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的综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227193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毒性的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毒性的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毒性的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毒性的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毒性的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毒性的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毒性的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毒性的综述摘要: 本文对中药毒性的含义作了阐述 ,从化学成分与毒性的关系、毒性的作用,减毒的方法,毒性的表现及分级,如何解决中药毒性的问题及如何正确认识毒性等方面展开可论述。关键词:中药;毒性;减毒;毒性影响因素长期以来人们认为 “中药是天然药物,没有什么毒副反应” ,但事实上中药毒副作用发现的频率正日渐增高。因此 ,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 ,因中药不合理应用而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 ,特别是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不良事件 ,严重损害了中医药的良好声誉 ,影响了中药在国际药品市场上的地位。其原因之一是对中药的毒性未能系统地进行研究 ,以获取有效成分、 药效和毒性等

2、客观数据 ,未能充分说明中药毒性与毒性分级问题。为此 ,重新审视中药毒性及加强对中药毒性研究 ,用科学客观的研究资料阐述中药的毒性并制定毒性分级的客观标准 ,是中药研究、 开发和应用所必须的 ,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所必须重视的问题。1 中药 “毒” 的概念1. 1 毒即谓药早在周代 ,毒与药不分 ,混称毒药。如 内经 也有 “当今之世 ,必齐毒药” 之说 ,直到明代仍有一些医家谓毒为药 ,如汪机说 “药 ,谓草木鱼禽兽之类 ,以能攻病皆谓之毒” , 景岳全书 也有 “是凡可辟邪安正者 ,均可称为毒药” 之说。1. 2 毒指药物的偏性秦汉时期 ,由于阴阳五行学说对医药领域的渗透 ,提出了四气五味为

3、主要内容的药性理论。而毒就是药物的这种偏胜之性 ,如 素问 中有这样的记述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 ,十去其九 ” , 神农本草经 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就是根据药性的无毒有毒来分类的。张子和也说: “凡药皆有毒也 ,非止大毒 ,小毒谓之毒”1. 3 毒指毒副作用魏晋以后 ,毒的含义逐渐专指那些药性强烈 ,服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甚至致人死亡者 ,如隋 巢元方在 诸病源候论 中提到: “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 ,皆能变乱 ,与人为害 ,亦能杀人” ,唐 新修本草 在一些有毒药物下均附有 “大毒” 、 “有毒” 、 “有小毒” 等。总之 ,

4、 “毒” 即为药物的偏性 ,是药毒的广义之说 ,而仅指毒副作用的毒则属狭义之毒 ,目前人们所说的毒性就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2 中药化学成分与毒性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 ,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具有不同程度毒性的中药与化学成分中的生物碱、苷类、毒蛋白类、金属元素类等有明显的关系 1。可通过控制毒剧中药的毒性成分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从而使血药浓度稳定在治疗的有效水平 ,避免峰谷现象 ,同时考虑生物等效性。 2 3 毒性的作用:止疼痛、治癌症、疗顽痹、医恶疮 3.4 中药的减毒:41规范炮制有毒中药经过炮制不仅能降低或消除毒性, 而且增强疗效, 因此历

5、代医家都十分强调有毒中药须炮制去毒后方可入药。毒性中药炮制方法有净选去毒,水漂去毒,加热去毒,压油制霜去毒,醋去毒,酒解毒,明矾解毒,甘草解毒等。 4同一味中药的不同炮制品, 其毒性亦有所差异。如附子有盐附子、 黑片、 白附片、 熟片等之分,因其加工方法不同, 其乌头碱含量有别, 毒性不一。 即使同一炮制法, 由于各地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不统一, 也会影响药物成分的含量及毒性。 因此尊古而不泥于古, 进一步研究和统一炮制工艺、 标准, 对于提高中药疗效和降低毒性有重要意义。42合理配伍合理的配伍 ,不但可以减少毒剧中药毒性 ,还可以提高疗效 5。 所谓 “药有个性之专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6、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 ) 。 以配伍来减毒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运用七情中 “相杀 ” 、 “相畏” 的关系, 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 如小半夏汤之半夏与生姜, 吴茱萸汤之吴茱萸与生姜、 人参、 甘草之配伍。多味功用相近药物同时配伍运用, 既发挥了协同作用, 又因量轻和作用方向的不同而减轻毒副作用。 如十枣汤之甘遂、大戟、 芫花。 4.3限制用量药物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 主要取决于用量。临床运用时不仅要注意毒性药物的用量,还要注意两种作用相似色毒性药物合用后的剂量,此外,有小毒的中药用量也不可忽视。 6临床运用毒药乃取其性悍力专之特点,每收斩将夺关之功, 直捣黄龙之效, 若剂量违越,攻伐太过,

