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新农村建设)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35839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新农村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新农村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新农村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新农村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新农村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新农村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新农村建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XX 年 7 月 31 日)同志们: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农村建设研讨班和省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凝聚合力,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传达会议精神根据省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就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一、深化认识,把握内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有三个问题必须十分明确: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全面小康、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一方面,城乡经济社会的明显反差,凸现建设新农村的紧迫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村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与城镇发展相比,差距较大,且有进一步拉大之势。城乡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反差。以我县为例,收入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95 年的 3401 元,提高到 XX 年的11117 元,10 年间累计增加 7116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由 1995 年的 1601 元,提高到 XX 年的 4476 元,10 年间累计只增加 2875 元。城乡居民的收入差额由 1995 年的1800

3、元提高到 XX 年的 6641 元,收入比由 1995 年的2.12:1 提高到 XX 年的 2.48:1。城乡面貌存在明显的反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尽管也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明显滞后。一些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评说,我们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生态环境在恶化,相当多的村无卫生厕所、没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特别是我们地处山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全市 31,我县只有24%) ,这种差距更加明显。城乡公共产品投入存在明显反差。农村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差距较大。农村医疗保险的范围仍未全面铺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一些农

4、民因大病返贫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低保的标准较低。比如 XX 年我县农村有 8145 户共 18415 人享受低保,发放低保金 896.01 万元,年人均才 500 元左右,不少的贫困户生活仍较困难,而城市低保户年人均 1200 元左右。城乡之间的巨大反差,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也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更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另一方面,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彰显建设新农村的可行性。经过 27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统筹城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发展阶段。XX 年,

5、我国的人均 GDP 已达到 1700 美元,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已下降到 12.4%,城镇化水平已达到 43%,财政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两年增收入了 1 万亿元。从我县看,近年来,随着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财政收入不断提高,为工业反哺农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2、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现在,有不少同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理念并不理解,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建新房、建新的村庄” ,建农民集中居住区,搞大拆大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既不符合中央的要求,也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更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建国以

6、来,我们曾在 5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都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概念,但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经济条件和思想认识水平的局限,加上工作指导上的偏差,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的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特定的内涵和目标要求,就是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五句话、二十字,内容极其丰富,体现了“三个文明”建设在农村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工程,我们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生产发展,就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这是新农村建

7、设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前提条件。离开了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一句空话。生活宽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我们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乡风文明,就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村容整洁,就是要搞好镇村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

8、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这五句话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真正达到了五句话、二十字的目标要求,我们就能建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3、谁来建设、怎样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明确谁来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的大事,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广大农民群众,骨干力量是基层干部,核心领导是各级党委、村党支部。所以我们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广大农民群众都要进一步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其次,要明确怎样建设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要强化一个理念(即城乡一体化) 、明确一个思路(即政府启动,市场运作) 、注重

9、两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 、解决四个问题(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题从哪里破) ;就是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融入全局,立足多予 ,注重动作,重在实效”的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县实际,把握重点,扎实推进。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长期任务和紧迫任务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重大、艰巨、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牢固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同时,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必须加快推进。我们不能因为是长期

10、任务而放松现在努力,也不能希望所有问题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要积极而不消极、主动而不被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理清发展方向、明确长远目标和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切入点结合起来,锲而不舍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各乡镇、村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办法。今年是起步年,全县确定了42 个试点村,重点是那些经济基础、生产环境、生活水平、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较好的村,试点村一定要做出榜样,积累经验,其它村也要不等不靠,因地制宜、有所动作。三是外部推动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党委、政府要发挥主导

11、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建设新农村,必须相信农民、尊重农民,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同时,要避免把群众的期望值提得很高,胃口吊得很高,更不能急功近利,搞强迫命令,损害农民的利益。四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建设新农村,适当的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但更要注重实际内容和效果,各村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刀切,千村一面,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追风冒进,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一定要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规划既要适当超前,又不能盲目攀比,尤其

12、不能举新债搞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负担,侵犯农民利益,造成劳民伤财。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1、规划。规划是龙头,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既包括经济发展的规划,也包括社会发展的规划;既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也要重视村镇建设的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考虑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规划。要通过科学的规划,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工作中要看到科学规划的紧迫性。特别是随着国家实行“少取” 、 “多予”政策,农民收入和积累不断增加,农民盖

13、房也会随着增加,在这个关键时刻抓紧规划很有必要,早规划早主动,迟规划就被动。在工作中,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规划要体现集聚。目前,全县 261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有 8 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平均居住只有 70 多户,50 户以下的自然村占到 30%以上,这种散、小、乱的村庄布局,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影响了大地景观和自然生态,又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难度。问题更为突出的是,由于缺乏规划的刚性引导, “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不见新貌” ,多数村庄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建成区,农居遍地开花,沿路夹道建设;即使比较集中,内部也布局凌乱,面貌很差。因此,下一步

14、要尽快出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方案,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尽快编制完善各乡镇、各建制村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方案。42 个试点村的总体规划方案必须在今年 8 月前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必须在今年 12 月底前完成。二是规划要立足长远。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稳定的投入,设施不配套,资源浪费,共享性差。新村规划关键是基础设施要完善配套,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水平。规划编制中要与小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基础设施规划进行有机衔接,要与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在考虑村庄布点时,要为区域性交通、水利等设施建设预留好通道,为集镇扩张、工业集中区建设预留好发

15、展空间,努力减少集镇扩张和设施建设的成本,尽量避免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重复浪费现象,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规划要力求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的规划引导滞后,好多农居都没有很好的设计,而是相互仿效,照抄照搬,造成了“千村一面”的雷同现象,村庄应有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不断丧失,不少农民在 20 年间已经造了二三代新房,一辈子的辛勤劳动所得都折腾到房子上去了,投入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大大减少。这些缺乏文化内涵的建筑,生命力也必定不会长久,必然进入父亲造儿子拆、儿子造孙子拆、甚至自己造自己拆的住房建设怪圈。这种“千村一面” 、建设“克隆”现象,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避免。我们讲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要从整个区域内统筹城乡发展,使农村居民也能共享城镇文明,而不是要将城镇和农村景观形态一样化,而是要使城镇更像城镇,农村更像农村。四是规划要强调权威。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