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主要寺庙祠观情况介绍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215693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区主要寺庙祠观情况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城区主要寺庙祠观情况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城区主要寺庙祠观情况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城区主要寺庙祠观情况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城区主要寺庙祠观情况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城区主要寺庙祠观情况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区主要寺庙祠观情况介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化寺智化寺位于禄米仓胡同5 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原为司礼 监太监王振的家庙,后得英宗赐名智化禅林 。总占地约 两万平方米,是北京现存最好完整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群。它以精美的古建艺术、佛教艺术和古老的京音乐 而享誉中外。该寺座北朝南,原有五 进院落,进山门、东西钟鼓楼、过智化门、北为智化殿、西为藏殿、东为大智殿,智化殿后为如来殿,又称万佛阁,再北为大悲堂,旧称极乐殿,最北为万法堂已无存。智化寺主要殿室的砖木结构与彩画,仍保留着原有风貌,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智化寺因收藏中国著名的四大古代音乐之一 京音乐 而闻名。其集宫廷、宗教、民间音乐于一体,流传至今已

2、有五百多年历史,具有音乐活化石 之称。智化寺内有北京最早的 转轮藏一具。万佛阁内供奉着三世佛及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小佛像,均为木制。雕刻精美,线条流畅通。智化寺荟萃了多种古代文化艺术,集古建、美术、音乐于一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 天 祥 祠文天祥祠位于东城府学胡同,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建立的。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最早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 年),后屡修葺,是北京保存至今仍有明代风格的一处不可多见的古建筑。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水人,是南宋末年可歌可泣的爱国诗人。他在蒙古铁骑兵临城下之际,受命丞相,奋勇抗元,并留下许多不朽的爱国诗篇,正气歌是其光辉的代

3、表作。后被害于柴市。为使人们形象地了解文天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民族气节,国家于 1984 年9 月重修了文丞相祠,向公众开放,供参观凭吊。于 谦 祠于谦祠位于东城西裱褙胡同 23 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悬门匾 于忠肃公祠 。于谦(1398-1457)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明英宗时兵部尚书。土木之变后,率军民抵挡住瓦剌军的侵犯,保住了北京城。后以谋逆罪被害。直至成化二年才被追认复官,还将其故宅改为节忠祠。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正房五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900 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 年,奎星阁因地震被毁,后小楼也拆除。现祠

4、改为民居,大部分建筑仍保存,但院内搭建的小房子太多,已很难看出原貌。凝 和 庙凝和庙位于东城北池子大街 46 号,俗称云神庙。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雍正八年敕建,命仿宣仁庙规制建庙,以祀云神,有雍正皇帝题兴泽昭彩 额。庙门坐东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及四层大殿。山门前的琉璃砖大影壁建在须弥座,上覆琉璃瓦顶。钟鼓楼为重檐歇山顶,上檐为一斗二升麻叶头,下檐为单昂三踩斗拱,平升科四攒,旋子彩画,黄瓦绿剪边,方形,每边长 4.6 米。正殿三间,歇山调大脊,黄瓦绿剪边。在后殿两侧,东西各有三座朵殿。该庙由于地近紫禁,常有进京官员住宿。民国时,此处改为学校,现为北池子小学,照壁、钟鼓楼、

5、天王殿等已拆除,大殿及殿前御道还保留。普 度 寺 普度寺大殿位于东城南池子大街内普庆前巷 35 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玛哈噶喇庙,是一座喇嘛庙,原为元太乙神坛,明南城崇质宫的旧址。清顺治年间改为睿亲王府,1756 年乾隆皇帝将该寺赐名普度寺,并为大殿题额慈济 殿,为殿内题额觉海慈航。 该寺殿宇拆毁较 多,现只存山门及大殿和部分配房。砖木结构的大殿建在高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山墙与桅墙用大青砖平砖顺砌,墙下部用绿色六边形琉璃砖拼成几何图形花纹。整个大殿异常雄伟、庄丽、古朴,为中国传统建筑法式中所少见。1984 年这里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柏 林 寺柏林寺位于东城戏楼胡同1 号,为京师八