7、则变生他害,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须遵循 “中病即止” 的原则。 有毒中药安全范围窄, 常用量小, 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中毒, 因而既要限制每次用药的剂量, 还要限制用药时间, 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一篇文章 7引用一个病例,某男 40 岁 ,因患风湿性关节炎就诊于一民间医生。医生将有大毒的雪上一支蒿药酒(含生药 2g 左右) 售与他 ,嘱其分 6 9 次服完 ,并叮嘱切不可过量服。而患者治病心切 ,就诊当晚就将 50ml 酒一次顿服 ,结果引起中毒身亡。这就是擅自改变服药次数与每次剂量导致的结果。同时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和老人、 儿童、久病体弱等特殊患者, 用量更需谨慎。4.4选择剂型及给药途径由

8、于药物的毒性成分有不同的理化特性, 如溶解度等, 使其在不同的剂型所显示的总体毒性不同。 中药的传统剂型有汤、 丸、 散、 膏等多种剂型, 其特性各不相同。 中药常用剂型为汤剂, 一般来说大多药物的毒性可随长时间的煎煮而降低或消除 8。药物进入人体途径不同, 吸收程度及速度不一, 因而其毒性亦有强弱。 口服给药由于消化液的破坏、 胃肠粘膜的选择、 肝脏的代谢解毒, 自然比血管给药毒性小。当然中药注射剂多数已去除毒性成分, 但仍不能疏于防范。 外熏、 外敷、 外洗及舌下、 直肠给药等方法, 既发挥药效, 又防止了药物对人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为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开辟了新天地。4.5 煎服相宜由于

9、煎煮可使药物的毒性成分发生变化, 服法关系到药物成分的吸收, 故煎服也是中药减毒不容忽视的环节。用辅料煎煮药物也是常用的减毒手段。 仲景常以蜜煎乌头、 甘遂即是制缓其毒性 9。4.6 辨证施治,合理用药人参为珍贵的滋补强壮药。历代本草均将之奉为上品 ,但若不根据具体病情用人参 ,亦可导致中毒现象。临床上凡属气盛身热 , 脉滑实有力 , 大小便不通等实热证 , 如肝阳上亢的高血压 , 湿热壅滞所致浮肿、实证、烦躁、感冒发热等均不宜用 10。4.7 注意服药方法与用药疗程对有毒的中药可采用的服药方法有先食服药法、间歇服药法。因中药大部分成分溶于酒精 ,能增加毒性 ,故不可以酒送服。而对耐药耐毒 ,

10、常规剂量不效者可采用酒来送服。现代研究还初步证明 ,不少中药的成分在体内有蓄积性。中医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历来恪守 “中病即止” 的原则。此外, 服药时间对药物的毒性亦有影响。有报道说机体劳动状态时服药, 由于血液循环加快, 毒性发作亦快。除上述诸因素外, 中药的品种、 产地、 用药部位、 采收时间、 贮藏条件等对毒性也有- 定影响。中药毒性的作用 , 还与患者的年龄、 体质等有关。因此, 医者在遣方用药时, 应全面考虑影响中药毒性的种种因素, 做到统筹兼顾, 扬长避短, 以便更好发挥中药治病救人的作用。如果出现中药中毒的情况时要及时解救,如附子,商路,斑蝥,马钱子等 11。5 毒性中药之毒性 5

11、.1 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有曼陀罗、 洋全花、 乌头、附子、 马钱子等。其毒性成分多半是生物碱,能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往往是先兴奋而后抑制, 使中枢神经受损害, 表现为初期口唇干燥, 继之心跳过速或兴奋或狂躁、 谵妄,严重者出现昏迷、痉挛甚则死亡。5.2 主要对循环系统有毒性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有洋地黄、 万年青、 蟾蜍、 商陆、泽漆、 苍耳子等, 其毒性成分多是甙类, 它们对心血管系统一般是先引起心率紊乱, 中毒严重者则易引起心脏抑制和麻痹, 表现为早期头晕恶心、 心动过缓或心率不齐, 重则四肢厥冷, 大汗淋漓, 终则痉挛、 昏迷、 血压下降、心脏骤停而死亡

