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岩土工程实用手册

lizhe****000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8MB
约43页
文档ID:31271663
岩土工程实用手册_第1页
1/43

岩土工程实用手册一、岩土工程勘察分级(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工程重要性等级 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划分标准重要性等级 破坏后果 工程类型 分类 层高(m) 层数 对建筑结构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一级 很严重重要工程(甲级高层建筑及高、多、低层重要建筑)二级 严重 一般工程(≥7 层建筑)三级 不严重 次要工程(≤6 层建筑)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3~69~1224~60>601~23~78~20>20竖向荷载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水平荷载水平荷载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4)地形地貌复杂;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地形地貌较复杂;5)基础位于地下水以下的场地1)抗震烈度等于或小于 6 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3)地质环境基本未破坏;4)地形地貌简单;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注:1、从一级开始、向二级、三级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2、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规定确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1)岩土种类较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2)除本条第 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2)无特殊性岩土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备注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 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表 3.0.1 建筑物安全等级      (JGJ7-89)设计等级 建筑和地基类型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建筑类型甲级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30 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体型复杂,层数超过 10 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和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及,20 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体型复杂的 14 层以上高层建筑,圣地形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单桩荷载在 4000KN 以上的建筑物。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二级 严重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三级 不严重 次要的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ƒak(k p a) 60≤ƒak<80 80≤ƒak<100 100≤ƒak<130 130≤ƒak<160 160≤ƒak<200 200≤ƒak<300地 基主 要受 力层 情 况 各土层坡度(%) ≤5 ≤5 ≤10 ≤10 ≤10 ≤10砌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层数) ≤5 ≤5 ≤5 ≤6 ≤6 ≤7吊车额定起重量(t) 5~10 10~15 15~20 20~30 30~50 50~100单跨厂房跨度(m) ≤12 ≤18 ≤24 ≤30 ≤30 ≤30吊车额定起重量(t) 3~5 5~10 10~15 15~20 20~30 30~75单层排架结构(6m柱距)多跨 厂房跨度(m) ≤12 ≤18 ≤24 ≤30 ≤30 ≤30烟 囱 高度(m) ≤30 ≤40 ≤50 ≤75 ≤100建筑物类型水 塔 高度(m) ≤15 ≤20 ≤30 ≤30 ≤30容积(m 3) ≤50 50~100 100~200 200~300 300~500 500~1000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 3b(b为基础底面宽度) ,独立基础下为 1.5b,且厚度均不为小于 5m的范围内(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 ;2、地基主要受力中职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130k p a 的土层时,表中砌体承重结构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七章的有关要求;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度、荷载情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层数;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囱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30kpa小于,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度不均匀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二、岩土的分类(一)岩石分类(GB50021-2001)岩 石 按 风 化 程 度 分 类风化程度参数指标风化程度 野外特征波速比 KV 风化系数 Kf未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0.9~1.0 0.9~1.0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0.8~0.9 0.8~0.9中等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仅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岩芯钻方可钻进 0.6~0.8 0.4~0.8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0.4~0.6 <0.4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0.2~0.4残积土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进,具有可塑性 <0.2注: ①波速比 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之比;②风化系数 Kf 为风化岩石与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③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④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 为强风化;50>N≥30 为全风化;N<30 为残积土;⑤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岩 石 坚 硬 程 度 分 类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Μ p a ) ƒK>60 60≥ƒ K>30 30≥ƒ K>15 15≥ƒ K>5 ƒK≤5注:①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可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50218)执行;②当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岩 石 坚 硬 程 度 等 级 的 定 性 分 类坚硬程度等级 定 性 鉴 定 代 表 性 岩 石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主、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硅质石灰岩硬质岩 较硬岩 锤 击 声 较 清 脆 , 有 轻 微 回 弹 , 稍 震 手 , 较 难 击 碎 , 有 轻 微 吸 水 反 应 微 风 化 的 坚 硬 岩 ; 未 风 化 ~ 微 风 化 的 大 理 岩 、 板 岩 、 石 灰 岩 、 白 云 岩 、 钙质 砂 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杦岩、泥灰岩、砂质泥岩。

