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一中 2007级 高三学科检测地理试题定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318961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桓台一中  2007级 高三学科检测地理试题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桓台一中  2007级 高三学科检测地理试题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桓台一中  2007级 高三学科检测地理试题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桓台一中  2007级 高三学科检测地理试题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桓台一中  2007级 高三学科检测地理试题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桓台一中 2007级 高三学科检测地理试题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桓台一中 2007级 高三学科检测地理试题定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2 页) 第 2 页(共 12 页)桓台一中 2007 级 高三学科检测地理试题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34 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51分)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 12 题。1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A甲、丁B甲、乙、丙C丙、丁D没有纬度相同的地点2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A6 时 B15 时 C18 时 D21 时海陆差异会造成海洋与陆地不同季节的气压变化, 读沿海地区近地面的等 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34 题。3若甲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则甲地此时的主导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4若甲地为长江三角洲地

2、区,则甲地此时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A寒潮 B泥石流 C暴雨洪涝 D干热风5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人此日感觉稍暖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下图是某天气现象始终日的等日线图,据 图回答 67 题。6. 此年,该天气现象在九江持续时间( )A. 最多 40 天 B. 最多 38 天C. 最少 19 天 D. 最少 30 天7. 该天气现象持续时间过长,农作物会出现( )A. 大风倒伏 B. 渍涝死亡C. 低温冻害 D. 干旱缺水降水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3、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回答 89 题。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网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网A降水量越大,降水变率越大 B降水量越小,降水变率越大 学科网C降水变率与降水量大小无关 D降水变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学科网9关于 a、b 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学科网Aa 地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比 b 地少 Ba 地受西风影响,降水量比 b 地多 学科网Ca 地降水变率数值介于 2030 Db 地降水变率数值介于 4050 学科网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1011 题。10. 形成图中西

4、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A. 风化作用 B. 地壳运动C. 流水侵蚀 D. 流水搬运11. 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在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B. 在 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C. 在地估测出山谷的相对深度D. 在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冻土是指 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东北地区冷湿环境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影响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回答 1213 题 。1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网A连续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部 学科网B岛状多年冻土多分布在森林茂盛的阳坡 学科网C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续多年冻土的南界南移 学科网

5、D连续多年冻土界线明显向南凸出是受山地的影响13冻土的存在,对东北地区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学科网A冻土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学科网B冻土层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 学科网C冻土层抑制河流的向下侵蚀 学科网D冻土层使地基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 学科网第 3 页 (共 12 页) 第 4 页(共 12 页)14读不同人口增长方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网A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学科网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学科网C我国人口增长属于甲增长方式 学科网D乙人口增长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学科网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

6、鄂、湘、赣等 9 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 1517 题。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学科网1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学科网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学科网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学科网16从图上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网A我国中部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 40%以上 学科网B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部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 20%以下D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省份,城

7、市人口比重较高17有关各省区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C江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学科网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 M 地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 1819 题。18. 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 M 地 7 月受下沉气流影响C.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加湿作用 D. M 地 1 月受上升气流影响19.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M 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

8、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C. 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 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读下图回答 2023 题。20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A B C D21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经济发展迅速,占用大量耕地 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22从去年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波及到了中国,结合上图,对于这次危机

9、,下列应对措施可行的是A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B限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耕地面积C取消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 D大幅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台北“中央社”2008 年 11 月 6 日报道,中国千万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受全球金融海 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如下图),据此回答 2324 题。23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工业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业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部门24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应对这次危机的第 5 页 (共 12 页) 第 6 页(共

10、12 页)措施的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核心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A B C D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1990 年和 2008 年比较图,读图回答 2528 题。25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特点的是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规模扩大26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符合 A 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 消费最优原则 D 便民原则27从 1990 年到 2008 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为了缓解

11、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郊区交通更加便利 A B C D282008 年城市规划图中的城市交通网属于A 方格放射式 B环行方格式 C环行方格放射式 D环行放射式下图是使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 产品, 销售于一个市场的生 产企业最小费用模型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 题。29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甘蔗制糖厂布局的最佳区位是AM 地 BN 地 CP 地 DQ 地30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啤酒厂布局的最佳区位是AM 地 BN 地 CP 地 DQ 地读我国某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左图)和该区域土地未来利用趋势图(右图),回答 3132 题。31从 图中信息分析,远期预测该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

12、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平均气温有所提高,热量增加 B发展农业科技,引进优良水稻品种C大气环流改变,降水明显增加 D改变了灌溉条件,变旱地为水田32图中反映出的变化,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农业结构得到大幅调整,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B引起地貌变化的内力作用增强,外力作用减弱C地表径流可能变化,河流结冰期缩短或消失D生态一定得到改善,将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持续发展2008 年 2 月 22 日,国家“十一五 ”规划重大项目西气 东输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该工程西起新疆霍 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 14 个省区市(下图), 项目计划 2009 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

13、年前全线贯通。据此回答 3334 题。33有关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工程建设路线经过我国的三级阶梯B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建设该工程的主要原因C该工程建设路线经过我国喀斯特地貌广布的高原D城市分布是影响该工程管道干线与支线布局的重要因素34有关工程的积极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B改善沿线地区主要城市大气环境 C基本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D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第 7 页 (共 12 页) 第 8 页(共 12 页)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 49分)35. 读“52S 附近某地区的地理事物等值线图”,回答相关问题。(9 分)(1 )比较该区域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3 分)(2)简析该区域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3 分)(3)根据图中资料比较 A、B 两点气温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3 分)36. (12 分)读下列材料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