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0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35052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xx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0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在xx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0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在xx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0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在xx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0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在xx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0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xx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xx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0(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 XX 年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同志们:这次全区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的任务是,传达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全面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建设城郊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区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二月中旬召开专题会议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会后又组织专班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前不久,区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了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我区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城郊新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

2、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进一步认清形势,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

3、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五个统筹” ,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排在首位。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确立工农互动、城乡一体的观念,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各项事业建设,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第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 ,其中消费是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对于我们这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扩大国内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4、,是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消费环境,又可以直接促进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要推进的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要提高的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5、、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我国的国情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第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农村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我们党的执

6、政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特别是在当前新旧体制转换、新老矛盾交织、利益关系调整的特殊时期,建设稳定和谐新农村,对于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是好的,但影响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治安状况不好,等等。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才能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第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十一五”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区委五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五年建设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主

7、要的空间在农村,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最需要破解的现实难题也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区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全区农村呈现出良好发展本文来自之音,海量精品免费请登陆 www.网络.com 查看态势,但仍然处于艰难的爬破和攻坚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的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问题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进一步研究和加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更是实现

8、*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迫切要求。当前,我区正处于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大调整的黄金时期,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一是农村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宜昌城市东拓步伐的加快,已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区域,一大批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宜万铁路*段已掀起建设高潮,新火车站将在年内完成拆迁,总投资 3.6亿元的宜昌城东大道建设全面启动,汉宜城际铁路将在*境内与宜万铁路接轨,这些重点工程和项目都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并投入运营,给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80%的村将逐步融入城市,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增长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都

9、将面临大的调整和转变。二是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XX 年,全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 18.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594 元,这个数字在全省位居前列。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了新的步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各项农村改革扎实推进。这些都为我们建设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交通出行、信息通讯、环保水利、教育卫生等各项条件大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今年我们加快推进了村民集中居住小区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重点工程建设的推进也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央 1 号文件、省委1 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同时,全区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富民宜居、平安和谐新农村的热情和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热切期盼,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对区情和形势的科学判断,区委提出要把推进城市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导方式,以“待遇市民化、居住社区化、就业非农化、保障社会化、受益多元化”为基本方向,建设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路。全区上下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城郊新农村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区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以脚

11、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把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二、进一步理清思路,准确把握建设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工作重点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二十字的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既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又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既注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注重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既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注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建设城郊新农村必须根据中央和省市委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

12、学发展观,按照中央二十个字的要求,以推进城市化为主导方式,以“五化”为基本方向,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人为本,整体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逐步建成繁荣、富裕、和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时期是城郊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第一,要

13、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增强城郊农村经济新优势。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既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在发展特色农业上取得大进展。在现阶段,农业生产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远郊村的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种植养殖多宜性强,农业内部调整的空间和增收的潜力很大。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精品、珍品、新品菜。积极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加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同时,要充分发挥旅

14、游的关联带动效应,促进旅游与农业的深度结合,加快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二是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取得大进展。以农业龙头项目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走种、养、加工、贸易、工农一体化的路子。要重点扶持裕波纺织、龙汇禽业、康旺肉牛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全力支持临江坪粮油批发市场、金桥果菜市场、杨岔路水产品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成为辐射鄂东渝西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三是要在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上取得大进展。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

15、整的关键因素,也是增加农民自身收入的第一要素。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进军,是当前建设城郊新农村进程中最紧迫、最重要的历史任务。要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把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创办企业、领办经济实体,切实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要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村级经济园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工业项目和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仓储装卸、餐饮酒店、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四是要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取得大进展。今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要走资源利用型和资产运营型的路子,在重点项目征地时,要积极争取政策,预留所征

16、土地的 10%-15%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积极发展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等三产业和临站临港经济。第二,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着力培育城郊村庄新风貌。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容整治,是建设城郊新农村的突破口。要按照“规划在先,建设在后;超前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统筹编制好城郊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包括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绿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在内的整体规划。要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采取“三个一批”的办法,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推进村庄整治与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以重点工程征地拆迁还建为契机,实现城市社区化一批。共强、火光、旭光、共勤、联丰、前坪、共和等村要加快村民集中安居小区建设,新建村民小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以及社区服务等,要争取纳入城市建设与管理,一步到位实现城市化。二是加强对已基本成型的村庄的综合整治,规范完善提高一批。要在汉宜、共前、共勤、共升、共联、合益等城郊结合部大力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