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小升初升学考试的专题调研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30694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改革小升初升学考试的专题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改革小升初升学考试的专题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改革小升初升学考试的专题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改革小升初升学考试的专题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改革小升初升学考试的专题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改革小升初升学考试的专题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改革小升初升学考试的专题调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改革小升初升学考试的专题调研小升初考试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尽管这些年本市初中招生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入力度,但家长“择校热”依然没有降温,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在保障人人“有学上”的任务基本完成后, “上好学”的问题逐步凸显。因为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和未来发展的重视,导致家长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一位家长说得很直白:“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当下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形势这么严峻,不愿也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

2、。 ”在这话的背后就是一整套逻辑严密的推理:好学校好老师多好升学率好大学好工作(好薪酬、好地位) ,这样,在所谓“社会竞争”中孩子就成功了。这就是择校的本质。据我们调查,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时间过长、在校时间过多、睡眠时间过短、体育活动时间太少、作业量过大、考试频繁、提高班特长班过滥等问题,学生成了“读书虫” ,出现厌学、自卑、内疚、自暴自弃、消极厌世等情绪,并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过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儿童少年的童心与乐趣,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严重影响着广大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制约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来自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家长等多个方面,其中由升

3、学考试带来的“择校”压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课题组通过听取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座谈和走访,对“小升初”升学考试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 “小升初”升学考试的现状与分析近几年为了给小升初降温,各地在招生录取环节多次改革,例如,北京从最初统一考试,到后来渐次推行就近入学,再之后借鉴香港做法,引入电脑派位,如今,形成了划片分配、电脑派位、推优等多种方式并行的招录格局。各地“小升初”升学考试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比较普遍的是以下几种:1、考小卷方式是:市重点中学单独出卷考试选拔优秀学生。和其他几种升学方式相比,这是学生、家长意见最少的方式。把天赋超群的孩子选出来“因材施教” ,从

4、结果看,这种选人方式是有价值的,但代价却也是很大的,对家长择校更是推波助澜。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目前我市还客观存在着重点高中的初中部。市教委从 2007 年开始,对这类初中采取推荐保送或招生指标定向分配的方式。 “考小卷”进一步强化了“重点校” 、 “非重点校”区分。二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选拔考试的内容几乎全部是课外知识,小学生需要上课外班才行。而每个学校又有不同选人标准,有的要求奥数好,有的对英语要求高,还有的要求全面发展各科要均衡。为了多“碰”几个学校,孩子只好都学,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更让人痛心的是,每年被市重点中学录取的孩

5、子,约 600 人上下,而参与其中的孩子在万人左右。被录取的孩子,学的这些东西以“敲门砖”的方式发挥了功效,而对于没被录取的孩子来说,用童年时光换来的知识,在他们未来学习中即使能有些作用,代价也未免太大了。2、推优方法是:每所小学每个班级给出推优名额,得到名额的学生参加推优,相对应的推优中学都是重点中学。因而,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这种方式都格外看重。出台推优政策的目的,一是给成绩较好的学生一个选择优质学校的机会,二是给优质资源校提供一个获得优质生源的合法渠道。从实践看,这样的目的,已经实现。而且,推优比例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我们认为推优做法的问题在于,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均衡发展原则,而生源均

6、衡,是保证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优质资源学校每年“掐尖”把优质生源挑走,对于其他公办学校不公平, “均衡”从何谈起?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比该不该推优争议更大的,是推优的标准问题,市三好,区、校三好,获奖情况等,都是推优的条件。其中,三好生是最“硬”的一项指标。由于目前学生成绩不公布分数,只看等级,班上可以参选三好生的孩子可以占到 80%。在成绩没有区别的情况下,学生的人缘好坏就成为孩子投票的重要依据。为了评三好生,有的学生送礼拉票,一些家长也加入其中, “教育”孩子如何讨好老师。当招生指标分配到学校后,社会的注意力会集中到学校,甚至班主任身上,学校的推荐标准和程序必须科学,推荐步骤必须透明,应

