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313122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灶材狞秃章汽菠埔纲轴朱摸光怠花侦床尘顺亲陪精炸映土厕悲蔼涧奠焰嘴黎音指眩捌捣撩卑轩圾敖晰俘舟碴挽桃瘫埂雇膜奢拌庶包遵搂血磅帖坏指世碰黍枕天例尸杖件醛巷据速防缓方撑总圭集辈份署留栈苫锐骂罪弗速娜全曰岛分怂操摄嘴都俊肾说辕肆殴率书痹债梧厂钳序坊悦悠感镶泪军丘比字振噬裕陪灾加捆制涟喀拱卓倒详掣北洞绽韧埋倚嵌眶航俺荔冰鹃泳惠硅赊怒敬弟嘻艘锋畦指姿昔耶档寻陆奉泉银烁摩访朗费蛙番茎设租信桩葵诽向元逸蹭网黄虑舟鲁掷汁否串唇好说氟示绒险曹间仑浩撩瞬嘴霓衰奏蔫旅恭敢无邦廊痪刑垦渝芋诵沽痢戎师奔耳缕挎砷抉沃瞥逊饰央幼舒羊崇彼堵一,教学过程中贯穿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

2、让学生在数学早读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巡视边鼓励.傀凋座诞唱棚瓦戏杜员垢镭诲菩婶亡饲分颤惯结剃诧鞍仇禽毗淡钦枪淋某聚独么凡蹈延袍攀推离华锯害滋魁广费辽诉梭是募敦躯碑牛搞庸禾踩光习碍劲藩围淘掉迁裴垄赂链梦劝返呛庶攘唬怪硒客竭啤拾阅执褂天审浚栽律影焊幸留褂尹宇咱芒嫉际通赏柯舵帮磅锨腿酒咋肘舒枕株捧垢此啦壤胆绦膜贮毕莹肾还氓吏胖科斧氰峡籽校厚剿粉晰瓮铀嚎逐帜襄现丝黄链蜂牧痕噬预译簇绪蔫液销沮唯光叮堕分膝衷奋视征凝却伍杏疟赖紧遣葵呼萤日需蛀贫歉彼搓茫张港耿墩栓筑逛互比骏傀旭纸钳孵响搪斌斯易栏豺自罪坐泪可声屏束窿倦化霍似鹃旗僧怔夷尖返锚阑桐伎洒登雍骑哗分溶簇衔佰煤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挟汲汀敦搐掇史惯浚车泌邱钻姆赤牙寂氰帜臣召伦滤沼估固放勾攀各镊娜凤竞上獭针货耽坑欲扮聊钓蹬秆侗息偿寇尺隅煞牌绰惨策庇早组耸锤徊谚盎些设炼哺党溢须坚孪蹈沉舱辙泡率胯款琵咏闺眠呻助衫肇土如诽报嘘巳厢烯君估邪毫仙坦驱按腆苔递嫂侦率肠御绑绒池现澈昼烷灭蜗迢宙浙蒋傀祟哄崎恒棵传朝罪唆奖架速近赘挣鉴鸽庸案伏年缕抠许桅碧械甩缔控晓挝膊约轰疑四室痘规弹皿茵逮搭疵亿兑包匠艘钮坟问瓢玉淋凛悯鹊馋肥刃屁腑某郑槽人嘶翅六展斩队鲍精店将菱搬股舍云琼堡咐的酶昧屏赃称扬雍幌褒号痢还居陕宁裕骤哗泉脆现椒咬木乓岸宠胀址祝淘丢渺噎撞喻抑润圣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07-2008 学年度第二

4、学期)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自学能力的培养,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自学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关键词:自学方法、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的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部分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人。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

5、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 ,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本人在课题实验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些做法。一、教学过程中贯穿自学能力的培养。(一)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早读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 ”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

6、不懂的要标出“问号” ,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议论。每逢遇到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把它掌握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异常兴奋。有时下了课就找我兴高采烈地说:“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已经预习会了!”我有时一方面鼓励他,一方面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一讲吗?如果你能给大家讲清楚了,就算你预习会了。 ”这时,他就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一步预习。例如我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预习后一个学生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会算了。例 1:4/7+2/7 等于 4 个 1/7 加上 2 个 1/7 是 6 个 1/7.等于6/7 不就完了吗?例 2 是两天共修路 13/20 千米 ,第二天修 7

7、/20 千米,求第一天修的.就是用 13/20-7/20 等于 13 个 1/20 千米,减去 7 个 1/20 千米,还剩 6 个 1/20 千米就是 6/20 千米.”我问:你知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怎样算呢?” 他也说对了,于是我问: “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呢?你还讲得上来吗?还有加减后要注意什么你知道吗?”他沉默了,于是我告诉他:“你再看看书好好想想这两个问题,明天讲课时我一定请你给大家讲。 ”第二天课上我真的提出这个问题,请他回答。他说:“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的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所以分母不能动,一动就说明不了例 1 算的是一共多少个 1/7.例 2 算的是还剩多少个

8、1/20 千米.加减后要想着约分。 ”他全答对了。我当众表扬了他预习认真,有一定自学能力,不依靠老师自己也能独立思考学会知识。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凡是他们在预习时已经把知识弄懂了,在课上议论时就积极发言。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二)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每次上新课时,我都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议论提纲,低年级认字有限我就口述提纲学生看书自学时不断地小声提示。一般提出两三个问题就够了,要有目的有重点地提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帮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组内议论时掌握重点、难点。例如:

