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36120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玫瑰香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1、玫瑰香葡萄产地环境条件 1.1、产地选择 玫瑰香葡萄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各种污染源, 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1.2、产地空气环境质量玫瑰香无公害葡萄的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 的规定。 1.3、产地农田灌溉水质量 玫瑰香葡萄产地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表 2 的规定。2、玫瑰香葡萄栽培技术 2.1、苗木栽植 2.1.1 苗木栽植时间:北京大兴地区葡萄栽植采用春栽,一般在 3 月未到4 月上旬进行。营养袋苗在 5 月上旬进行定植。 2.1.2 架式与栽植密度:玫瑰香葡萄采用篱架或小棚架栽培。篱架栽培行距 2.5 米,株距 11.

2、5 米。小棚架栽培行距 4 米。株距 0.81.0 米。 2.1.3 栽植方法:篱架栽培时可按行距南北方向挖定植沟,棚架栽培、东西方向挖定植沟。定植沟宽、深为 80 厘米,沟内填置秸杆、腐熟的有机肥和表土,栽植前先用清水将苗木根部浸泡 1012 小时,并对根系进行修剪,剪去过长、过细和有伤的根,然后用 ABT 生根粉或萘乙酸 NAA 溶液浸泡根部。再按株行距进行栽植,栽植深度以苗木的根颈部与地面相平为准。栽植时根系要摆布均匀。填土一半时轻轻提苗,再仔细填土,与地面相平后踏实,最后灌透水。待水渗完后进行复土或复膜。 2.2 整形与修剪 2.2.1 整形:玫瑰香葡萄篱架栽培宜采用单蔓或少主蔓扇形整

3、形,小棚架栽培宜用单主蔓龙干形。 篱架独蔓整形 每株只留一个主蔓,定植当年 ,在植株长至 0.8 米左右时摘心,促进枝条加粗生长。当植株高度达 1.61.8 米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冬剪时延长头剪留 0. 4-0.5 米长,剪口粗度达 8 毫米以上。副梢健壮的在粗度为 8 毫米处剪截,作为结果母枝培养。第二年仍按此标准修剪,定植后第三年基本成形,在主蔓上母枝上,结果枝组间距保持在 0.2 米左右,每株上有结果母枝 5-7 个,盛果期每 667m2(亩)产量控制在 1500-1750 公斤。 篱架双蔓整形 每株培养 2 个主蔓,方法与上相同。冬剪时剪口粗度 8 毫米左右,第二年每个主蔓培养 2-3

4、个结果枝,延长头剪留 5-6 个芽,第三年每株培养 6-8 个结果枝,第三年进入盛果期,每 667m2(亩)产量控制在 1500-1750公斤。 (3)小棚架龙干整形,采用独龙干整形;每株留一个主蔓做龙干,在龙干上每隔 20 厘米培养一个枝组,形成龙爪,龙爪是主要结果单位。每667m2(亩)产量控制在 1750 公斤左右。 2.2.2 修剪 2.2.2.1 夏季修剪 (1)抹芽 :在 4 月中下旬芽萌动后进行,抹去预备芽、弱芽、萌发的隐芽、萌蘖芽及过密的幼芽。 (2)定枝 :在新梢长至 0.3 米,能明显辩明花序状况时进行,按照植株负载要求,去除过密、过多和过分细弱的枝条。 (3)摘心 :花前

5、一周左右进行,摘心强度是在花序以上留 5-7 片叶进行摘心,对落花落果较重的摘心强度可适当加大,只留 34 个叶片摘心。 (4)去副梢 : 结果枝副梢处理,果穗以下的付梢全部去除,果穗以上的付梢留 12 片叶摘心,二次付梢只保留顶端的 12 个付梢进行反复摘心,其余的去除。营养枝上的付梢一律留 2 片叶进行摘心。二次副梢只保留顶端 12个,并反复摘心,其余的去除。 (5)、疏花序、掐穗尖:开花前、花序展开后,掐去花序的顶端 1/5-1/4,同时除去副穗,并适当除去部分过密、过小的花序,使花序大小整齐,紧凑。 2.2.2.2 冬季修剪 玫瑰香葡萄采用中短梢混合修剪,一般延长枝剪留 4-6芽,结果

