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传统爱情符号》论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33195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中国传统爱情符号》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读中国传统爱情符号》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读中国传统爱情符号》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解读中国传统爱情符号》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中国传统爱情符号》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中国传统爱情符号》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中国传统爱情符号“喜相逢”-杨勇波 吴 卫内容摘要:“喜相逢”是中国吉祥纹样中典型的爱情符号之一,将精神层面的爱情通过视觉物化表现便有了“喜相逢”纹样的产生;该艺术形式的运用长盛不衰,它因爱生“形”,托“形”造境,以“形”传情;其纹样产生的源头“双鱼纹”最早反映了传统爱情的浪漫,“太极图”与“旋涡纹”造就了它完美的样式;象征圆满与和谐的“团” 的圆形情结和比喻男女的阴阳对称结构,更使得“喜相逢”纹样成为追求生命精神、象征爱情信仰的有力符号。关 键 词:爱情符号;“喜相逢”;太极;“团”;“旋涡纹”1. 因爱生“ 形” 爱情是在两性之间相互吸引的一种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类种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前

2、提,人类需要爱情,社会更需要对爱情问题进行研究1。因为爱情的美丽与神奇,古时不少文人骚客以爱情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从“在天愿作比翼鸟”(长恨歌)到“两情若是久长时”(鹊桥仙),都是在用文字来表达爱情的美好与可贵。上面这些文学作品应该说是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爱情的柏拉图世界,而这种境界一直被世人所向往,纯真的爱情自古以来就一直在被人们追寻和传颂。以上是古人把爱情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了,那么,又如何用图像的形式将其再现出来呢?受到上述传统爱情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图像历史上表现爱情的纹样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其

3、中约定俗成和最为经典的爱情符号当属“喜相逢”纹样了。 人们出于繁衍本能对爱情和生育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与追求,常在织物上绣出对偶型的图案,如一双蝴蝶、一对凤鸟(如图 1)等,这些图案成双成对并相互缠绕成反转对称的结构。所谓反转对称是将对称中的一个图形进行二次自身反转后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对称,从形式上看虽然方向相反,但图形上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色彩上根据需要可能会出现正负形现象。这种对称图形一般分布在一个圆形内,具有动势但仍不失均衡之感。这就是狭义上的中国民间取其吉祥寓意而命名的“喜相逢”纹样。广义上的“喜相逢”是指形式上具有阴阳对偶图形的一类中国传统纹样,图形上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如民间的传统图案

4、“凤穿牡丹”、“鸳鸯戏水” 等等。“喜相逢”纹样以反转对称来表现男欢女爱,通过相逢相晤来表现喜庆快事。该纹样经常被物化在彩陶、瓦当、藻井、剪纸、织锦等物质载体中。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的彩陶纺轮中,发现有先民创造出来的以双鱼纹为主体的纹样(如图 2),图形中被“S”形底切割的两条鱼形快乐地相互嬉戏,一条呈红褐色,一条呈浅橙黄色,色彩分明,有学者认为这象征着男女交媾的场面2。图形中两条鱼处于均衡状态,一虚一实,并且二者一直处于相互依赖、相互追随的角逐状态中。这种形式亦在表达一种情爱的缠绵,或说是对爱情的渴望。笔者认为,这种最早被发现的反转对称的“双鱼”架构,就是一个充满运动张力而又和谐美

5、满的“喜相逢”纹样,它象征着两个生命在旋转中追逐与融合,永无止境地交流和碰撞着真挚的情感。图 1 凤鸟“ 喜相逢”/ 图 2 彩陶纺轮中的“双鱼纹”2. 托“ 形 ”造境 2.1 太极托形“喜相逢”纹样与“ 太极图” 有着密切关系,太极图纹样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俗称“阴阳鱼”。通常认为太极图起源于道教,在唐、五代以后才开始出现,并在宋代进入儒家的经学领域而流行开来3。“喜相逢”纹样的构成形式正是由于宋代太极图的流行而逐步被广泛运用。“喜相逢”纹样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是以“太极图”式为基本骨骼,外形为圆,从圆的边缘出发,一条呈“S”形走势的主线将圆形分成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内部可填充两两