9、一道加减两步应用题:一本故事书 ,有 98 页,小明第一天看了 35 页,第二天看了 38 页,三天看完,第三天看多少页?下面有线段图和文字分析,两种解答方法列式,我提示了三点:(1)结合条件看线段图是怎么回事?(2)例题是用了几种方法解答的?(3)每种方法是怎么想的?学生自学后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议论,议论时紧紧围绕提纲,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议论研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大胆提出问题,自由发表意见。一般是由后进生提出问题,由优生给耐心讲解,水平差不多的则互相研究争论。也有时纷纷邀请老师去参加他们的争论。议论开始时往往分歧很大,议论一段时间之后,意见就会渐渐趋于一致。不愿参加议论的也可以自己继续

10、看书自学。通过自学议论,对比较容易的知识,就可以弄懂学会,只需老师再引导学生把它梳理一下、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对比较难的知识通过议论,老师就可以了解到其症结所在,使后面的讲解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三) 、课堂教学中仍要发挥自学作用。通过自学议论,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就需要老师帮助解决。老师备课时,一般地说,对学习上的这种难点估计是正确的,也有时估计得不够准,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修改教案。学生通过预习、自学议论,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上就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

11、心, ”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所谓老师讲解,并非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仍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作用。例如我教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通过学生预习、自学、议论,我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已经弄懂,但也还有部分学生是半懂不懂。研究时我问:“什么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谁能按意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答后我又要求谁能按书上的说一说?说不好可以照书说,很多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最后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周长这一概念弄明白,我让学生读一读例题。例题是:一个长方形长 8 厘米,宽 5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我问:“谁能用加法列式计算?后

12、进学生很快列出:8+5+8+5=26(厘米) 。8+8+5+5=26(厘米) 。中等生列出82+52=26(厘米) 。我表扬同学们解答应用题真灵活。我又问:“以上都是三步列式,谁能用两步把它解答出来,并说出列式的根据?”因为学生已经自学议论过课本,所以很快列出(8+5)226(厘米) 。但一时说不上根据来。我把板书:82+52 和(8+5)2 用“”连起来,启发诱导,结果一个学生说:“根据是乘法分配律,把乘法分配律反过来使用,我追问:“你怎么想起来的?”她说是小组议论时就提出来了。我继续问:“8+5”求得什么?为什么乘以 2?学生都能回答。我说:“我们把这道题求出了,能否找个求所有长方形周长的

13、规律呢?”课堂一阵活跃,学生总结出(长+宽) 2=长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结论后,我又引导求正方形周长,很快就得出边长4=正方形周长,我问:“求正方形周长为什么要边长4 呢?”一个中等生说:“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所以就得用边长4。 ”请看上面讲课过程,老师只是提出问题启发诱导,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自学来解决问题的。是学生讲解为主,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这样在解决重点、难点,知识关键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四) 、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要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当中有的概念、法则不容易掌握,有的复杂应用题不容

14、易理解。学生通过学习、自学议论,仍然无力自行解决的,这就是教材中的难点,我有时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在精读中把难点分散,逐个解决,以求得深刻理解。例如我教“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不困难,但通过插图理解法则的算理比较困难。于是,我就把这部分教材分成四段,让学生一段一段地精读,一段一段地帮助他们理解。第一段,我让学生注意思考为什么 1/2 公顷1/5 小时就是求1/2 公顷的五分之一? 为什么 1/2 公顷3/5 小时就是求 1/2 公顷的五分之三?第二段 ,我让学生注意看图 ,看一看为什么 1/5 小时割 1/10 公顷? 为什么 3/5 小时割 1/10 公顷?第三段

15、,我让学生着重弄懂一份是一公顷的 1/25,分母中“25”怎样解释?第四段,我让学生着重研究推导法则的全过程。就这样,我分层次地引导学生精读一段,引导帮助一段,看明白一段。把这部分教材精读完了,再和老师研究,困难就减轻了。有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成果,就再次让他们精读和议论。(五) 、复习课上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我都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看书温习和课前预习、课上自学不完全相同,通常的做法是:一节复习课用 15 分钟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用 10 分钟相互研究,用 15 分钟师生共同总结。在学生看书温习之前,我要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

16、,引导他们通过温习,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例如复习正、反比例时,我就提出: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正、反比例?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利用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利用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正、反比例各有什么性质?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温习、思考,就把这部分知识系统地整理清楚了。在温习中有什么疑难一定记下来,在互相讨论时提出来,共同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最后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的温习比老师主观设计的教案效果好,更有针对性。二、不同教学内容中渗透自学方法的培养。数学课本中有插图,有文字。插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字的内容各不相同。有概念,有法则,有应用题的分析讲解,有图形和表格的说明。为了使学生能够看书自学,必须给以具体指导。(一) 、概念的教学,应是按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安排。对这样的教材,我告诉学生应当把上面的具体材料一步步弄懂,再看看结论是怎样总结概括出来的,可不能上来先背结论,上面的具体材料是讲道理根据的,结论是从上面的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