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317957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 霍邱县中考语文阅卷指导组(执笔:刘圣德、姜敏、涂志伟、张茁、王厚军 统稿:屠志成)一、试题分析 XX 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总体特点是课内外有机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考查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平实中略见新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全部出自教材,主要考查考生的课内古诗词记诵、默写能力。题型分两类:一类是依所给诗句,补出上下句;另一类是默写整首古诗的题型(二选一) 。2.语段综合训练题 选文具有现代气息,贴近现实生活,题目设计灵活、新颖。能够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对常见字

2、词的理解能力。3.名著阅读 注重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看考生是否真正仔细地阅读过,通过对名著细节的考查来反映考生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能够杜绝考生泛泛而读的方法而投机的心理现象。4.语言表达与运用 综合性学习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演讲的选票和快的语言简明与得体等知识点。(二)阅读 .阅读一阅读一为议论文阅读,分值为 17 分,考生一般能得 9分。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这一方面试题第 5、6 小题涉及到。第 7 小题从篇章结构上设题,第 8小题考查标点符号中的引号在文中的作用。第 9 小题要求考生分析画线句子在文的表达作用。命题人从形式到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及

3、品质。2.阅读二 阅读二的阅读材料是散文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散文阅读一直是主观性强,考生理解差异较大,表述答案五花八门,阅读老师觉得难把准标准尺度的题目。本人抽样了不同阅读小组的 420 份试卷,对这篇阅读题作了简略分析。总观起来,这一大题考生平均得分 11.51 分,难度系数 0.50,是三道阅读题中考生得分最低的一题。3.阅读三 第 15 小题考查的 4 个小题重点是常见实词的含义。 第 16 小题 考查对文中的两个句子的翻译。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主要问题在对“晦”字的翻译不准确。另外判断句式大多没有译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主要问题是没有准确译出“集”的

4、意思,大多考生把它译为“聚集” 。不少考生也不理解“锦鳞”在文中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本题 4 分,平均得分 2 分。 第 17 小题 考查概括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看清“概括”二字,只是摘抄了文中部分写景的文字,即使有此考生概括了也不够准确。由于可以看出,考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题 4 分,平均得分较低,约为 1.5 分。 第 18 小题 考查初步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三个空格的填写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抓得都比较准。不足之处是在摘抄“写人的活动的语句”时摘抄内容较多,把写景的句子也摘入其中。 本题 3 分,平均得分 2.7 分。

5、(三)写作 本次考试,作文题是材料加半命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体不限,内容可写自己的经历、见闻,也可写感悟、认识,不少于 500字。从材料看,内容是变中有不变;从文题看, “不会变的是_” ,要补充的词或短语,一定要紧扣“不会变的”这一关键,否则不符合要求。例如“亲情” “友情”“父母之爱” “真理” “爱国情怀” “坚定的信念”等,都是符合要求的。若补上的是“知识” “岁月” “日子”等,就不符合要求了。从内容要求年地,要么写亲身经历,要么写所见所闻,要么写感悟或认识,不管写什么,议论中心或叙述主题既要明确,还要符合补充完整后的文题的意思,否则是不切题的

6、。 总体来说,作文题目简单,且提示清楚,考生容易把握,内容要求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考生思考空间大,容易审题和写作,是一次成功的命题。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古诗文默写情况(1)错字、漏字(句)现象严重,添字情况较少。如:凌(临)绝顶 渐(溅)欲迷人眼蜡(腊)炬(烛)成灰泪始(使)干生(身)前身(生)后名夕阳西(夕)下月如钩(钓)锁(琐)清(春)秋天涯(崖)还有将“是离愁”一句忘了的。 (2)不注重审题 补写名句题为八选六,有的考生不知道选择,前六题中有的拿不准的也写了,八句都写出了,可是前六题错了两个,丢了分实在可惜。 2.语段综合训练题 (1)考生不(会)使用字典“荟萃”

7、的“萃”字注音, “联 mi”的“mi”对应的汉字,考生不查字典,随意就写。 (2)关键处错误 将“萃”的注意为“ci”或“chu” ,将“对仗”写成“对丈” ,将“举世瞩目”中的“举”意思解释丢了。 3.名著阅读 所考的是水浒和童年 ,考点细化,如果没有真正读过原文的考生很难答对。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张冠李戴或一知半解而随意答题。如:及时雨、聚义堂、黑旋风、梁山泊、水泊梁山等。4.语言表达与运用 学生不能依据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语段。尤其是第(1)小题的仿写,有的考生连最基本的句子形式都写不出来,有的写出的内容却风马牛不相及。如“您不是小鸟,却给我们飞翔的双翼” , “您不是画家,却描画出我们生活

