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317730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高层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某高层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某高层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某高层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某高层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高层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层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 录一、工程概况 .2二、施工部署 .3三、技术准备 .4四、材料准备 .4五、施工现场要求 .5六、外协工作要求 .7七、混凝土搅拌 .7八、混凝土浇捣 .8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0十、 底板混凝土的温度监测 .11十一、施工组织 .12十二、安全文明生产措施 .12十三、附图及附表 .132某高层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 工 方 案一、工程概况拟建的*项目,包含住宅(自编号 1-1、1-2 栋) 、地下室(自编号 01) 、住宅(自编号 2-1、2-2 栋) 、商业(自编号 S-1) 、地下室(自编号 02) 、商业(自编号 S-2) 、幼儿园、垃圾收集站各工程,总建筑面积 994

2、87.99 平方米。该工程位于*号,建设单位是*地产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是*有限公司。住宅(自编号 1-1、1-2 栋) 、住宅(自编号 2-1、2-2 栋)均为 32 层,楼层高度首层 5 米、2-32 层均为 3 米,从地面至女儿墙的高度为 98 米,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地下室(自编号 01) 、地下室(自编号 02)位于高层住宅的下面,均为 2 层;地下室层高:负二层 3.7 米,负一层主楼部位 5.4 米、其余3.6 米。商业(自编号 S-1)位于场地东侧,总高 2 层、局部 1 层,总高为 9 米、首层为 5 米。商业(自编号 S-2)位于场地西侧,总高 9 层 45 米,楼层高度均

3、为 5 米;框架结构。垃圾收集站处于商业(自编号 S-2)和住宅(自编号 1-1、1-2 栋)之间,为单层建筑物,高度 5 米;框架结构。幼儿园位于场地西南侧,共 3 层(局部 4 层) ,楼层高度均为 3.9 米;框架结构。地下室(自编号 01+自编号 02)每层建筑面积 13082 米 2,底板面相对标高-9.10 米。高层住宅塔楼筏板基础厚度 1.8 米,其余地下室底板厚度 0.45 米(非塔楼部位柱下独立基础厚度 1.3 米) ;整个地下室底板采用后浇带划分成12 区,总砼量约 11686 立方米。筏板基础及底板均采用 C35、S8 混凝土浇筑(参见附图 1) 。由于筏板基础厚度及面积

4、均较大,为保证其施工质量,需对筏板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养护等工序作出适当部署,特别要处理好混凝土浇筑、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对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3二、施工部署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是本工程的特点。为此,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足够的机具设备,确保筏板基础混凝土浇捣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本工程筏板基础、地下室底板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施工按以下总体安排:模板:深度 850 内独立基础模板采用砌筑砖模(其中 0400 深段 180 厚, 400850 深段 240 厚) ;深度 1350 内筏板基础外围采用砌筑砖模(其中 0600深段 240

5、厚, 6001350 深段 370 厚) ;后浇带采用快易收口网+夹板+支撑或拉结(另见安装图) ;450 厚底板外围采用砌筑 240 厚砖模。电梯井、集水井砖模,01000 深段 240 厚, 10002000 深段 370 厚, 2000 往下深段 490 厚。砖模采用 MU10 实心砖、M7.5 水泥砂浆砌筑。对深度、长度较大的直墙砖模,每隔 300高应在水平灰缝砌埋 28 通长钢筋以增加刚度。砖模具体做法由现场实地确定。注意砖模外围的空隙应采用砂质土分层夯实(或填砂冲水灌实) 。后浇带等的外露模板因考虑保温养护需暂缓拆除,电梯井、集水井内可灌满水养护。混凝土泵:采用 3 台 HBT60

6、 拖泵(或其中 1 台为车泵) ,每台供应量约60m3/h ,实际施工时要求 3 台泵的砼总供应速度必须达到 100m3/h 以上。混凝土浇筑顺序:10 区9 区4 区3 区12 区11 区8+7 区2+1 区6+5 区。优先浇筑高层区是考虑到其需有较长的保温养护时间、且上部工程量多。如 12 区、11 区的施工条件优先具备时可先进行施工。每区浇筑时间:10 区、9 区、4 区、3 区每区 1820 小时;12 区、11 区各约 18 小时;8+7 区、2+1 区、6+5 区各约 8 小时。混凝土泵机设置位置:原则上要做到泵管尽量短(最好不超 150 米) 、场地能停放多辆砼搅拌车。综合考虑现

7、场条件,浇筑 3、4、9、10、11、12 区时,在 2、7 区位置设 1 台地泵或泵车,为此,2、7 区的土方挖至将达设计标高时应暂停下一工序的施工,其场地暂作为摆放泵车、搅拌车行走之用,同时基坑边应暂留行车坡道。其余 2 台安放在工地西面工地门口空地内,泵管自西向东布设至浇筑区(参见附图 2) 。为便于搅拌车停待、周转,工地门口的空地应尽4量腾空。筏板基础控温办法:内部采用埋设钢管通水导热降温;露空的外侧表面采用覆盖保温(70mm 厚麻袋) 、上表面采用蓄水养护(周边依据蓄水深度砌筑120 厚灰砂砖墙拦水。具体蓄水深度要据测温情况确定) ,蓄水养护时间长短依据测温结果具体确定;上、中、下采

