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饮食养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35705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饮食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春季饮食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春季饮食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春季饮食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春季饮食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季饮食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饮食养生(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季饮食养生 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 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 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早春时期:为冬春交换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饮食中除米面杂粮之外,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 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 春季晚期: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如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 春季饮食宜忌生冷油腻之品,传统医学还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

2、不宜多食酸味食品,以免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 夏季饮食养生 饮食以清淡为主 保证充足维生素 保证充足的无机盐 适量补充蛋白质 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有醒脾开胃,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季的营养消耗较大,而天气炎热又影响人的食欲,所以要注意多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营养物质;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3、,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梨等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等) ,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夏季特别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机体因出汗造成的水分丢失。解暑的饮料中以茶水为最佳,特别是绿茶,有消暑解渴,清热泻火的作用。饮水要注意 4 点: 1、每日饮水 15002000 毫升,时时饮用,不要等口渴时再饮。 2、大渴时不宜饮水过多,以免胃部不适。 3、餐前及进餐时不宜饮白开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4、不要过食冷饮。 秋季饮食养生

4、饮食荤素搭配 多食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 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等) 秋季前期:用于温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清热滋润为主。饮食养生的方法应坚持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汤,但粥汤的内容有所不同。传统养生学认为燥邪最易伤肺,在煮粥时加些切碎的梨块,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秋季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者食用。煮粥时加些百合,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秋季干咳少痰,失眠多梦者食用。煮粥时加些已用水发好的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及慢性支气管炎者食用。羹汤类则以西红柿蛋汤为佳,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并有利于消化吸收。

5、 秋季后期:用于凉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润为主。饮食原则除滋阴润燥外,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食粥仍是主要方法,如梨粥、百合粥、银耳粥都可食用,还可增加一些瘦肉粥类,如煮粥时加些瘦肉、皮蛋等,以补充蛋白质的消耗。还可进食栗子粥、桂花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并多食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葱姜、香菜、桃、杏、大枣、荔枝、乌梅等。冬季饮食养生 适量进食高热量的饮食 增加温热性食物的摄取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传统养生学认为,寒为冬季之主气,养生的原则为避寒就暖,敛阳护阴,以收藏为本,是一年四季之中进补的最好时节。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在冬季时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甲状腺、肾上

6、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强,以促进机体产生热量抵御寒冷。冬季应多进食一些五谷杂粮,同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适量的脂肪。传统养生学认为,应多食用一些偏于温热性的食物,特别是能够温补肾阳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下面介绍几个适合于冬季进补的方法。 1、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 20 克,生姜 30 克,羊肉 500 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 12 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等阳气虚弱的人群。 2、鹿肾红参粥:鹿肾(或羊肾)1 只,红参 3 克,大米 100 克,调料少许。将鹿肾切开,

7、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红参打为碎末,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 1 小时食用。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耳聋耳鸣,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 3、胡桃仁饼:胡桃仁(或核桃仁)50 克,面粉 250 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4、参归羊肉:红参 10 克,当归 20 克,羊肉 500 克,调料少许。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红参、当归、调料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慢火炖煮 12 小时,待水耗干,羊肉熟烂时停火食用。有

8、益气补血,强体抗寒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畏寒怕冷等气血两虚的人群。春季饮食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春季阳气初生,万物生机萌发,人体阳气得以升发,肝气得以疏泄,气血趋向于体表,积一冬之内热也将散发出来;此外,由于风邪当令,人体易为风邪所伤;有旧病宿疾特别是平素肝阳偏亢的人,此时易引发目疾、眩晕、头痛等病;同时,时令性春季传染病也易流行。 饮膳正要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食及热衣服。” 根据春温阳气升发、肠胃积滞较重、肝阳易亢以及春瘟易于流行的特点,春季饮食养生宜清补养肝,通利肠胃。 【常用食物】 清补养肝食

9、物:春笋、芹菜、荠菜、菠菜、荸荠、海带、鸡蛋、猪瘦肉、鲤鱼、山药等。 通利肠胃食物:萝卜、菠菜、黄瓜、荞麦、海蜇、马齿苋等。 【饮食宜忌】 宜清淡饮食,以顾护肠胃。 不宜肥甘厚味,以免阻滞肠胃,酿生痰热。 不宜温热类食物及辛辣类调味品,以免助热动火,触发肝阳上亢。 夏季饮食养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夏属火,天气炎热,暑气逼人,人体阳热偏盛,汗出过多,易耗气伤津。体弱者易为暑邪所伤而致中暑。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又易致脾阳损伤,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病;或饮食不洁,易致泄泻、痢疾等肠道疾病和食物中毒。夏季人体易为湿邪所伤,或暑邪夹湿,易患暑湿病。 饮膳正

