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社会学史复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256894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社会学史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外国社会学史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外国社会学史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外国社会学史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外国社会学史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社会学史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社会学史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赛的社会安全阀机制2.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帕森斯默顿)3.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答:韦伯理解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流派和方法论体系。韦伯把社会学定义为“一门关注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并因此关注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因果性说明的学科。在理解社会学中,行动者的行动“意义” 成为理解和诠释的起点和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关键。4.斯宾塞的社会进化理论早期进化思想:认为社会进化是持续的、不间断和不倒退的以加速度的方式向前发展。中后期进化思想:认为社会在整体进化的总趋势下,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发生。社会进化的具体观点:1.社会进化是不可逆的,不能返回到先前的阶段上去。2.人类

2、社会的进化并不遵循单一的模式,而是以一种发散再发散的方式进行。 3.不应把地球上未开化民族和文明民族间显示的社会差异看做是同一进化道路上的不同阶段,它们是不同的社会。5.韦伯的社会行动(成功)理想型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他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 伯提出。科 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职 位分等,下 级接受上 级指挥。 组织 成 员都具备 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管理人员是专职 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组织 内部有 严格的 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组织 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 是工作关系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

3、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官僚制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马克斯韦伯在对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进行广泛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任何有组织的团体,唯其实行 强制性的协调方能成为一个整体。基于此,他将官僚集 权的行政组织体系看成是最为理想的组织形态,并预言人类在以后的发展中将普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韦伯设计的这种理性科层制组织具有以下的五大基本特征: 1专门

4、化。在科层制组织中,作业是根据工作类型和目的进行划分的,具有很清楚的职责范围,它科学地划分每一工作单元和强调删除那些无用的重复工作,以及考虑到职能交叉的必要。各个成员将接受组织分配的活动任务,并按分工原则专精于自己岗位职责的工作。2等级制。在科层制组织中,拥有一大批官员,其中每个人的权威与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官员的职位按等级制的原则下级之间的职权关系严格按等级划定。3规则化。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运行,包括成员间的活动与关系都受规则限制。也就是说,每位成员都了解自己所必须履行的岗位职责及组织运作的规范。所以说,科层制组织所采取的手段能最有效地实既定的目标,领导人一时产生的错误想法或已经不再适

5、用的程序,都不大可能危害组织的发展。4非人格化。在科层制组织中,官员不得滥用其职权,个人的情绪不得影响组织的理性决策;公事与私事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组织成员都按严格的法令和规章对待工作和业务交往,确保组织目标的实施。5技术化。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成员凭自己的专业所长、技术能力获得工作机会,享受工资报酬。组织按成员的技术资格授予其某个职位,并根据成员的工作成绩与资历条件决定其晋升与加薪与否,从而促进个人为工作尽心尽职,保证组织效率的提高。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能为组织带来高效率。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实行强制性官僚制是最合理的已知手段。它在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

6、任何形式。1严密性。权力的层级结构制度可以确保决策制度的可靠性。位于层级结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职权限制,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发生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把问题转交给哪个部门、哪个职位;如果需要做出某项决定,那么决定应由谁来做出。这种严格按等级、法规运作权力的结果,可避免组织之间、个人之间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2合理性。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保证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组织内部存在大批专家,他们拥有专门知识,再充分利用档案,这样,组织就有可能通过精确的计算对未来的事件进行可靠预测,从而使组织的行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3稳定性。在科层制组织中,专业技术知识

7、的运用是它的一个主要优势。任何行政法令、决定、条例都有书面形式的规定和记录,详细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而保证了组织行为的稳定性。 4普遍性。在韦伯创立科层制理论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科层制组织的崛起已被证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工业组织、政府机构、工会、宗教机构等一切大型的组织都经历了官僚制化的历程。在当代工业社会,科层制组织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科层制的弊端非人格化形式理性取代实质理性例题:运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对下列行为进行分析,并讨论合理行动和非合理行动的社会意义。A.祈祷、忏悔等宗教行为 B.母亲因为生气而严厉地教训孩子 C.清明节为已故的亲友扫墓 答:韦伯的社会行动