软质岩 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全风化的各种岩石;各种半成岩岩 体 完 整 程 度 与 定 性 分 类结构面发育程度完整程度 完整性指标组数 平均间距(m)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的结构类型完整 >0.75 1~2 >1.0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1~2 >1.0 结合差 块状或厚层结构较完整 0.75~0.552~3 1.0~0.4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 块状结构2~3 1.0~0.4 结合差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结合好 镶嵌破碎结构较破碎 0.55~0.35 ≥3 0.4~0.2结合一般裂隙、层面、小断层中、厚层状结构0.4~0.2 结合差 裂隙块状结构破碎 0.35~0.15 ≥3≤0.2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各种类型结构面 碎裂状结构极破碎 <0.13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状结构注:1)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选定岩体和岩块测定波速时,应注意其代表性;2)平均间距主要结构面(1~2 组)间距的平均值。

岩 体 基 本 质 量 等 级 分 类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坚硬岩 Ⅰ Ⅱ Ⅲ Ⅳ Ⅴ较硬岩 Ⅱ Ⅲ Ⅳ Ⅳ Ⅴ较软岩 Ⅲ Ⅳ Ⅳ Ⅴ Ⅴ软岩 Ⅳ Ⅳ Ⅴ Ⅴ Ⅴ极软岩 Ⅴ Ⅴ Ⅴ Ⅴ Ⅴ(二)土 层 分 类 (GB50021-2001)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分类名称有机质含量Wu(%)现场鉴别特征 说  明无机土 Wu<5%有机质土 5%≤Wu≤10% 灰、黑色,有光泽,味臭除腐殖质外尚含少量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体,浸水后水面出现气泡,干燥后体积收缩 ①如现场能鉴别有机质土或有地区经验时,可不做有机质含量测定;②当 W>WL,1.0≤e<1.5 时称淤泥质土;③当 W>W L,e≥1.5 时称淤泥泥炭质土 10%≤Wu≤60%深灰或黑色,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结构,浸水体胀,易崩解,有植物残渣浮于水中,干缩现象明显根据地区特点和需要可按Wu细分: 弱泥炭质土(10%≤Wu≤25%)中泥炭质土(25%≤Wu≤40%)强泥炭质土(40%≤Wu≤60%)泥炭 Wu>60% 除有泥炭质土特征外,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干缩现象极为明显完 整程 度坚 硬程 度表 3.3.2          碎 石 土 分 类 表 3.3.3             砂 土 分 类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颗 粒 级 配 土的名称 颗 粒 级 配漂 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块 石 棱角形状为主粒径大于 200㎜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卵 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碎 石 棱角形状为主粒径大于 20㎜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圆 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角 砾 棱角形状为主粒径大于 2㎜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砾 砂粗 砂中 砂细 砂粉 砂粒径大于 2㎜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25%~50%粒径大于 0.5㎜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粒径大于 0.25㎜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粒径大于 0.075㎜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85%粒径大于 0.075㎜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注: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粘性土定名分类 粘性土状态分类 粉土密实度分类 粉土湿度分类土的名称 塑性指数 Ip 液性指数 状 态 液性指数 状  态 孔隙比e 密实度 含水量 ω 湿度粉  土粉质粘土粘  土≤1010<I p ≤ 17Ip > 17IL≤00<I L≤0.250.25<I L≤0.75坚 硬硬 塑可 塑0.75<I L≤1IL>1软 塑流 塑e<0.750.75≤e≤0.90e>0.90密 实中 密稍 密ω<2020≤ω≤30ω>30稍 湿湿很 湿(三)砂、碎石密实度分类砂土密实度分类 碎石土密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