6、呼应的图形。(见图 3) 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原始混沌之气,中国古人认为它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北宋邵雍(10111077)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云:“心为太极”,可见太极的地位与心与人同在。“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变化生成根源的哲理,具有相对统一与和谐的形式美。而这以后,“喜相逢”纹样便以太极图为主要的骨骼形式,发展成中华民族纹样中所特有的吉祥寓意的完形格式,表现为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生动优美的图形范式,其在各种载体表现上进一步发展的“S”形构图则是对太极图形符号这一母题样式的突破和创造。2.2 旋涡造

7、境这种“S”形构图包含了一个基本形式世界上最早产生的纹饰之一“旋涡纹”,它是大自然中充满神秘感的造型之一。许多自然现象和生活当中的事物都是以旋涡的形态出现的,它存在于我们生活里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表现形式当中。在旋涡造型意识中产生的“S”形,是动与静、生与死、阴与阳等二元论世界观的表现,是一种无限循环的运动形态,是无限延续的生命形式4。旋涡纹中根据 “S”形的弯曲程度,可分为小弯、中弯和大弯。很明显“喜相逢”纹样是一种中弯的旋涡纹样,采用中心均衡的“S”式构图,“S” 形的曲度大小决定“喜相逢” 纹样的旋涡深浅效果(如图 4)。除了中国,在古埃及、古希腊等世界各国的古代文明里,都能看见类似“喜相逢

8、”纹样中有旋涡造型的装饰图案。旋涡图形通过“S”形线能把区域平分为二,表现出平等、和谐的美感。旋涡图形在人们的具体欣赏过程中,能够传达出强烈的不断旋转的视觉动势,体现着人们希望生命力绵延不息的集体无意识,并渴望男女间的情欢意爱能够长久不变地保留下去。“喜相逢”纹样就是借用了这种最原始的来自大自然的旋涡纹样创造了一幅均衡、对称的懿美意境。图 3 “太极图” 与“喜相逢” 纹样的关系 / 图 4 旋涡纹中“S” 的曲度3. 以“ 形 ”传情 3.1 圆形情结中国人认为“圆” 是和谐完美的,与中国文化的“天圆地方”中的“圆”即指天、“圆”有“崇拜天”、“信奉天”的意识是分不开的。5“ 喜相逢”纹样圆

9、的外部造型具有中国人所理解的最和谐完美的含义,就如圆形纹样中的一个典型形式“团花”那样,团花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美纹中的圆形纹样,是因为其内含有“团聚”、“团圆” 的美好企盼成分。在古代,“团”就是圆形的意思,它将非圆形物体糅合、揉捏成圆形,或将两个人的情感凝结、凝聚在一起,使之成为不可分开的整体,它包含着中国人所崇尚的“圆”(即“团”)的文化观念,是中国儒家文化“和合”精神的体现,是在变化中求统一的一种人爱表现。在圆的概念中,中国古代学术思想还认为,圆形是表示宇宙基本原理的图形,若把宇宙看作是一个“气场”,在这个假定的圆形宇宙“气场” 里,哲人就可以看清宇宙间的万物。构成法则告诉我们,只有变化

10、而不统一,就会显得散漫、杂乱,只有统一而无变化,便要流于单调、枯燥。从“ 喜相逢” 纹样造型上来说,构成元素的各部分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喜相逢”纹样为了构图形式整体的和谐性,会对纹样内的构成元素作不同视觉效果的变形和夸张,这就必须对不同图案进行妥协和重调,最后的结果便趋于适合的中庸。所以,“喜相逢”纹样所反映出的中国哲学是深邃的,它体现出的和谐统一和爱情圆满更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的中华吉祥文化的图像化表征。3.2 爱情符号 “喜相逢”纹样两两对称纠缠的美纹形式,能传达出“好事成双”、“两全齐美”的美妙情境,代表了人们从现实生活中追求爱情美满的渴望。“喜相逢”纹样对称的两个图形,相互对立

