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新闻(含访谈)类阅读练习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2388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新闻(含访谈)类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新闻(含访谈)类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新闻(含访谈)类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新闻(含访谈)类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新闻(含访谈)类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新闻(含访谈)类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新闻(含访谈)类阅读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新闻(含访谈)类阅读限时提升练限时 45 分钟一、(2014潍坊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辛阳何勇白天亮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11 月 25 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 17 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11 月 18 日晴初登“

2、辽宁舰”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 月 18 日早晨 7 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 ,开始执行歼15 起降飞行训练任务。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 8 天里的日程安排。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 ,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13 时 30 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 “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

3、” ,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 月 19 日至 21 日晴基建日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 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每天晚上 6 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

4、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 10 到 12 圈,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 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 月 23 日、24 日晴海试日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歼15 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 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

5、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 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 ”孟军说, “作为歼15 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 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 20 米。 ”兴奋。激动得

6、忘了病痛。11 月 24 日, “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 ”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11 月 25 日阴霾返航日成功,离舰,鲜花。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 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选自 20

7、12 年 12 月 12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请结合文本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罗阳的品质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这篇人物报道中主要写了罗阳的哪几件事,从中可看出他的什么品质;在描写罗阳执行任务时,用了哪些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哪些品质;结合罗阳所处的工作背景分析。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有执着的信念;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无私奉献(或“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

8、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答:_解析此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考虑当时的环境气氛,又要考虑罗阳当时的实际情况。当时“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的行为显然与当时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什么原因呢?根据前文交代,一是因为他压力巨大,二是因为他身体上的痛。他的行为恰恰表现了他的沉着和强烈的责任感。答案罗阳的表现与庆祝现场的热烈构成对比,体现压力和病痛已使罗阳疲惫至极;此时罗阳是冷静而客观的,这表现了他强烈的事业责任感。3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首先要从整体

9、上看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描写手法的运用及是否使用修辞手法等,然后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语言简洁、条理清晰。答案运用短句,简洁有力。如“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突出强调了人物所面临的压力之巨大。(分析“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成功,离舰,鲜花”等亦可)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言贯通。如“他向海军询问向空军询问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 ,使用排比句式,表现了罗阳工作的紧张繁忙,体现他强烈的责任心。(分析“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等亦可)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分析

10、“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等亦可)4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答:_解析此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的能力。日记体一般有以下几个好处:日记按时间顺序展开,这样事情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楚;日记的表达方式很随意,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说明,能更真实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篇幅上,可以写片断,也可以写篇章;组合形式上,一般是开篇要有日期、星期、天气(前两个因素也可以只取其一),文中的日期可以间接地渲染环境,天气还可以映衬心情。答案以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突出时间的紧迫性,渲染强调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巨大。回忆

11、这一段时间中人物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表现罗阳,表达对他的追忆与缅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美大卫马纳尼斯(本报讯)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 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这个决定,是在该记者承认她的获奖作品纯属捏造后宣布的。库克的报道吉米的世界 ,讲的是哥伦比亚特区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了瘾。这篇报道据说是通过采访吉米本人、他母亲及其同伴写成的。现在库克承认,她从未采访过其中任何一个人,而是根据华盛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来源提供的关于吸毒者的材料编造了这篇报道。在她承认编造假报道后,有人揭发她提交给

12、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是编造的。库克曾说过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瓦萨学院,并在托莱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昨天,库克辞去了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像珍妮特库克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居然编造假报道,这实在是一幕悲剧, ”华盛顿邮报主编本杰明布莱德里说, “对报纸来说,信誉是最宝贵的,而报纸的信誉完全取决于记者的道德品质。记者的品行不端,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向读者交代清楚事实真相,向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道歉,并立即设法完成恢复报纸信誉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 ”负责普利策奖金评奖工作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院长奥斯卡艾里奥特昨天下午说,委员会经电话投票决定撤销库克受奖的资格,由候补受奖人领奖

13、。艾里奥特说:“我很伤心,这位优秀女记者的锦绣前程就这样毫无必要地给毁掉了。 ”二十六岁的库克昨天发表声明说:“这篇报道严重歪曲了事实,对此,我追悔莫及。我谨向我的报社、我的职业、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致歉。 ”库克的报道是 1980 年 9 月 28 日发表的。报道发表之前,库克对主编说,她得对吉米及其母亲负责,因为她曾答应不透露这母子俩的真实姓名。库克还说,吉米母亲的男朋友威胁说,假如有关方面或警察找到了吉米,他就要记者的命。库克的报道发表后,立刻就在该城引起了强烈反应。马里昂巴里市长和警察局长 B杰弗逊立即组织了一个小组,设法找到吉米以便给他治疗。但这项工作毫无结果。巴里表示,有可能根本不存

14、在一个叫“吉米”的孩子。华盛顿邮报还了解到,星期二 午后库克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有失实之处。原来,瓦萨学院的官员前来拜访布莱德里,指出库克只在那里上过一年级。同时,美联社也派人来反映:库克在托莱多大学只获得过学士学位。了解以上情况后,布莱德里、经营主编和都市版主编立即同库克进行了一系列谈话,她由矢口否认到后来终于逐项承认了自传中的编造。库克的交代,使主编们进而怀疑使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是否属实和吉米是否确有其人。后来,库克同城市版主编一道驱车前往华盛顿东南区某处,据库克说吉米就住在那里,但她却找不到他的住所。 华盛顿邮报的几位编辑同时查阅了库克报道这件事时的采访笔记,并审听了几卷当时的采访录音带,随后确定, 吉米的世界一文是库克仅仅根据她得到的某些真人真事拼凑起来的。星期三凌晨,库克承认吉米根本不存在,报道是她根据几个年轻吸毒者的真实故事编造的。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唐纳德格拉汉姆昨天说:“本报同仁均认为,首要的义务是尽力查明我们为什么刊登了这篇假报道。 ”在谈到库克时,他说:“本报许多同仁一直同她的亲属保持联系,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语文备课大师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