6、大寺庙之一。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建于元代至元七年(1347 年),明正统十二年重建,明清两代多有修缮。寺坐北朝南,全寺建筑分三路,主要殿宇建于中路,共五层:自 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和维摩阁。整个院布局严谨,全部建筑都建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主要建筑,檐下正中悬有康熙六十寿辰时亲笔题写的万古柏林横匾。殿内有明代塑造的三世佛和七尊木雕漆金佛像。维摩阁位于全寺最后部分,自成院落,为双层建筑,东西两侧有翼楼。该寺曾保存了我国唯一幸存的龙藏经版,后移至智化寺。宣 仁 庙宣仁庙位于东城北池子大街 2、4 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风神庙。清雍正六年(1728

7、年)敕建,以祀风神。嘉庆九年(1804 年)重修。其规制仿中南海时应宫,赐号(应时显佑),庙曰 宣仁 。庙内有清世宗雍正皇帝御书 协和昭泰 匾额 。前殿祀风伯,后殿祀八风神。该庙街门坐东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及后殿。山门前有座琉璃砖在影壁,绿琉璃瓦顶调大脊。山门三间,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悬敕建宣仁庙 石额。各殿均 为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顶。现该庙琉璃影壁、山门、钟鼓楼及几层殿均保存,只是年久失修,显得破旧。东 四 清 真 寺东四清真寺位于东四南大街 13 号,是本市清真寺四大名寺 之一,在中外享有很高声誉。始建于元代,在明正统年间得到回族官

8、员陈友捐资扩建。今大门以内有砖砌的西式厢房,二门五间,前后带廊。西式门面为砖券门,为中西合璧 式建筑。二门内为一小院,有一垂花门,垂花门内庭院的主要建筑为礼拜殿,其前半部为木结构,后半部的窑殿为无梁式穹窿顶结构。院内南北各有五间配殿和三间配房,均带前廊,该大殿及配殿为明代建筑,更为珍贵的是在南配殿保存元代古兰经的手抄本,堪称国宝。1984 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嵩 祝 寺 及 智 珠 寺嵩祝寺及智珠寺位于东城嵩祝院 23 号、北河沿大街 25 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并排的三座大寺庙:东为法渊寺、中为嵩祝寺、西为智珠寺,是明代番经厂的汉经厂遗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 年),此处即

9、为法渊寺、嵩祝寺、智珠寺三寺,是皇帝为蒙古活佛章嘉胡图克图在京修建的宗教场所。法渊寺坐北朝南,前后共五层殿宇,已全部拆除;嵩祝寺坐北朝南,建筑规模较大,共分三路,主要殿宇集中在中路,除山门及前殿拆除外,主要殿宇尚存;智珠寺坐北朝南,从山门殿至后楼,共六层殿宇,除山门殿、天王殿、方殿及后殿还保存,其余配殿、配房等均拆除改建。寺院规模宏伟,建筑轩昂,1984 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 慈 延 福 宫大慈延福宫位于东城朝内大街 223 号,俗称三官庙。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是元代太庙遗址。明成化十七年(1481 年)敕建,第二年落成。奉天、地、水府三元之神。明嘉靖四年(1525 年)对三官

10、庙进行重修。该庙原规模很大,院落分东西两路,山门七间,为黑琉璃瓦调大脊硬山顶,门前有大八字屏墙。大慈延福殿面阔五间,四面带廊,后面有虎尾抱厦,这在一般建筑中较少见的。最后一殿形制更为特殊,并排三座殿,中为紫微殿,面阔五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东西两殿面阔均在三间,共十一间,皆为黑琉璃瓦歇山调大脊顶,极雄伟。各殿内原均有壁画、藻井和极高大的木制佛像。但从明末到清乾隆前期,此庙因种种原因都无香火。五十年代时寺内殿堂几乎拆除殆尽,现只存东路的正殿、后殿及西部一座殿,殿内明间神龛及藻井保留完整,雕刻精细,除龙头有损,大部保存完好。该建筑遗存是研究元、明之际北京城市变迁的重要实物。东 直 门 外 清 真

11、寺东直门外清真寺 原址 位于东直门外小街北下关 68 号(原东直门外二里庄)。此寺据金吉堂先生 1935 年撰中国回教史研究记载: 清真寺,东直门外二里庄,元代。但其他史书未见记载,据说清代重修。该寺山门一间,硬山筒瓦调大脊,砖制仿木结构,脊顶有吻兽,东西两侧各有一旁门,穿堂门三小间,硬山筒瓦卷棚顶,额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八月刻的开天古教字 样。大殿三间 ,坐西朝东,硬山筒瓦调大脊,前带走廊,廊为卷棚顶,南北配房各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东殿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殿顶上有砖吻兽及五小兽。该寺曾做为纸箱厂,山门、门楼均被拆除,主要建筑尚存大殿、东西配房等。1988 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迁至