11、又相互联系,是自然万物两极对峙现象的直接观察和体验的现实物化,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汉代大儒董仲舒(前 179前104)曾直接将“阴阳”归结为“男女”:“天地之阴阳当男女,人之男女当阴阳。阴阳亦可以谓男女,男女亦可以谓阴阳。”(春秋繁露循天之道);黄帝内经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现存的大量典籍和文献都证明了阴阳观念的形成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联的,系辞中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周易系辞下第六章)“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周易系辞上第六章)著名史学家周予同先生(1898198

12、1)也曾说过:“在这些文字里,是在用哲学而文学的笔调,庄严地纯洁地描写本体的两性,歌颂本体的两性之性交,赞叹本体的两性之性交后的化育。”6而“喜相逢”纹样这种阴阳对称的结构正揭示了“爱情”与两性的关系,它诞生于先人对生殖崇拜的观念之中,人们逐渐地意识到了男女交媾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而男女相对交织融成一体的阴阳对称的直观体貌样式,最能表达人们渴望子孙昌盛、爱情美满的愿望。所以,“喜相逢” 纹样的核心主题即可理解为企盼生活幸福,追求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喜相逢”纹样以反映男女“爱情” 的形式反复出现,成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近乎仪式化的东西,显现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以“形” 传情的纹样定势。所

13、以,可以肯定地说“喜相逢”纹样就是中国最早的传统爱情符号之一。4. 结语爱情的产生不是孤立的,需要将感知通过视觉物化依附在某些表象上,将精神层面的爱情通过视觉表现便有了“喜相逢” 纹样的产生,对“喜相逢”纹样艺术形式进行分析和解剖,与原始社会屈家岭文化彩陶纺轮中的“ 双鱼纹” 和最早的道家符号“太极图”相比较,推断出“喜相逢”纹样是中国能够最早体现爱情思想的传统符号之一,它的出现与传承乃是我们先民们渴望生命繁荣、祈求生命永存的一种心灵上的呼唤。中国传统爱情符号“喜相逢”纹样的形式美感,能够充分地证明人类从事一切视觉艺术及视觉心理活动,都是缘于追求生命精神的本能性使然。“喜相逢”纹样中从太极图、

14、旋涡纹衍生而来的“S”型双关样式能较好地体现均衡、调和、对称等形式美法则,是我国吉祥传统纹样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喜相逢”纹样中反转对称的形式是贴近人类心灵的一种完美构图,“团”是对称格式不可或缺的载体部分,它还是表现阴阳“ 和合 ”的“圆”的母题。正是由于阴阳二元的相互补充,宇宙万物才得以成立,因此,“喜相逢”纹样不但能反映出传统形态美学的阴阳之美、虚实之美,还能体现中国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律。其爱情符号意义与生命神圣的人文精神内涵一道,共同转化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格式塔(Gestalt),潜存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并对我们民族的艺术乃至审美追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范式影响作用。参考

15、文献1刘相: 开展爱情学研究 ,道德与文明,1987 年第 3 期,第 18 页。2傅小平: “喜相逢 ”纹样与朴素的宇宙图式, 文史杂志, 1997 年第 4 期,第 47 页。3李景南: 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 12 页。4董锦、徐青青:浅析史前旋涡纹样的艺术性 , 艺术探索,2006 年第 2 期,第 73 页。5夏目晶子: 从形式的角度看中国 “团花”纹样的民族文化内涵 ,民族艺术,2006 年第 4 期,第 57页。6何星亮: 中国图腾文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80 页。作者简介杨勇波(1985 ),男,湖南湘阴

16、人,武汉理工大学文学学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硕士,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成员。通讯地址: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大楼 1109-1110 室,412008。电话:13973371920,E-mail:吴 卫(1967 ),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 19881990 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学科。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文化路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处,412008。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ymbol of Love XiXiangFeng YANG Yong-bo,WU We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