8、理论将社会行动区分为 4种类型:目标合理的行动,即能够达到目标、取得成效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即按照自己的价值准则所进行的行动,不管有无成效;激情或情绪的行动,即通过激情和感觉而进行的行动;传统的行动,即按照习惯而进行的活动。前两种是合理的行动,在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后两中是非合理的行动,在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只有第一种才是绝对合理的行动。 祈祷、忏悔等宗教行为中,行动者不是基于理性的考虑和实际知识,而基于超验的幻想和精神的需要才信仰某种东西,并为了这种信仰而进行某种活动,属于价值合理的行动。母亲因为生气而严厉地教训孩子的行动中,由行动者的某种情感或情绪状态所致的行动,属于激情或情绪的行

9、动,这类行动也可以说是不顾后果的行动。人们在清明节为已故的亲友扫墓,这类行动是由来已久的和根深蒂固的,与传统和习惯有关,属于传统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只要因袭例行的或现存的方式就行了。按照韦伯的理论,三种行动都属于非理性的行动。 非合理的行动的普遍存在清楚地表明,人的行动并非全是理性或合理的行动,非合理的行动同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成分。实际上,传统社会中非理性的行动是人的行动的主导形式;而即使是在现代非合理的行动仍然不失为人类行动的一种重要形式。6.帕累托的派生物派生物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观念,包括各种信仰体系、价值判断,以及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和其它包含了价值理想要求的理论形式。派生物是指意

10、识形态、信仰和理论之类的东西。是人们为了理性地说明其行为,为了求得大众情绪的支持而发表的意见、观点,或提出的思想、信念,信奉的哲学或杜撰的故事。派生物分为四类:(1)简单肯定(2)权威论据(3)“原则”(4)口头论据7.帕累托的剩遗物剩遗物是深层的本能直觉同各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中介,是模糊不定的直觉本能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些非理性层面中的相对稳定因素。剩遗物和派生物具有非理性内容和理性形式的关系。组合的本能聚合体的持续性通过外部行为表达感情的需要与社会性有关的剩遗物个人及其附属权利的完整性性剩遗物8.帕累托的剩遗物与派生物剩遗物和派生物具有非理性内容和理性形式的关系。9.帕累托的精英统治循环论一、

11、“精英”概念表示那些在自己的活动领域里显示出最高才能的人。广义精英与狭义精英二、统治精英与精英统治循环论受剩遗物 1 支配的统治精英:狐狸受剩遗物 2 支配的统治精英:狮子10.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社会团结的含义:相当于社会整合, 强调客观性。社会团结的基础: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在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上的一致性。社会团结的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机械团结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压制性法律。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类型。还原性法律。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低度的分工 高度的分工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 微弱的集体意识约

12、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 复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低度的个性 高度的个性社区对越轨者进行惩罚 专门化的社会控制机构较低的相互依赖 高度的相互依赖原始的或乡村的 城市的与工业的区分社会团结的类型主要依据集体意识的强弱。11.迪尔凯姆自杀论12.迪尔凯姆的受控比较法(共变法)13.孔德的人道宗教孔德从自然科学出发来讲哲学,并且要建立科学的哲学,但最后却跌落到宗教的境地。他为了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晚年十分热心于建立“人道教” 。 孔德宣称,人道教不是对天主教、基督教的完全否定,而是在天主教、基督教基础上的发展。天主教、基督教在历史上是有功绩的,肯定神的存在虽然是不科学的,但宣传爱的思想却是起了

13、进步作用。人道教就是对基督教、天主教爱的思想的发展,并且只有人道教才是真正的、完全的、永恒的、爱的宗教,其他宗 教都是一种暂时的宗教。 孔德认为,对个人来说,人类是最高的存在物,具有上帝的地位,应当对之服从和崇敬。实证时代的人们应该象基督徒崇拜上帝一样地崇拜人类,也就是要把实证主义变成一种宗教。由于这种宗教崇拜的是人类,是作为爱的化身的道德实体,所以叫做人道教。人类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将人类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的相互之间的爱,因此,爱是人道教的宗旨。对人类的崇拜可丰富人们的感情,丰富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行为趋于高尚并充满活力,使社会保持稳定的秩序和适宜的进化速度。 为了使人道教精神能够贯彻执行,孔德还制定了一套教阶制度和宗教仪式,并要求建立人道教教堂。他自己为教主,实证主义者为传教士,把人道教发扬光大。孔德努力的结果,人道教在英、法和南美的一些国家曾一度流行,但并未产生大的影响。 14.功能主义15.迪尔凯姆的社会失范16.集体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