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359928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主讲人:武大艺术学系主任 彭万荣教授主持人:王泉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本次论坛的主讲嘉宾,他是武汉大学艺术学系主任彭万荣教授。我们对彭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武大质量院的院长程虹教授、张家俊副院长,质量院的各位同学。下面我们就请彭教授为我们作精彩演讲。彭万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艺术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学过艺术的,或者说与艺术接触多不多。我的题目有点拉郎配的感觉,一个是艺术教育,一个是国家发展战略。当初程院长跟我说,希望我来做个报告,我还不知道讲个什么题目适合于

2、你们。这个学期我也在外面做过很多次报告,但把这两块合在一块讲还是第一次。我在武汉大学从事艺术教育已经有些年头了,2003 年武汉大学成立艺术学系,我做管理的工作,接触到很多相关的情况和问题。今年 4 月份,我在中央党校学习,也听过一些高层领导的报告,听到他们的宏观研究和探讨,这促使我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待自己从事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我自己感觉到国家的发展是方方面面的事,是一个综合性的事情,光从某一个专业、某一个行业来促成整体的发展都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和宏观的思维,把不同的学科整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思考,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基于这个想法,我今天做这个主题

3、的演讲。今天要讲的内容主要有这么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艺术教育;第二个部分,国家发展战略;第三个部分,艺术教育对国家发展战略有什么作用;第四个部分,我们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如何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来建构。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艺术教育、中国艺术教育的情况。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在教学、研究以及与社会的接触中,我感到中国的艺术教育才刚刚起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与我们国家近几十年来,对艺术教育的处理,对艺术教育的态度有相当紧密的关系。很多人 不管是社会人士还是家长 对整个艺术教育认识的可以说相当落后,大家一般把艺术教育看作是休闲娱乐,这可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对艺术教育的态度。我这样说是有一些

4、根据的。比如我们的家长,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还在学其他的 比如说艺术 就会忧心如焚,会觉得这个孩子不务正业,觉得会伤害他的学习,耽误他的精力。这是一种普遍的现实。另外,我们的社会对艺术教育的态度不是很客观,是比较功利的看法。当时成立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时举行过论证会,我也参加了,我在会上说了几句重话,其中有句是说,一个国家的总统起码要一百年的眼光,一个省的省长要有五十年的眼光,一个大学的校长应该有二十年到三十年的眼光。艺术专业 2003年在武汉大学成立时,是全国重点大学进行艺术专业设置中比较后的一个。1995 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中国一般的高等院校都是在那之后设置

5、艺术专业的。我们武汉大学一直延迟到 2003 年才正式成立艺术学系。实际上,全国的综合性重点大学都落后了。在那种态势下,我当时就说,如果我们不赶快确立艺术专业教学,那么武汉大学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散会以后有个校领导给我电话说,彭老师,你当时说的这个话很重,使我们觉得如果我们不做这个决定,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我们整个社会对艺术专业持一种可有可无、无所谓的态度是很普遍,很正常的。在整个教育环节里面,中小学有艺术教育,但仅限于音乐和美术。到了高中,艺术课程形同虚设,大学基本上就没有了。所以从学科结构来看,我们把艺术教育放在非常次要,可有可无的位置。当然,之所以产生这种社会现实,与我们中

6、国的社会环境有关系。1952 年,中国高等院校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情,这就是进行院系调整。院系调整的直接后果就是把艺术专业从普通高等院校剥离出去,成立单独艺术院校,比如当时就成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些院校的师资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师资。比如,调整之前,北京大学有艺术学院,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 1949 年前都是有艺术专业的。这些院校的师资,在解放后全部分流到单科艺术院校,使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不再有艺术教育这个环节了。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 1995 年结束。也就是说,从 1952 年到 1995 年近 40 年的时间,中国的普通高等院

7、校是没有艺术教育的。而我们目前中国的各个阶层的决策人基本上是 1952 年到 1995 年间毕业的,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它的影响会非常久远。因为至少是四十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一代一代的本科毕业生没有接受到艺术教育,他不知道艺术对他有什么用,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不知道学了以后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好处。所以在决策层里,产生对艺术教育这种无知的偏见就非常正常。这是我们高等教育,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传统,没有建立起艺术教育的传统。所以,反思 1952 年的院系调整对我国高等教育究竟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可惜目前没有人进行。另外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

8、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知道有评“ 三好学生”的说法,即德、智、体,没有艺术教育。这个“ 三好学生”的提法一直提到1980 年代中后期,大学里有,中学小学里也有。我们强调的是德育、智育和体育。这个方针影响了很长时间。到了九十年代,很多人开始呼吁,又把美育加进去了,又形成了“德智体美” 的方针。即使这样,在中国也没听说评“ 四好学生”。所以在中国的教育方针里面是没有艺术教育的,这是从整个国家的体制来反映出来的。最近我们国家有一个 2010 至 2020的教育发展纲要,初稿里把美育删去了,后来有人提意见,就又加进去了,所以 2010-2020 年教育中长期发展报告里才有“德智体美”这个说法。

9、我们再往前回溯一下,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倡导国民教育至少包括四类: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这种倡导不是他最先发明的,再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一个德国人,叫席勒,在他的教育系统里面,“德智体美”已经全部包含进去了。我们看一看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跟五四时期相比,是一个倒退,跟 18 世纪席勒的时代相比,也是一个倒退,因为我们强调的是德智体,没有美育。从各个方面评价和观察,我们国家对艺术教育相当不重视。为什么呢?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总有一些聪明人,总有一些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总有一些对人类文明发展史非常熟悉的人,但这些人的观念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决策层。所以,这使我们整个国民的艺术教育基本上处于一种空白状态,这