6、枝剪留 3-4 个芽 , 预备枝留 23 个芽,每亩留结果枝 3500-3800 个。对多年生枝蔓及时进行更新修剪。 2.2.3 整理果穗当果粒达到豆粒大小时进行,在架面上进行顺穗,并疏去小粒、病虫粒和畸形粒,使果穗大小适中,果粒分布均匀。 2.2.4 套袋 果穗整理完毕后,在果穗上喷布一次多菌灵或其它杀菌剂,然后进行套袋,玫瑰香套袋采用葡萄专用果袋,套袋时要细致小心,防止碰伤果穗,套袋后一直到采收前 10 天时再去除果袋,促进上色。通过夏季修剪每个强壮结果枝上保留 2 个果穗,中庸枝上只留一个果穗,弱枝上不留果穗,整个植株上叶果比保持在 25:1 左右。 2.3 施肥 无公害葡萄园施肥以有机

7、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化肥,严格禁止使用硝酸铵和氯化钾。在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 花期喷施硼肥,中后期增施磷、钾、钙肥和多元复合肥。(葡萄常用根外追肥见附录),为防止果穗水罐子病的发生,要适当控制产量和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和微肥。 2.3.1 基肥 秋季果实采收后立即进行,在距栽植行 0.5 米处,开挖深 0.3-0.4 米的施肥沟,埋施腐熟有机肥,亩施肥量 3000-4000 公斤,并加入 100 公斤过磷酸钙和 50 公斤硫酸钾。 2.3.2 追肥 (1)催芽肥 : 4 月上中旬 ,萌芽之前进行,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7m2(亩)施用或尿素 15-20 公斤,磷酸二铵 30-40 公斤。

8、若基肥充足可免去这次施肥。 (2)催花肥 : 开花前 10 天左右,每 667m2(亩)施尿素 15-20 公斤或磷酸二铵 20-30 公斤。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一次 0.30.5% 的硼酸或硼砂溶液。 (3)催果肥 : 葡萄浆果膨大期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亩)施尿素 15公斤,磷酸二铵 30-40 公斤。 (4)催熟肥 : 葡萄浆果开始着色前后进行叶面喷肥,根外喷施 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 7 天左右一次,共喷 34 次,或喷含磷、钾、钙的多元复合肥。对要进行贮藏的喷施 0.5%氨基酸钙或醋酸钙,以利保鲜贮藏。 2.4 灌水与排水灌水:结合催芽肥、催条肥、催果肥,果实采收后施肥

9、,各灌一次水,土壤封冻前进行一次充足的冬灌。开花期和果实成熟前一个月内要严格控制灌水,以保证开花座果和果实正常成熟。排水:葡萄园地下水位平时控制在 0.8 米以下,雨季应注意排水,使地下水位控制在 0.6 米以下。2.5 土壤管理2.5.1 秋冬季树盘深耕:每年果实采收后,结合施基肥在距主蔓 4050 厘米处进行深耕,深度为 3040 公分。2.5.2 生长期间每次灌水后及雨后进行中耕除草。2.5.3 葡萄园间作:一二年生幼园行间可间作绿肥、豆类、蔬菜等低杆作物。成龄园行间不进行间作。行间不可间种任何高杆作物。 3、果实采收与分级3.1 果实采收:在果实充分成熟后,根据葡萄的不同用途(鲜食、贮

10、藏、酿酒等)决定其适宜的采收期,一般在 9 月初至 10 月上旬葡萄果实完全成熟,品种特点充分显示时进行采收。采收时间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采收应细致进行,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采收时应一并剪除病粒、小粒、并分级存放、包装。 4、玫瑰香葡萄病虫害防治玫瑰香抗病能力较差,栽培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预防,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及早进行各种病虫害和生理性病害的防治。4.1、病害的诊断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真菌侵染, 病部表面着生霉状物和粉状物 ,主要病状有腐烂、变色、坏死、萎蔫。生理病害病部无菌核、菌丝、霉状物和粉状物, 一般表现为病部变色、萎蔫、坏死、生长势弱等症状。4.2 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4.2.1、葡萄

11、霜霉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得病后叶面出现半透明油浸状的淡黄病斑。叶背面长出片状灰白色粉状物, 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死亡。发病规律:一般 6、7 月开始发病,8、9 月发病最严重。低温多雨天气更有利于病害发生,此病蔓延较快。药剂防治:发病前用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200 倍液、 600 倍科博或大生 M-45(80%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一次。发病期可喷安克、氟吗啉、霜脲氰锰锌或 58%甲霜灵锰锌 400 倍液,50%瑞毒铜 600-800 倍液或 25%甲霜灵500-600 倍液、300 倍乙磷铝等农药进行治疗。4.2.2、葡萄白粉病症状:可危害叶片、新稍、果实。叶片受害时