8、用测温监控。三、技术准备1、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5、抗渗等级为 P8。2、施工前必须做好混凝土的试配工作,确定配合比及各外加剂的掺量。3、编制专题施工方案,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既定的施工方案及有关要求。4、测温工作准备:本分项工程混凝土一次浇捣工程量较大,为防止混凝土水化热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对混凝土水化期间进行测温,以指导混凝土的养护。5、做好交接检、专检及技术复核工作,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必须认真做好交接检、专检、技术复核检查工作。对墙柱插筋、预埋件、集水井等做好技术复核工作,确保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四、材料准备1、经混凝土搅拌站进行试配

9、,本工程筏板基础混凝土原材料拟采用:水泥:Po42.5 矿渣硅酸盐水泥,或 Po42.5 低热普通硅酸盐水泥(但一旦确定后,水泥品种要保持一致,中途不得改变) 。粉煤灰:采用二级粉煤灰。细度用 0.045mm 方孔筛过筛筛余量不大于 45%;标准稠度用水量不大于 58%;烧失量不大于 12%;二氧化硅含量不小于 40%;二氧化硫含量不大于 2% 。碎石:选用 540mm 连续级配的花岗岩碎石,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含泥量不大于 1%。砂子:采用细度模数 2.63.0 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1%。5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采用 60 天龄期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设计指标,坍落度 120

10、160mm。进行 60 天强度的试配同时要求进行 28 天强度的试验。混凝土用外加剂采用泵送剂、缓凝剂。要求砼到场后初凝时间要达 6 小时。以上各混凝土的原材料根据配合比及本分项工程混凝土量由混凝土搅拌站一次准备齐全。2、混凝土供应量要求:供应量确保每小时不小于 100 立方米。3、混凝土输送泵要求:本次筏板砼浇注考虑配备 3 台 HBT60(或其中一台为泵车)混凝土输送泵,一台 HBT60 型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能力可达 60m3/h,输送过程中考虑到混凝土输送的各种因素每台实际输送量按 33m3/h 计。为防止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另应联系供应单位为本工程施工备用输送泵。4、混凝

11、土运输车辆:由混凝土搅拌站根据自身的生产和运输能力、路途远近、道路交通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5、振动棒:直径 50 毫米混凝土振动棒 15 台,平板振动器 1 台。磨浆机 1 台。6、混凝土测温:混凝土测温仪器及有关配套用品由采购部门负责落实。需在混凝土浇筑前埋设的热电偶及测温线应按规定埋设好。拟采用的测温仪器为 JDC-2 建筑电子测温仪,配套的预埋式测温线长度有 0.5 米、1.5 米、2.5 米三种。五、施工现场要求1. 底板钢筋绑扎完成,预埋件及避雷接地焊接完成。底板钢筋绑扎工序应经:班组自检-项目质量检查员专检-监理及建设单位隐蔽验收检查完成。各专业工序复核检查完成。2. 墙、柱插筋的

12、位置确定必须在底板钢筋上层筋上根据测量控制网放出墙、柱边线,并在钢筋上用红油漆标注。墙、柱插筋绑扎完成,剪力墙板插筋用梯字筋固定好,柱子插筋用柱子定位框固定好,特别强调墙柱插筋定位箍检查和框架柱插筋垂直度检查(最好设定位箍筋+点焊固定)。3. 墙、柱插筋上根据标高控制点标出底板浇筑标高,在上层钢筋网上加设标高控制点,标高控制点用短钢筋头点焊于底板上层马凳支架钢筋上。标高控制点的间距不得大于 2 米。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标高控制点移动,6由项目专业施工技术人员在浇筑过程中用水准仪跟踪复核混凝土浇筑标高。4. 墙、柱插筋放线、绑扎及标高控制由项目专业施工技术员和项目质检员进行复核,经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开盘浇拌混凝土。5. 导热水管按要求布置:10、9、4、3 各区筏板基础在钢筋绑扎中后期布置导热水管。导热水管采用 DN25 薄壁给水钢管,分上、下 2 层蛇形布置:上、下层互相垂直,下层距板底 0.80 米、上层距板底 1.30 米,周边距混凝土侧面 0.5 米。每层水管的水平间距 1.0 米(导热水管布置参见附图 3) 。导热水管设置完毕,要试运行,经检查正常、能通水且不漏,才可浇筑砼。6. 测温线埋设:温度监测布点要兼顾“均匀布点”与“重点布点”的原则。基础在钢筋绑扎完成、浇筑混凝土之前,设置测点。每个监测点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