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考点8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素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359957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考点8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化学一轮考点8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化学一轮考点8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化学一轮考点8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化学一轮考点8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考点8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考点8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素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 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考点 18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梳理【讨论与思考】请指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哪些是强电解质,哪些是弱电解质(填序号) ,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H 2SO4 液氨 Ca(OH) 2 石墨 NH 3H2O H 2O CH 3COONH4 C 2H5OH CaCO 3 氨水 H 3PO4 Na 2O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的概念: 常见物质类别: 。非电解质的概念: 常见物质类别: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的概念: 常见物质类别: 。弱

2、电解质的概念: 常见物质类别: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 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动” : 。“等”: 。“定” : 。“变”: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内因(主要因素): 外因(次要因素):浓度: 。 温度: 。酸碱性: 。 其它条件: 。电离平衡常数:一元弱酸:CH 3COOH CH3COO-+H+ 电离平衡常数化是 函数, 不变 K 不变。K 值越 ,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 值越 ,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

3、;即 K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4.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 特征: 动: (电离)(结合) 的动态平衡 定:条件一定,分子和离子浓度一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破坏,发生移动(2) 影响因素(以 CH3COOH CH3COO + H+为例)2 浓度: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H +)增大,c(H +)减小 温度:升温促进电离(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相关离子:例如加入无水 CH3COONa 能抑制电离,加入盐酸也抑制电离,加入碱能促进电离,仍然符合勒夏特列原理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弱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 ,弱电解质用“ ”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

4、步为主:例如:NaCl=Na +Cl NH3H2O NH4+OHH3PO4 H+H2PO4(为主)(3) 酸式盐: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写出,如 NaHSO4Na +H+SO42 一 。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分步写出:如 NaHCO3Na + HCO3 一 ;HCO 3 一 CO 32 一 + H+2弱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如在 0.1mol/L 的氢硫酸溶液中,根据 H2S 的分步电离,得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H+)c (HS )c(S 2 )c (OH ),根据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关系:c(H+)=2 c(S2 )+ c(HS )+ c(OH )。根据物料守恒关系,得 0.1mol/

5、L=c(H2S)+ c(S2 )+ c(HS )【例 1】 .在 0.1molL1 CH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COOH CH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 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 0.1molL1 HCl 溶液,溶液中 c(H+)减小 D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例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CH3COOH B Cl2 C NH4NO3 D SO2【例 3】 将 0.5mol/LCH3OOH 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 c

6、(H+)和 c(OH )都减少 B溶液中 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 pH 增大解析:常温下,c(H +)c(OH )K W,加水稀释,c(H +)减少,c(OH ) 增大,据电离平衡移动原理,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答案:D【例 4】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NaOH 固体KNO 3 溶液水CH 3COONa 固体A B C D【例 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SO 4 Na+H+SO42 一 BNaHCO 3 Na+ HCO3 一 CH 3PO4 3H+PO43 DHF+H 2O F

7、+H3O+【例 6】 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 0.10 mol/L 时,甲酸中的 c(H+)约为乙酸中的 c(H+)的 3 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 a 和 b,以及 0.10mol/L 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 pH 从大到小依次为 a、乙酸、b。由此可知()Aa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a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3Cb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b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解析:由同浓度的甲、乙两酸,甲酸中的 c(H+)大于乙酸中的 c(H+),说明甲酸的酸性强于乙酸,由 pH:a乙酸b 知 c(H+):a乙酸b,a 的浓度一定小于乙酸的浓度,b 的浓度与乙酸的浓度关系不

8、能确定。答案:A21 世纪教育网考点 19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2)实质:中和反应。(3)关键:准确测定 ;准确判断 。(答案:标准液和待测溶液的体积、反应的终点。)2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3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 NaOH 为例)、准备:1)滴定管: 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

9、漏水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 23 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 23cm 处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 “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 12 滴指示剂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至橙色或粉红色出现,记下刻度。、计算:每个样品滴定 23 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注意点: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终点判断: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5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原理:滴定待测

10、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从计算式分析,当酸与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c(标)V(标)n(标)=c(待)V(待)n(待) (c 、V、n 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 。故 c(待)= )()(待待 标标标 nV,由于 c(标) 、n(标) 、V ( 待 ) 、 n( 待 )均 为 定 值 , 所 以 c( 待 ) 的 大 小 取 决 于 V( 标 ) 的 大 小 , V( 标 ) 大 , 则 c( 待 ) 大 , V( 标 ) 小 , 则 c( 待 ) 小 。6中和滴定过程中的 pH 变化和滴定终点的判断4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11、 pH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用标准的强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溶液,则反应开始时溶液的 pH 很大,随着强酸的滴入,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 pH 为 7;当酸过量一滴时,溶液立即变为酸性。若用强碱滴定强酸则恰恰相反。根据滴定过程中的 pH 变化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只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即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为酚酞,当用酸滴定碱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红色刚好褪去;当用碱滴定酸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7中和滴定实验主要仪器的使用中和滴定中使用的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使用时不能混用。酸式滴定管还可用于盛其

12、他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碱式滴定管还能用于盛装其他碱性物质。中和滴定中有关仪器的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自来水洗(必要时用特殊试剂洗)再用蒸馏水洗,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 23 次。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要注意滴定管的刻度,0 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也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附: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 6 个方面。(一)仪器润洗不当1.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

13、未用标准液润洗。分析: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 c 待测液 (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值偏大。2. 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分析: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 c 待测液 的测定值偏少。3.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总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加,导致 c 待测液 的测定值偏大。(二)读数方法有误1. 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仰视时:观察液面低于实际液面。 俯视时:观察液面高于实际液面。所以滴前仰视 V 前液 偏大,滴后俯视 V 后测 偏小。这样 V 标准液 (V 标 =V 后测 V 前测 )的值就偏小,导致 c 待测液 偏小。2. 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 分析:同理推知 V 标准液 偏大,c 待测液 偏大。(三)操作出现问题1.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致使 c 待测液 的测定值偏大。2. 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