12、东直门立交桥附近,建好后向社会开放。欧 美 同 学 会欧美同学会位于南河沿大街 111 号。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原为普胜寺。又称十达子庙,为喇嘛庙。清顺治八年敕建,为清初所建三大寺之一。民国时改建为欧美同学会。现有大门三间,坐西朝东,黄琉璃瓦绿剪边,大式硬山顶。二门三间坐北朝南, 前后出廊,左右各一石狮。门内正殿三间,坐北朝南,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带月台,三出陛。东西厢房各三间,绿琉璃瓦顶,整个院落由走廊相通。前院原有两座大卧碑,带龟趺,碑宽 3 米多,高1.5 米。东边碑为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宁完我撰的碑文;西边为乾隆九年(1744)工部侍郎励宗万所撰重修碑。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卧碑。现存

13、于五塔寺石刻博物馆。通 教 寺通教寺位于东直门内北小街钱线胡同 19 号。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通教寺是中外较知名的一座尼僧寺庙。原为明代太监所建。清代改建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 。1942 年由福建来京的尼僧开慧、胜雨二人住持该庙,进行扩建,将山门由冲南改为坐西朝东,并将寺更名为通教寺 。重修后山门为三间,寺院西端为大雄宝殿,南北为二层楼共 40 间,北楼后有清泰寮三间,北厢房七间,最西一间为伽蓝殿,东头一间为客堂,中间 5 间为斋堂,名为五观堂 。南配殿 7 间,中间为 念佛堂西一间为祖师殿,东头 3 间为寮房。1981 年政府拨款将寺重新修缮,并对外开放。僧 格 林 沁 祠 堂僧格林沁祠

14、堂位于地安门东大街 47 号。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僧格林沁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道光五年(1825)袭科尔沁郡爵。十四 年(1834)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咸丰五年(1855)晋封为亲王。同治四年(1865)被起义军杀死。光绪年间为他立专祠。僧格林沁祠堂又称显忠祠。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建筑。仪门三间,绿琉璃筒夹瓦顶,前后出廊。东西配殿各五间,为灰筒夹瓦箍头脊。二门前有一碑亭,内有碑朝南,高 4 米余。二门一间,为享殿三间,均为绿琉璃瓦歇山顶带斗拱,享殿前有月台,三出陛。另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绿琉璃瓦大式硬山顶。法华寺法华寺位于东城区法华寺街,始

15、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 法华寺其建筑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山门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棂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 法华寺” 。其后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亦为三开间。除主要建筑外,东、西还有跨院,房屋数十间,民国年间多已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现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大殿和部分配房。 天庆寺 天庆寺旧址位于东城区东晓市街。其东与南药王庙毗邻,为辽代的水泰寺。元代至元九年(1272)重建时,发现 一口废钟刻有“ 天庆 ”二字,经 考证是辽代年号,因此就 以“天 庆” 为寺名。寺墙上嵌有 “天庆禅林” 石额,是后世人镌刻。

16、旧址辟为天坛少年之家。隆安寺 隆安寺位于崇文区东北部白桥南里 1 号。是北京外城著名佛寺。1984 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隆安寺明景泰五年(1454) 始建。万历三十七(1609),四川高僧翠林重修佛殿后堂 3 楹。现在保存下来的形制,虽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 重修的,但仍然可以看到明朝寺 庙的建筑风格。 清道光、咸丰年间,香火中断, 庙宇沦为制造佛香的作坊和供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存放灵柩之地。寺的周围也变成了“丛葬之所 ”。 夕照寺夕照寺位东城区夕照寺中街。存大殿两座,前殿 3 间,后殿为大悲殿。大悲殿西壁有古松图,是画家陈寿山于乾隆四十年(1775)所画; 东壁为王安昆手书行草梁朝沈约的高松赋并跋。书画双壁,是夕照寺的文物珍宝。 古松图和高松赋存北京文物研究所。药王庙 药王庙位于东城区东晓市街。占地 20 余亩。始建于明末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