8、的色彩” 。第(2)小题考生抓不住材料与主题(论据与观点)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能选对,却说不出充分(或准确)的理由,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3)小题,学生对简明与得体抓得不实可能源于平时理解不清、学得不实有关。 总之,本大题注重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和语文能力,够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一大部分。 (二)阅读 .阅读一第 5 小题 要求学生找出的中心论点(分值 4 分) ,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找出。答错的学生往往不能站在全文的高度思考,只看某一段,从而导致丢分。 第 6 小题 让学生概括事例论证的内容(分值 4 分) ,大约有 1/4的考生能得满分,很多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准确

9、,帮不能得满分。 第 7 小题 从结构上设题(分值 4 分) ,大约有 1/3 的考生得满分。学生丢分主要表现在不理解这两个句子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随便回答。另外,关键词书写出现错别字(如“承上启下”中的“承”写成“呈” , “启”写成“起” ;“过渡”中的“渡”写成“度” )也要适当扣分。 第 8 小题 考查引号的作用(分值为 2 分) 。引号主要有四种作用:一为引用,二为突出强调,三为讽刺否定,四为特定称谓。不少考生不能把标点符号的作用放在文中来理解,以致失分。 第 9 小题 让考生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分值为 3 分)。主要考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赋

10、分点三点,一点一分。考生答得不全,很难得满分。 由以上分析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分析一篇,要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质。 2.阅读二 第 10 小题抽样情况:该题平时得分为 1.83 分,难度 0.45。 答题举例:考生答“接着写”一问时,基本上都能抓住关键词“大白马”或“烈性马” ,答题情况较理想。答“最后写”一问时,部分考生抓不住“与白马” “作别”两个关键词,造成丢分。也有少数考生由于表述语言偏误,造成一些丢分。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的能力。为降低难度,命题者将全文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的提

11、供给了考生,这实际是将段落的起止和段意归纳给考生提供了暗示和示范,该题十分精巧,也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 第 11 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 2.98 分,难度系数 0.75。 答题举例:学生语言表述五花八门,答案要点缺少条理和层次,大约只有四成考生分条答题,语言表述不完整。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从中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但由于本题设问宽泛,文中相关大白马的种种外在、内在表现,均可视为正确回答,故本题得分较高。该题暴露出平时教师对学生规范答题不够的问题。 第 12 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 0.99 分,难度系数 0.25。 答题举例:该题两问,一问用意,二问分析。很多考

12、生回答将两问混在一起,回答笼统、空泛。在回答“分析”一问时,也未能将“围栏狭窄”和“草原死寂”的答题点分开来作答。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对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理解。此类“炼字”题对初中考生具有一定难度。许多考生仅凭对文本全文感觉作答,而不能将这些词语返回文本,并结合上下文意深入思考,故多数考生的答案都较宽泛和空洞。加之平时缺乏应有的答题规范指导,答题时不能一问一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第 13 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 3.05 分,难度系数 0.76。 答题举例:有一半以上的考生直接从文本中摘取语句作答,答案明确,得分较高;少数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作答,千百万得分要点一部分疏漏掉了;

13、极少数考生因未能理解文意而错答。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对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答题区域明确,答题要点集中,考生只要能准确找到答题区域(段落) ,基本上就是找到了答案,所以该题难度最小。第 14 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 2.68 分,难度系数 0.67。 答题举例: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明白原句比改换句效果好,但说不清具体的理由。只有少部分考生知道在回答“为什么”一问时,从艺术手法和作用两个层次组织答案。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对中语言(包含修辞和句式)的理解。多数考生从语感出发,能够发现原句比改换句效果好,但不能从修辞和句式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也说明初中阶段学生对语法常识的陌生,更谈不上熟

14、练地运用了。 3.阅读三 第 15 小题就词性来看, “暝”是形容词, “芳”是名词, “一”是副词, “把”是动词。就得分情况看,对“长烟一空”中“一”的解释错误较多。 本题 4 分,平均分为 2.5 分。 第 16 小题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主要问题在对“晦”字的翻译不准确。另外判断句式大多没有译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主要问题是没有准确译出“集”的意思,大多考生把它译为“聚集” 。不少考生也不理解“锦鳞”在文中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本题 4 分,平均得分 2 分。 第 17 小题 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看清“概括”二字,只是摘抄了文中部分写景的文字,即使有此考生概括

15、了也不够准确。由于可以看出,考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题 4 分,平均得分较低,约为 1.5 分。 第 18 小题 三个空格的填写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抓得都比较准。不足之处是在摘抄“写人的活动的语句”时摘抄内容较多,把写景的句子也摘入其中。 本题 3 分,平均得分 2.7 分。 (三)写作 从得分情况看,一类卷占 1%,二类卷占 25%,三类卷占53%,四类卷占 12%,五类卷占 1%。从内容看,多数考生审题准确,切题,中心较明确或基本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具体或比较具体;从表达方式看,多数考生不论是议论、抒情,还是记叙,运用得都较好,作文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语言通顺。从抽样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好,其特点是:内容切题,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表达方式运用得好,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我们也发现了少数,内容不切题、不具体,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且语病较多,有的甚至没写成或只写了几十字。最为突出的是审题不准而造成的不切题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