10、要说:“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温饮饱食,湿地濡衣。” 根据夏季暑热偏盛、汗多耗气伤津、脾胃功能减弱、易患暑湿病的特点,夏季饮食宜清热解暑,益气生津、清暑利湿。 【常用食物】 清热解暑食物:金银花、菊花、绿豆、赤豆、苦瓜、冬瓜、紫菜、西瓜等。 益气生津食物:山药、甘蔗、西瓜、番茄、苹果、葡萄、菠萝、乌梅、鸭肉、鸡蛋等。 清暑利湿食物:薏苡仁、马齿苋、冬瓜、赤豆、茯苓、砂仁等。 【饮食宜忌】 宜酸甘食物,以开胃生津;宜清淡易消化、新鲜洁净饮食;宜多饮清凉饮料,如西瓜汁、金银花茶、菊花茶、绿茶、淡盐水等,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不宜过食生冷及冰镇饮料;不宜肥甘厚味及热性食物,以免助热

11、动火。 秋季饮食养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秋属金,其气燥,通于肺,主收,燥邪当令。这一时期,秋高气爽,气候干燥加之夏季余热未清,津液未复,人体偏于津亏体燥。燥邪当令,最易伤肺,人体又易为燥邪所伤而致津伤肺燥。有肺痨病史者,也易在此时因燥邪伤肺而引发或加重病情。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衣服。” 根据秋季津亏体燥、易致津伤肺燥的特点,秋季饮食养生宜生津润燥,滋阴润肺。 【常用食物】 秋梨、甘蔗、银耳、百合、山药、落花生、甜杏仁、苹果、蜂蜜、猪瘦肉、鸭肉、牛奶等。【饮食宜忌】 宜甘寒滋润,以利生津养肺。 不宜辛热香燥及炸、熏、烤

12、、煎等食物,以免助燥伤津。 冬季饮食养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拢乎阳。”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冬属水,其气寒,通于肾,主收藏,寒邪当令。这一时期,人体阳气偏虚,阴寒偏盛,腠理密闭,阴精内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收引,凝滞主痛。寒湿痹症、胃脘痛,特别是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易被寒邪引发或加重病情。 饮膳正要说:“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冬季属肾、主藏精,为四季进补的最佳季节。也是一年中最有利于通过进补治愈衰弱病证的季节。又由于冬季阳气偏虚、阴寒偏盛以及脾胃运化功能较为强健,故冬季饮食养生宜温补助阳,补肾益精。 【常用食物】 羊肉、狗肉、鹿肉、牛肉、虾、海参、甲鱼、猪蹄、牛

13、奶、人参、冬虫夏草、山药、胡桃仁等。 【饮食宜忌】 宜食鱼、肉类,以增强补益强壮的作用;宜用炖、焖、煨等加工方法,以利脾胃运化吸收;宜用热性食物,以利温补阳气,补益肾精。 不宜生冷寒性及滑利性质的食物,以免损伤肾阳。 常用中药材 【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心、脾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药效功用】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血淤、眩晕头痛、心悸肢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赤痢后重、肠燥便难、跌打肿痛、痈疽疮疡。 【使用注意】适宜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气血不足、头痛头晕、便秘者。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 本文摘自四

14、季保健餐(养生饮食三驾车系列) 作 者: 双福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年 01 月我国古代膳食,就是四季五补的理论。中医讲究“阴阳”、“五行”,十分重视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关系。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冬,但由于季节较长的是夏天,故在夏天至秋天之间,划出了长夏这一时节,从而就有了四季五补之说。 具体说,木、火、土、金、水就是春、夏、长夏、秋、冬的季节,这样形成了四季五补与五行和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关系。古人用这一理论指导人们膳食的原则。我国元代,忽思慧撰写饮膳正要一书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饮食及热衣服。夏气热,宜食菽(绿豆)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

15、禁温饮食,饱食,湿地濡衣服。秋气燥,宜食麻(芝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衣服。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热饮食,温炙衣服。” 忽思慧对于春、夏、秋、冬四季所宜食用的食物讲得十分清楚,为四季五补理论奠定了基础。 夏日炎热,人体喜凉,五脏属心,称为清补,宜食用绿豆粥、解暑益气汤、银花露等。长夏。气候潮湿,天气由热转凉,五脏属脾,称为淡补,宜食用虫草鸭子、苡仁肘子、茯苓包子、三蛇酒等。秋天气候凉爽,五脏属肺,称为平补、宜食用参麦团鱼,二仁全鸭等。冬天,气候寒冷,阳气深藏,五脏属肾,寒邪易伤肾阳,此时中老年人最宜滋补,宜食用双鞭壮阳汤、龙马童子鸡、附片羊肉汤、乾坤狗肉等。另外,还有四季皆宜的饮膳,

16、如豆蔻馒头、茯苓包子、人参汤元、银耳羹、十全大补汤、健脾抄手、银耳鸽蛋、粳米粥等。 只要我们遵照四季五补的理论,来指导人们食用饮膳,就会起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一、四季施膳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的变化,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因此,人们既要掌握自然变化规律,又要主动地适应自然变化的特点。素问移精变气论 指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因此,人们在饮膳方面,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规律。 唐代医家孙思邈非常重视食疗、食养,他说:“安身之本,必须于食,。”“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陈纪元::“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 春天,万物生长向上,五脏属肝,正需补肝,称为升补,宜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这就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