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文化对比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359886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建筑文化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西方建筑文化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建筑文化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建筑文化对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建筑艺术对比对于一件事物的比较,总是要从两方面来看的。一方面,找出其区别差异,分析背景与原因。另一方面,也要找出他们的共性与联系。关于中西方的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既有许多不同点,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采用的方法因地制宜,灵活应用。虽然有些手法相互背道而驰,但都同样可以取得和谐的效果在我看来,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总的来,可以概括为:西方建筑讲究布局对称,有着规矩的几何形态和规律可循,如西方经典的哥特式建筑,便有着这些特点;而东方力求与自然融合,追求天人合一,例如,中国的大多数园林给人的感觉是“人与物化” ,似乎在蜿蜒的曲廊中、在景与景的相互隔断和连接中真正达到了

2、人与自然的融合,显得更加灵活。这些差异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诸如政治,观念,文化等的原因。首先,建筑材料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传统的东方建筑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而传统的西方建筑则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中国采用的是木料、斗拱式,因而本身并不能承担太大的压力,只能横向发展,以面积的巨大来展示权力的无限膨胀;也正因为木料结构,使之具有很好的采光和通风的功能,同时也更具有灵动性和透视感,更完美地体现了中国美学中“虚室生白” 、虚实结合的概念。西方采用的是石料,因而可以向上发展,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

3、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但同时厚重的石料也限制了它的飞跃感,用于教堂等宗教气氛浓厚的领域确有局限性。幸而西方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发明了穹顶和玻璃窗,从而地改善了这一状况。接着,在设计理念方面中西方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建筑理念可以用“和”来表示,它强调的是建筑作为人居环境的局部与周围整体事物的和谐,强调个体要融入到整体之中,要“情与镜偕” ,这样才能达到中国传统理念中的意境之美。作为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

4、筑群。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西方的设计理念则是要将个体突出,表现出其独特性,当然,这个所谓的“个体”是教权或者皇权的象征。在西方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突兀的高耸入云的教堂矗立于原野之上,成为地标性的建筑。然后,从发展的层面来讲,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 3000 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几千年了,期间整个欧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跃变着。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

5、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是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体现,中国古代的儒家强调着墨守成规,而西方的海洋文明更具有着一种冒险创新精神。还有,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也是这些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开阔的大陆使中国统治者在拥有广袤土地的同时,也充满着对这个巨大帝国的强烈不安全感和失去可能性的恐惧。并不那么湿润的北方气候,猛烈的阳光加上凛冽的寒风,使四周封闭的大院成为首选。封闭性在这种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民族性里面。西方则不然。在温暖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滋养下,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以增加信息交流及透

6、明度,这与古希腊就开始的民主制和海外贸易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就导致了中西方建筑一个封闭,另一个一个开放。最后,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而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很有规律的几何形体;例如:雅典帕提隆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甚至于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也要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

7、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 ,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纵使有着这么多的不同点,但中西方的建筑还是有着很多相通之处,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美丽。而且,近代以来,中西方建筑相互影响,中国的欧式风格建筑如今已遍布各地,西方对于建筑的一些理念也影响了中国。而在西方,中国建筑所呈现出的自然之美也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中西方建筑也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