 cases) and open mesh repair group (38 cases) . The general surgery,

5、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Laparoscopic group of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surgery was 42.175.93 min, ambulation time was 19.924.31 h,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5.871.05 d, were more open hernia repair group

6、short,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2.985.02 ml, obvious open hernia repair group less, the difference with unified significance. Th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VAS) of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1 day, 3 days, the 5 days after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for patients in

7、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and 7 days of VA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pen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incidence of local hematoma, incision infection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than in the open

8、type hernia repair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groups.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technique in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s low, it has high value in clinic

9、al application.Keyword: laparoscopy; hernia; pain; complication; Received: 2017-09-16腹股沟疝指腹腔器官通过腹股沟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 运动、剧烈咳嗽时出现, 无特殊感觉, 发病率和复发率高, 一般需行外科手术治疗1。腹股沟疝根据腹壁下动脉与疝环的关系可分为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传统上, 一般采用开放式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 但据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术后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和复发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微创疝修补术已较为完善, 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感染率和复发率低等优点2。现在关于腹腔镜微创疝修补

10、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报道不但增多, 但评价不一3。故此, 本研究分别对股沟疝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开放式疝修补术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 2014 年 3 月2016 年 3 月在我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年龄18 周岁; (2) 确诊为腹股沟疝; (3) 无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 (1)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 (3) 拒绝参与本项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80 例, 其中腹腔镜微创组 42 例

11、, 男 25 例, 女 17 例, 年龄 2869 岁, 平均39.678.12 岁, 腹股沟斜疝者 30 例, 腹股沟直疝者 12 例, 单侧者 28 例, 双侧者 14 例;开放式疝修补术组 38 例, 男 20 例, 女 18 例, 年龄 2667 岁, 平均39.628.43 岁, 腹股沟斜疝者 27 例, 腹股沟直疝者 11 例, 单侧者 28 例, 双侧者 1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疝类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别, 具有可比性。1.2 方法腹腔镜微创组:患者静脉全身麻醉, 于脐孔下置 10cm 套管观察, 于患者左右腹直肌处至脐部下 5cm 分别置 5mm、10mm 套管4。

12、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将疝囊从囊颈处拉入腹腔切除, 落入阴囊的疝及部分疝囊留置原位。从疝环边缘破损处游离腹膜, 钝性分离, 解剖出腹壁下血管、精索、耻骨梳韧带及腹股沟韧带等结构。将 15cm7.6cm 聚丙烯网片置入腹腔, 盖于缺损处。利用钉合器将腹股沟韧带、联合肌腱及耻骨梳韧带等组织固定, 缝合腹膜5。开放式疝修补术组:进行硬膜外麻醉, 进行常规疝开口, 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 切开提睾肌暴露疝囊 (女性子宫韧带不做处理) , 游离并还纳疝囊6。置入Perfix 充填物并证实到位, 将缺损边缘与充填物缝合, 将 Mesh 补片置于精索后方, 与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韧带及联合肌腱等固定缝合

13、8 针, 最后逐层缝合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7。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 、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 (局部血肿、切口裂开、尿潴留、切口感染、复发) 发生率的差异。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经双人录入后, 采用 SPSS11.5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百分率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一般资料根据资料类型采用 t 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疼痛情况的比较采用 t 检验进行分析,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 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14、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的比较由表 1 可知, 腹腔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42.175.93min, 下床活动时间为19.924.31h, 住院天数为 5.871.05d, 均较开放式疝修补术组短, 而术中出血量为 12.985.02ml, 明显较开放式疝修补术组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的比较 下载原表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得分的比较表 2 显示,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得分 (VAS) 存在显著差异:腹腔镜微创组患者术后第 1 天、第 3 天、第 5 天和第 7 天的 VAS 得分均低于开放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

1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由表 3 可知, 腹腔镜微创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式疝修补术组患者, 两组患者切口裂开和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P0.05) 。3 讨论疝的发病机制研究已趋于完善, 我们认识到先天腹股沟疝是由于腹壁肌腱膜的缺陷及鞘膜突的形成引起, 后天腹股沟疝是因为肌肉腱膜的继发胶原蛋白代谢异常及腹内压升高造成局部薄弱引起88。故此, 现临床认为对存在胶原组织异常的结构直接缝合是不恰当的, 这也为腹壁外科和疝的手术方式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腹股沟疝, 现阶段主要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开放式疝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9。表 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16、下载原表 表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下载原表 开放式疝修补术以人工生物材料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可避免对正常组织的干扰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 有效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10。Rebibo L11等研究发现该术较传统手术有以下优点: (1) 手术简单、时间较短; (2) 不增加周围组织张力, 术后牵扯感及疼痛感较小; (3) 修补后腹部平整, 感觉舒适, 缝合较少可减少神经损伤; (4) 该术采用的补片材料为合成聚丙烯, 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无排斥反应发生并具有抗感染能力; (5) 从力学角度上Perfix 网可加强腹横筋膜强度, 分散腹压, 使修补更加符合力学原理。腹腔镜微创疝修补术属于微创手术, 具有独特优势, 对复发疝、双侧疝、隐匿疝及复合疝的治疗效果较好12。对复发疝, 原有腹股沟正常组织被破坏, 难以进行再次手术, 利用腹腔镜微创疝修补术可避开先前通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