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1358075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陈 恒(浙江海洋学院 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A10 储运班)摘 要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检验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只有搞好义务教育,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生源来接受高等教育,来发展国家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础教育搞不好,将对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应该肯定,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各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农村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也面临着不容乐观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当前的农村基础教育仍很薄弱。本文

2、通过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更好地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前 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学水平低、

3、教学设备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甚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暑期实践调查,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及时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问题,不断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对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更多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1986 年的义务教育法规定, “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001 年,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立

4、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实行国务院领导,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 。2005 年 12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简称“新机制” )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机制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按照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校舍改革机制。200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简称“新法”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 2006 年 6 月 29 日修订通过,自 200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新

5、法明确规定,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 ”2008 年秋季,中国已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2010 年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看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取得的成就时,也应看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仍存在的问题。用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话来说,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下:(一)农村基础教育外部条件欠缺1、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总量不足1993 年通过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 1995 年通过的教育法规

6、定:“到 2000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应达到 4%”。尽管多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但直到目前,与实际的需要和法律规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国家对教育经费的财政性投入占 GDP 的比例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2、教育资金内部分配不科学教育内部经费分配也不科学,尽管每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都在增加,但是从资金结构来看,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投入比例都很高,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拨款增长比例却是最少的。(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状况堪忧在农村地区,现在基本实现“一乡一校” ,实行寄宿制,中心学校实行部分寄宿制。在农村寄宿制学校

7、,普遍存在着管理方面的问题。1、住宿条件有限因为财力、物力等原因,一所中学、小学普遍都只有一栋学生宿舍楼,通常是楼上住女生,楼下住男生,中间一扇铁门隔开。且由于撤点并校,寄宿生数量激增,然而宿舍条件却没有得到改善,许多地方的寄宿制学校一个寝室摆十几张床,一张床睡两个学生。学生数量多,又混住,这都增加了寝室管理的难度。2、管理人员匮乏由于学校财力和编制等条件限制,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由专业教师兼任。教师白天上课,晚上还要管理寝室,面对人数众多的学生,身心疲惫,管理工作难免力不从心,从而导致管理教师的负担加重,学生的管理也被疏忽。在一些小学寄宿制学校中,这种现象更为严

8、重。小学生自理能力较弱,由于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都成难题,对于日常学习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3、缺乏课余生活由于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下课后也无法走出校门,只能在学校简陋的操场打发课外时光,而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晚上还会加设自习,让小小年纪的孩子们每天都过着寝室、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这样的培养方法无疑对学生们的身心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公共娱乐设施更是匮乏,大部分学校的娱乐设施仅仅是操场上的几张乒乓球桌,这些就成为寄宿制学生课后的唯一娱乐。4、生活条件差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管理落后,食堂、澡堂及公用娱乐设施的建设在农村学校都很不

9、完善。食堂伙食没营养,学生们经常是一个星期都吃着同样的饭菜,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许多学校并没有专门的澡堂,学生们洗澡都是在每一层的公共卫生间。(三)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1、教师工资低,编制紧张城乡教育失衡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师资的不均衡。这其中包括教师的待遇和素质力量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基本偏低,虽说国家已经出台政策要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政策并未被全面贯彻实行。以湖南省某县一乡镇初中教师工资为例,每月工资六百多元,每年发一次绩效工资,两千多元,平均下来,一个月工资一千块钱都不到。这不仅使教师们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也是对教师

10、积极性的巨大打击,更使得教师这一职业由光荣、向往变成了无奈的选择。由于工资低,地处偏僻乡村等原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紧缺。许多老师跨级上课甚至一个人教授好几门学科,但是由于编制有限,这一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2、教师深造发展受限农村教师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是: 没有机会得到培训或者再继续教育。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教材改革都说明了教师在任职后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这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学生教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学校财力、地域状况及缺少沟通意识的原因,教师们得不到再接受教育的机会,严重阻碍了教师及学生的发展,也使得不少优秀教师流失。3、地方政府的选择偏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

11、忽略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主要由县政府负责,但是地方政府通常喜欢通过道路建设、房地投资等立竿见影的基础建设来提升政府形象,突出政绩。但这些建设往往耗费金额巨大,政府在关注这些工程建设时,容易忽略了自己做为基础教育供给主体的责任,容易挤占甚至挪用基础教育经费,导致基础教育发展的资金不足。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服务主要是为城镇居民设计的,在有限的公共教育投入中,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考虑太少,甚至采取了歧视性政策。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歧视也尤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上。此外,根据农业部农村信息中心调查,由于种种原因(如虚报等) ,实际的农村义务教育支出比国家统计数字要少得多。(四)

12、农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滞后目前,农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忽略了农村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到农村对义务教育的真正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 ,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学生中学毕业后,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升学,大部分毕业生要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五)校车安

13、全事故频发近年来,由于学生生源的减少,政府大量削减农村学校的数量,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得不每天奔赴于学校和家里之间。对于那些家庭条件有限的学生家庭,学生则不得不乘坐学校提供的校车往返学校。为了节约开支,许多民办学校使用不合格的校车,甚至聘用不合格、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他们在工作中的疏忽直接给学生的安全照成了巨大的影响。(六)辍学率有所反弹,实际辍学率情况严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巨大成绩。但至今为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初中三年辍学率累计最高的可达到 20%左右,一般

14、初中学校年辍学率实际都在 410%之间。具体情况一般是小学毕业后就有 1%左右的学生未就读初中,进入初中后呈逐年上升趋势,初三年级为辍学高峰。初中学生辍学多发生在年级之间,即由初一年级向初三年级过度时,或二年级向三年级过度时。其辍学原因有:一是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二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丧失学习积极性,厌学情绪大;三是部分教师缺失师德师风,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师生抵触情绪大;四是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严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叛逆心理较强;五是家长法律意识、社会见识差,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与学校教育不同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基本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

15、题,但学生 “上得起学,却上不好学”。二、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一)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稍微有点头脑或能力的农民均出去打工,在农村就留下老弱病残和孩子。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农业经济没有效益,农村经济得不到发展,结果当然是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二) 义务教育法落实差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必须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又规定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适龄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所应负的法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义务教育法是“软法” ,

16、对违犯义务教育法的现象,既不追究,更不制裁。(三)财政政策、教育体制的改革照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别很大,必然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使得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四)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波及到义务教育,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也开始上扬,加上留守生的急剧增多、隔代教育的负面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九年义务教育的流失率增大。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改进对策(一)加大投入力度、调整分配比例,切实履行各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关乎整个国家振兴与发展的基础,国家在提高教育经费的财政性投入时,还应该调整经费的支出结构。应该针对我国教育状况把农村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