12、。5.3 主要对消化系统有毒性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有藜芦、 芫花、 藤黄、 大戟、 巴豆、 千金子等, 其主要毒性成分为生物碱、 泻素、 脂肪油、 毒蛋白等, 这些毒性中药由胃肠道吸收, 经肾脏排泄。 有的药物能引起剧烈的呕吐和泄泻, 亦有的药物其毒性成分透过皮肤进入人体, 引起毒性反应, 中毒严重者大量失水、 虚脱, 电解质平衡紊乱, 甚至死亡。5.4 主要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毒性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有斑蝥、 青娘子、 巴豆、 苍耳子、蜈蚣、 铅丹、 轻粉、 雄黄等。 这类药物的毒性成分多为毒素、 毒蛋白及一些无机物药品类的无机化学成分, 可使肝、 肾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可引起血尿、 溶血

13、性黄疸、 中毒性肾炎, 及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5.5 对皮肤、 粘膜、 肌肉等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有斑蝥、 芫花、 商陆、 生天南星、 生半夏、 巴豆、 硫黄等。其毒性成分多半是毒素、 脂肪油、 甙类等, 此类药物口服后有发麻感, 刺激咽喉和胃肠道粘膜引起呕吐、 腹痛、 腹泻等消化道和泌尿道刺激症状, 外用时还可刺激粘膜、 皮肤,引起发红、 烧灼感、 水泡, 甚则溃烂, 影响到肌肉组织。 126 现代药理对中药毒性进行了分级:61 半数致死量 (LD50 )分级法 半数致死量是判定药物有无毒性及毒性大小的定量标准。中药毒性越大 LD50 值越小 ,毒性与 LD5

14、0 呈负相关。一般认为大毒中药 LD50 50 gkg- 1。6.2 多指标分级法 由杨仓良编著的毒药本草 依照临床中毒症状的程度、 半数致死量的大小、 有效量与中毒量的距离、 剂量的多少、 中毒潜伏期的长短等多项指标 ,对中药毒性进行分级 (见表 1) 13 。之后 ,翁维良 14 对该分级作了毒性判断的定义 ,凡符合 3项以上者均可确定为该毒级。杜贵友等编著的有毒中药现代研究和合理应用 专著 5 与袁伯俊等编著的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 16 中 ,也认可了这种中药毒性的分级标准。表 1 中药毒性分级项目 大毒 有毒 小毒中毒症状 十分严重 严重 一般副反应脏器损害 重要脏器 重要脏器

15、少见脏器损害用量较大时 死亡 死亡 不易死亡LD50 30 min 或蓄积有人 17认为进行常用中药材、 饮片毒性研究可分为 3 个步骤: 从中国药典 每一类常用中药材、 饮片测定半数致死量入手 ,是否可将筛选出测得半数致死量的中药材、饮片界定在有毒中药的范围内。通过动物实验 ,依据毒性多指标分级法 ,对中药材、 饮片毒性分级。进一步研究毒性中药材、 饮片对脏器的损害、 提取毒性成分。7 解决中药毒性的问题7.1 从中草药的源头抓起 实施 大力发展道地 药材 我 国地大物博 ,药用资源亦十分丰富。长期 以来 ,由于历史的原 因 ,药物同名异物、异名同物的现象导致中药 的品种十分混乱 现代科技的

16、发展 ,环保意识 的落后使得我们生存的环境发生 了质的变化 ,尤其是农业操作残 留的农药已使中药含有毒元素、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 中药质量的稳定性 、可控性没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大力发展道地药材 ,同时应用现代检测手段对 中药材的道地性进行系统研究 ,严格 管理已成为中药材质量的关键 。7.2 中药的销誉要严格 长期 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将一些假药劣药充斥于药品市场 ,如将丁香的挥发油 主含丁香油酚 提取后 的药材干燥 、染色后重新投放于市场 ,医 生用药因达不 到疗效而加大剂量 ,长期大剂量的用 药导致蓄积中毒 。严格实行 将会积极改善这一现状 ,从而使病人 的用药更具保障性。7.3 加强中药现代化的墓础性研究 中药的基础性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7.4 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是治疗疾病的根本 。诸如青篙素等中药单体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