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35707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 推荐单位:国家电网公司青藏联网工程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缺电问题,服务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程。鉴于该工程意义重大,建设环境复杂,任务艰巨,为加强工程现场建设组织协调,国家电网公司以关于成立国家电网公司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的通知 (国家电网办20101159 号)成立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以下简称总指挥部) ,统筹负责工程现场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技术、环保等管理。面对青藏高原高寒、原始、独特、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总指挥部将环境保护管理列为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并

2、重”的思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通过创新环保设计及施工,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青藏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在环保理念、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施工工艺、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创新构建“四位一体”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工程建设期间构建了总指挥部、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四位一体”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总指挥部统一管理、协调工程环保、水保工作,设计单位提供环保水保设计方案,各参建单位组织实施环保、水保措施并承担责任,环境监理单位、水保监理单位对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实施全面监控。 “四位一体”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创新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管理模式,从组织管理

3、体系方面为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证。二、全面开展环境管理策划总指挥部组织编写并下发了线路施工环境保护实施细则 、线路环保水保宣传培训实施方案 、 环境保护培训教材 、 施工期环保水保工作手册 , 施工期环保水保宣传画册和植被恢复手册 ,全面指导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青藏直流线路工程青海段、西藏段业主项目部分别制定了施工期环保手册、水土保持管理制度、施工环境保护须知、环保、水保数码照片拍摄管理规定等管理策划文件,与各施工单位签定了环境保护责任书 、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环保、水保工程施工协议 ,保证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落实。三、切实加强高原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培训总指挥部组织各参建

4、单位以培训班、宣传册、宣传单、环保标语牌或宣传栏等形式,对参建人员进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对工程施工应采取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方案进行培训。通过宣传、培训,强化工程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工程全线各施工标段累计发放各种环境保护培训手册 12800 册,工程施工现场布设了固定标语、碑记、警示标志牌等,其中宣传栏 58 个,宣传牌 126 块。四、科学组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理总指挥部委托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雅安环保科技公司以及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青海省江海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分别承担工

5、程的环境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总指挥部组织监理单位编制了环境监理规划 、 环境监理实施细则 、 环境监理创优实施细则 、 水土保持监理规划 、 水土保持监理实施细则 、 水保监理创优实施细则 、 水保监理应急预案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检查实施细则等文件。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水保设施施工质量进行监理、检查,监督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对环保、水保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和规范的施工单位提出书面限期整改意见,并进行整改情况的追踪检查,有效确保了水保工程建设质量。五、全过程开展环境保护设计与优化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均进行了环境保护专项设计,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工程设计的

6、全过程,为工程在施工中具体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撑。可研阶段,总指挥部组织编制了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方案 ,落实青藏联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初步设计阶段,总指挥部组织编制了青海西藏400kV 直流联网工程环保水保初步设计 ,进一步细化工程各施工标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后续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总指挥部组织参建各设计院完成了青海西藏400kV 直流联网工程环保、水保施工图 ,明确了直流线路每个塔位、施工便道、牵张场等应采取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提供技术保障。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与

7、水土保持施工图设计在国内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总指挥部对本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六、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优化选择施工临时场地施工临时用地尽量利用已有场地或植被稀疏地段。施工营地、施工道路尽量利用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的工区、道班以及场镇已有场地和道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各种特殊景观、特殊敏感区、湿地、动物栖息地及动物通道等。取土场选在无植被和植被稀少的地带,并征得行政部门的同意。砂石料利用沿线铁路、公路施工已有的料场,没有开辟新料场。(二)植被保护措施1.设置施工区围栏位于高寒草原区、高寒草甸区的塔基施工区、材料站、施工营地等施工区域设置围栏,控制施工活动范

8、围,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线路工程共设置简易围栏 731483m、设置花杆围栏21267m;换流站工程共设置围栏 7200m。2.施工区草地隔离保护基础施工期间在塔基范围内没有开挖区域铺设草垫或棕垫,保护地表植被。在铁塔塔材堆放区、组装区、起吊区及工器具堆放区、牵张场铺设草垫、棕垫或枕木,防止塔材摆放、组装、起吊作业时破坏地表植被。直流线路塔基区设置棕垫隔离保护 26438m2、设置彩条布隔离保护 404672m2。材料站设置彩条布隔离保护80000m2。直流线路牵张场设置棕垫隔离保护 32463m2。3.施工道路植被保护在高寒草原区、高寒草甸、湿地区的施工道路,在原地面铺设草垫、棕垫、木板

9、等植被隔离保护措施。在高山陡坡区架设索道运输基础建筑材料和塔材,减少新修临时道路对原地貌的扰动。共设置施工临时道路植被棕垫隔离保护面积 24938m2。4.施工临时设施区项目部及施工队驻地及材料站尽量利用沿线铁路、公路施工期间已有建筑物。施工临时场地周围设置围栏,严禁施工人员随意踩踏草地,保护植被。青藏直流线路工程沿线施工场地设置简易围栏42000m。(三)植被恢复措施为了做好工程沿线的植被恢复工作,总指挥部委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开展了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植被恢复与实验示范研究 ,在工程沿线共设置了 68 个植被恢复示范点,主要完成了草皮移植技术,植物的物种筛选、种子萌发、快速繁殖技术,