12、,表面出现灰白色霉斑,上生白粉; 果粒受害时与叶片相似, 将灰白色霉毛抹掉,果皮上有褐色丝状纹。受害果实果粒发硬,易形成裂果,严重影响产量。发病规律:6 月下旬开始发病,8 、9 月份浆果成熟期发病率最高。药剂防治:发芽前喷 5 度石硫合剂,发病时喷 0.2 度石硫合剂 2-3 次或 15%三唑酮 1500 倍液,也可喷 50%硫悬浮剂 200-500 倍液, 仙生(62.5% 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4.2.3、葡萄炭疽病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初发病时, 果实上发生水渍状褐色斑纹, 病部凹陷,逐步产生黑色小粒点,并有粉红色粘胶状物,此病在果实近成熟时发展迅速。发病规律:一般从 6 月

13、下旬至 7 月上旬开始发病,接近成熟期,遇高温多雨天气导致病害流行。5 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在结果母枝和枝蔓及幼果上喷科博 600 倍液,炭疽锰锌或 75%百菌清 600-800 倍液, 硫悬浮剂 800-1000 倍液均有很好的效果。4.2.4、葡萄白腐病症状:果穗发病时,先从穗轴或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3-5 天就可蔓延到果粒,使果粒变色,软腐脱落。叶片发病时,先从叶边水孔处发病, 呈“V”形病斑,像开水烫伤一样,严重时叶片枯死。发病规律:8-9 月为发病高峰期 ,多雨年份和冰雹、大风后发病重,严重时能造成绝产。药剂防治:潜伏期始于 6 月份,开花座果后到果粒封穗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遇暴

14、雨、冰雹后 10 小时后应立即喷药 ,一般情况下隔 10-15 天喷一次药,共 3-5 次。药剂可采用 600 倍科博、福美双、50%多菌灵 10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仙生(62.25%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病害初发时要及时喷布氟硅唑或烯唑醇进行治疗。4.2.5、葡萄黑痘病症状:在幼枝、幼果和幼叶片上发生圆形淡红色斑点后呈现为梭形 ,在果实上发生的病斑凹陷,使果实硬化、畸形,不能成熟。发病规律:6 月上旬开始发病 ,7 月上、中旬最重,雨多时病情发展快。药剂防治:春季出土后未萌芽前喷 5 度石硫合剂, 花前或花后喷波尔多液或大生 M-45,发病初期也可喷烯唑醇、世高、

15、霉能灵以及 40%多菌灵 800-1000 倍液或仙生(62.25%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4.2.6 水罐子病 水罐子病是玫瑰香上常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果实上色前后果穗尖部果粒软缩、失色、果皮与果肉分离,果实内形成酸水。防治水罐子病的主要途径是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单株产量,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钙肥。4.3 主要虫害的防治葡萄虫害主要有螨类、介壳类及金龟子类。葡萄虫害的防治。葡萄虫害的防治应和病害防治结合进行。葡萄虫害的防治主要是使用杀虫剂。常见的几种螨类和虫害:4.3.1 葡萄毛毡病症状:毛毡病由一种极小肉眼看不见的壁虱造成,寄生在叶子背面。受害叶片背面有许多深 1 毫米凹陷

16、的浅窝,内有毛茸,随病情加重 ,茸毛变成褐色,好象一层毛毡。发病规律:从葡萄展叶至落叶均可发生,但以前期发病率较重。药剂防治:葡萄出土后,在芽膨大期喷 3-5 度石硫合剂,发病期喷 0.2-0.3 度石硫合剂或哒螨灵、尼索螨醇等药剂,防治效果较好。4.3.2 葡萄二星叶蝉与葡萄斑叶蝉(别名浮尘子), 属同翅目, 叶蝉科。危害:以成虫、幼虫聚集在叶的背面吸食叶片汁液, 先从枝蔓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危害。一般不危害嫩叶,叶片出现失绿小白点 ,严重时全叶失绿,造成早期落叶。每年发生 3-4 代,葡萄整个生长季中都能危害。以成虫在枯叶、 杂草等外越冬。防治:加强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秋后清扫园内落叶及杂草,彻底烧毁,减少越冬虫源。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洒触杀性杀虫剂,如 4000 倍敌杀死、歼灭 4000-5000倍液等。4.3.3 葡萄短须螨 (别名:葡萄红蜘蛛)属叶螨总科,细须螨科,短须螨属。危害:以幼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