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319925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 春秋和乐2、学说:政治学 说:A。“仁”(仁者爱人 ) B。“为政以德”C“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思想中保守一面)】哲学 观点(天命 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所倡 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 为圣人, 历世景仰。(二)老子

2、: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2、学说: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 转化;政治学 说:“ 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补充: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 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出现了对各种问题持不同见解的各种学派,史称“百

3、家争鸣”。(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1)思想: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重民) 性善说(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义利 观:养浩然之气;先 义后利、舍生取 义(重义轻利);(2)影响: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孟子被尊 为 “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2、荀子(1)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2)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被视 作儒家异端 作为战 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

4、”“尚同”(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 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 、“节用”、“节葬”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 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1)“齐物”(2)逍遥的人生 态度(“无所恃”)( 3)天与人“不相胜”(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 是古非今”。今必 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韩 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 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在西汉以后的 1000 多年中, 这种思想与儒家

5、思想互为 表里,成 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 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 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 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 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 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注意: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汲取秦朝 灭亡的教训;经济残败,百 业 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1)无为而治(2)尊重自然规律,反 对盲目行动(3)发挥人的主

6、 观能动性,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 权的必要性。(2)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的需要;(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适应这一需要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 ;君权神授(有利于君主专制);人君 须仿效天道,行仁政。3、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4、新儒学内容: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 施政以德为主,刑为辅5、新儒学的影响:(1)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 权和国家统一和打 击地

7、方割据势力;(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3)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 实行“仁政 ”;(4)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6、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 对于巩固国家 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汉武帝采 纳 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四、宋明理学(一)背景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 治地位受到冲击。 “三教合一”的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 讨新儒学体系(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 “理 ”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 伦理,体 现在人身

8、上就是人性。把握 “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宋朝被斥为“伪学”。 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陆王心学(1)内容: 心即理也 通 过“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 致良知 知行合一(王阳明)(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 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3、宋明理学的评价:(1)消极:用三 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 显人性的庄严。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

9、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 “格物致知”的方法,而 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背景:【政治】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文化】程朱理学导致思想界因循守旧(一)异端思想家李贽主张:(1)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 说和“四书五经” (2)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10、,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倡导经世致用(顾炎武)(1)背景: 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士大夫主张以史为鉴,学术与现实相结合(2)主张: 学 术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 天下郡国利病书 工商皆本(3)评价: 开清代考 证学术之风气 为后世提供重要思想源泉2、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黄宗羲)主张: 揭露专 制帝王的罪恶 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3.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王夫之)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 价: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 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 践1、天文学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殷商时代日食

11、、彗星(1000)、哈雷慧星(670)和太阳黑子(800)记录领先世界世界最早战国 甘德、石申 甘石星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水运浑象仪 比欧洲早 1000 多年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东汉 张衡 地球是圆的 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的长度唐朝 僧一行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元代 郭守敬 简仪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2、数学:时 间 发明者 成 就 世 界 地 位春秋战国 九九乘法口决、度量衡、筹算计算法东汉 九章算术 记载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南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七位 比世界领先 1000 多年3、

12、农学:时 间 作 者 成 就 世 界 地 位南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书元朝 王祯 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博采古今,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 识)4、医学: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西汉 黄帝内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 理论的基础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四诊疗 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东汉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 16 世纪以前的分类法,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5、四大发明:时间 发 明 者 成 就 世 界 地 位

13、西汉 蔡伦(东汉) 造纸术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唐朝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记载的印刷品北宋 毕升 活字印刷 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唐宋 火药 在 14 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 产生巨大的震 动北宋 指南针 北宋时运用于航海;13 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 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1.汉字 起源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成熟 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 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书法: 魏晋以前:秦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汉隶雄放洒脱, 浑厚深沉 魏晋南北朝: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14、特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兰亭序 是“天下第一行书”篆刻: 时代 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特点 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文具改进 王羲之 虚玄灵动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隋 唐 盛世气象颜真卿、柳公权 注重规范法度宋 代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追求个性、有意无法明 代 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强调个性化2. 概述中国绘画的起源、演

15、变过 程起源: 时间 新石器时代; 特点自然、生动、粗 犷、浪漫(彩陶画是杰出代表);战国 时期的 发展: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地位从萌芽走向成熟,构 图精到,主次分明,墨 线细若蚕 丝,画面动静对照。秦汉 :特色 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 态飞扬,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 东汉墓出土的壁画 夫妇宴饮图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代表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隋唐(雍容华贵)代表作初唐,阎立本步辇图 (人物故事画) 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 图(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颇有动感) 从宋代到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 兴起,山水画 兴 起并成为独立画种,更加注重意境明清: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民俗画的发展】宋代:背景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