7、经得起社会和家长的监督检查,让全体学生及其家长心悦诚服,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诚信机制和监督机制是保障推优工作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3、派位方法是:每所小学有几所“对口中学” ,通过电脑随机抽取,决定上哪所学校。按照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方式,即小学和初中除了招收特长生学生外,要按照学生的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取消小学升学考试政策的初衷原为减轻小学生负担、减轻升学竞争,但结果反而极大加剧了小升初阶段的择校热。但凡家长有一点能力的,都会给孩子选择好一点的学校。电脑派位变成了弱势家长的没有选择的选择。有的家长说,电脑派位就像是在买彩票,对孩子能否“中奖” ,谁也没有信心。有专家认为,升学

8、以前靠成绩说话,现在靠运气说话,这不仅给家长们造成了心理压力,而且对孩子们的成长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更可怕的是,电脑派位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一个自己不能主宰的事情上,宿命论的思想有可能从小就在他们的心底扎根。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杨东平教授表示:“电脑派位和就近入学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在上学区域内,学校的教学资源与质量大体均衡,但中国实际上还不具备这个前提条件。 ”二、我们的思考和建议是否取消小升初考试,是长期困扰基础教育的难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部门在制定小升初政策时,首先要考虑到这项工作的明确性和稳定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9、认识到位,把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新的义务教育法修改以后,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任务,也就是要转向人民教育政府办。当前由校际之间差距引发的“择校热” ,就是教改中亟待解决一个突出问题。目前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跟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领导要提高认识,要放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来认识,这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按照国家和市委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要求,以适龄儿童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2、明确政府责任,把升学考试改革作为办

10、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任务“择校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先是重点学校制度凸显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后是“应试教育”催生了择校的追逐,最后是“教育产业化”炒热了择校浪潮。消除择校,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是不能解决的,需要进行综合治理。政府的决心和行动是消除择校现象的核心环节,也是升学考试改革是否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政府应当以对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确立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切实减轻其负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下定决心改变现状。通过法律约束和政策引导,做减负工作的引导者。可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端正对政绩评价考核的认识,避免以各项升学指标作为评价下一级地方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11、的唯一标准,更不应硬性分派升学率指标,以免导致各区、校际间的不良竞争,加重下一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和教师的压力,最终间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切实将关于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作息时间、阳光体育运动等的政策落到实处。政府应利用政策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干预或禁止新闻媒体对学校升学率等方面的炒作和过分宣传,不制造“应试”氛围,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舆论环境。3、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择校的核心问题还不是办学条件,而是教师资源,在当前的录取制度下,家长择的是老师,因此教师队伍培养建设非常重要。如果优秀的老师足够多,绝大部分学校教师力量足够强大,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

12、择校压力。要真正做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国外很多先进经验很值得借鉴。比如日本的校长教师大轮岗制度。日本的教育法规规定: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 5年。这个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全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均衡一致。他们中小学教师都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公立学校的教员属于国家公务员,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校间师资轮换和调整。没有重点学校,自然也不用特意择校。教育部提出力争在 2012 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 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市教委能否在一个区域中搞一个教师流动试点,既然区域内教师工资都已统筹,学校现代化建设也都基本达标,

13、校际之间的差距也就缩小了,这样对于教师流动也就没有太大障碍了。4、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坚持在积极探索中促进和实现招生改革一些人认为只有统考最公平,但是,统考选拔有违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给义务教育带来了无序竞争的种种恶果。在“考试择优”和“促进均衡”的抉择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首选均衡,不能以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为代价,在义务教育阶段为考试择优推波助澜,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均衡教育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共同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坚持在积极探索中促进和实现招生改革,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禁止一切政治性的行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和用人理念,促进社会人才观和用人理念的转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各种媒体,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发展潜能,给予合适的期望。鼓励孩子多参加同龄伙伴的游戏,让其在真实的生活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使其个性得以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