10、土壤改良技术示范研究,指导工程沿线植被恢复工作,确保人工种草的成活率。工程沿线共完成人工种草及养护面积 55.31hm2,完成草皮剥离养护及回铺面积 17.66 hm2,完成灌木移植养护及栽植 1149 棵。(四)动物保护措施铁塔位置选择与现有动物通道错开一定距离,充分保证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上已建成使用野生动物通道的畅通。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施工过程对动物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沿线野生动物通道、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附近等野生动物较为集中的地段施工时,加快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地减缓对于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在 58 月动物迁徙期停工,抬高迁徙通道附近导线高度,在黑颈鹤起飞和降落区域的导线上悬挂警示标志等

11、,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五)冻土环境保护措施冻土区施工是工程建设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之一。总指挥部根据冻土区特点及前期研究工作成果,采取“保护优先、先挡后弃、及时跟进”的措施,施工避开降水集中、热融作用活跃的七、八月份,基坑开挖采用快速施工方法,集中力量,迅速完成,利用冬季冻土时间完成全部塔基开挖浇筑任务,减少了扰动地表裸露时间。塔基开挖面采用石棉板、棉被等隔热措施,保持多年冻土层原有热平衡。基坑开挖后,在坑体上方搭设遮阳板,以防止风吹、日晒使冻土结构发生变化。尽快施工回填,缩短坑体露晒时间。基坑回填后,结合柱状混凝土基础的养护,对开挖区域适度补水,以弥补可能出现的多年冻土层水分损失。(六)湿

12、地保护措施施工中不阻断和切割湿地,不改变湿地的地表径流,保证湿地地表径流畅通,防止湿地萎缩。青藏直流线路工程施工道路经过湿地区域,共设置湿地隔离保护 27311m2。(七)换流站噪声防治措施采取选择低噪声换流站设备、优化换流站总平面布置、换流变压器采用 BOX-in 隔声措施、换流站四周主要部位修建了隔声墙等降噪措施,格尔木换流站、拉萨换流站站界昼间、夜间噪声均低于相应评价标准限值。(八)电磁环境保护措施通过提高导线、母线、均压环、管母线终端球和其它金具等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降低了无线电干扰水平。在直流线路经过居民点,导线架设高度按满足居民可能长期活动场所合成电场小于 15kV/m

13、 要求考虑,电磁环境影响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九)水土保持措施1.表土剥离措施除戈壁滩以外的施工地段,均实施了表土剥离措施。剥离的表土在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覆盖措施。表土用于植物措施的换土、整地,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青藏直流线路工程塔基区进行表土剥离 169661m2;换流站、接地极及接地极线路进行表土剥离共 150900m2。2.临时土方堆放防护措施对开挖的临时土方和施工砂石料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编织袋装土拦挡体拦挡、彩条布或土工布覆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线路工程共设置编织袋装土拦挡体 132060m3、临时堆土彩条布覆盖 42415m2;换流站工程设置编织袋装土拦挡体 1234m3

14、、临时堆土彩条布覆盖 27600m2。3.塔基区防护措施塔基周边设置截水沟、排水沟,截、排塔基区坡面雨水,保持塔基稳定。多年冻土区塔基,设置热棒及其他防冻胀措施,保护塔基稳定。丘陵地带塔基设置挡土墙和护坡,保持边坡稳定。4.防风固沙措施位于戈壁荒漠的部分塔基以及格尔木换流站接地极线路塔基区采用碎石压盖和石方格固沙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塔基区碎石压盖面积为 71287m2,石方格固沙块石 1263.6m3。5.土地整治施工结束后,拆除施工区临时设施,对施工临时占地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尽可能恢复其原有土地使用功能或恢复植被。工程共完成土地整治面积 179.96hm2。(十)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对施工生产、

15、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集中运送处理。施工现场搭建临时厕所,施工营地设置垃圾箱。机械设备油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浸油废物、包装物等单独收集、封装,运至垃圾场进行处置。工程沿线共设置 10 个移动厕所,752 个垃圾箱;格尔木换流站(含接地极及接地极线路)设置 5 个移动厕所,20 个垃圾箱;拉萨换流站(含接地极及接地极线路)设置 4 个移动厕所,15 个垃圾箱。青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穿越多年冻土最长、施工难题最多的输变电工程。在总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与管理下,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依托科技创新和各种环保措施,使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良好恢复,野生动物生存和迁徙环境未受影响,冻土、湿地生态功能和高原自然景观没有受到破坏,沿线江河源水环境没有受到污染。本工程于 2012 年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真正建设成了青藏高原上的电力绿色长廊、环境保护的典范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