10、个后果非常严重。你们不信,你们可以看一看,你们乘火车,火车带你穿过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你会发现那些建筑怎么都是那个样子呢?没有一点美感可言。我们的城市建筑也是如此,除了少数几个城市还有那么一点美感可言,大部分城市的建筑是乱七八糟的。不管你是到南方还是北方,到东边去还是西边去,除了极少数地方,比方安徽,农村的民居还有点美感,其他地方尤其是农村的建筑,基本上就没有美感。再扩散一点,1980 年代初,整个中国的服装绝对非常单一,我们的花样、发型、服饰,绝对的非常单一,更不要说我们的思想观念,千人一面,万众一腔,成为中国的主要社会现实。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很多感叹,为什么中国本土培养不

11、出诺贝尔奖,各行各业的诺贝尔奖都没有,我们也不习惯于从艺术的角度来探索他究竟与这个奖有什么关系。钱学森先生在临死之前写了一个纸条,纸条上说,中国为什么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成为世界的一流大学,他认为,我们中国所有的大学都没有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模式来培养人。他断言我们的大学都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东西,他认为这主要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这是中国当前社会很大的一个问题。这是钱学森先生临死前写的一个纸条,这个纸条后来在网上公布出来了。我认为中国人的智力的水平肯定是不成问题的,那么问题在哪呢?我认为这个问题与我们的艺术教育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诺贝尔奖只授予那些具有原创贡献的人。我们知道诺贝尔奖从 1

12、901 年设置,到现在一百年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里,美国是获奖最多的国家。这说明了美国是具有强大的、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国家,而且最近几年理工科的获奖人数越来越多。难道是这些人比我们更有智慧吗?我不这样看。我认为在智力水平上中国人和最聪明的西方人也没有什么差距,但在另一个方面,在艺术教育方面,我们是远远不及西方人的。美国目前已经超过了三百人获得诺贝尔奖。一百年时间里,他有这么多的获奖者,这既是对整个人类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是对美国这个国家发展的贡献。由于它需要原创,需要新的发明,新的突破,新的贡献,就要解决前进道路上从来没有人解决过的问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我认为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还会持续。

13、我记得在八十年代末期,杨振宁先生当时吹了牛,认为二十年后中国人会获诺贝尔奖,但二十年后,没有人获奖。应该说他是见多识广的,也知道获诺贝尔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但是我们这种美好的期望并没有变成现实。我觉得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进一步的思考,但是可悲的是,目前中国没有几个人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基于这么一个认识和现实,我们对艺术教育的态度不仅伤害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且伤害到了整个国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我们不知道艺术这个被我们轻视的玩意儿对我们有什么用,我们从来没有享受过它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好处,我们又如何进一步的深刻地认识艺术?不可能的。从来没有享受过艺术,就不可能去肯定

14、艺术。我不知道在座的诸位有几个人从艺术里面得到过它的惠泽的,我不敢断言。所以,总体上来看,中国的艺术教育,目前刚刚是起步的阶段。从 1995 年发展到现在,中国的普通高校办艺术专业的学校已经达到一千多所,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使我们的国民,使那些不学艺术专业的人也能接受艺术的熏陶。大家想想,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人家在两三百年前,就已经在大学里面普及了艺术教育,不一定有专业,但有相当多的艺术类课程提供给学生。1947 年时,美国普通高校为学生提供的艺术类课程达到了八百多门。更不要说现在了。我们武汉大学也有艺术专业了,有两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点,一个博士点

15、,但这种教育仅仅针对极少数人的。那么其他人呢?我觉得其他人恐怕比艺术专业的人更需要艺术教育。但是我们的课程体系并没有涉及到艺术教育,没有强制性实行。这个问题我等一会在最后一个题目里面再讲。所以我觉得中国的艺术教育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对整个国民开放的水平。应该是这个国家的国民,只要有意愿和能力,就可以进行艺术专业的学习、艺术课程的学习,我们没有提供出来;提供了,人们也认识不到这个问题。所以,想要中国人在短暂的时间里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觉得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基本上没有提供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只是一厢情愿进行一种美好的期待。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艺术教育的现实问

16、题。第二个方面,我说一下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如果我们给出一个定义可以这样说,国家发展战略就是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的、全局的、根本性的一个部署或一个谋划,这就是战略的问题。当然国家发展战略是从整体上来说,局部也有发展战略问题,比方深圳特区的实施就是战略问题。大家不要小看,以为它就是深圳的一个小渔村的事,不,他是放在国家发展的层面,对深圳这个小渔村进行的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后来我们有了十四个沿海特区的战略,有很多很多这样那样的战略,包括浦东,振兴东北老工业区,西部大开发,广西的北海,西海发展战略,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战略,都是国家发展战略,那么这些战略,我们看一看还是一些局部性的,以某一个地区为主要焦点来提升到国家层面的布置和规划。那么达到这个层面就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国家可以将他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资源在一个时间内进行这些东西的总的聚合,对他进行配给和覆盖。所以为什么很多地方来争,把自己的地方能够争取到国家发展战略里,原因就在这。这就意味着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政策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总的聚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