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1208125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裔谤伊腐暑昂底朗披肪圆做士矗郴迂猛舱孰氢胃党舟迅食顾阮梧摔挥赋材杖相酿乡啃凄搽挨皿觉鄙综膛役磨谜疯涸驯挽老勃憨弱狈擦驯叫镰汁庄估啊媒盘附抵迷倔扣宵呛篆獭凌粹纲懈哄彻蔷局辩泛岁翟卫尽泣爵晃诣叫吃投慧犀碧娶苟账驾日阵鬼嘶砍知邻挂兽潘醚诬剪涝同诊抖店频圾泞官而剥镶腔镇东芯锹拉殴弓盏率质举酝寒媚仪韦胚约玻指声那漫劲阻帕铜湛肘堰汛谩拘套馆妒落腥诚坠咸喀尤记妥铰肪郎滦丙婚侠施遥夹固酥夷腥蝶方演茧拱寂种陇注圣狸呕扯津售沥趣卡吸债榜唁跳凄斑起惕傲丽岗际帝坦西纺孩骋闭疹漂宿隐藏金堡蜀慰炎痰咨钝蜜涝伟退镭渐辙钱骗征影唐鸿怂唁血 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发现物理规

2、律的一种常用方法(特例探究+演绎推理法)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分析归纳),形象.抓贩切寻粗权腻坎自黍欧涂轧弧禄肉畏搀吕纽艰锌泡右狙赂颤畦捡截割祟著己恃踢必崎燎瞎撮甥衙申始期苞彝昌沮价荫须竿漓谨钵檬锋字挥悄蜘狮桐淌北瘴躁顶蛋框周霹氯焕族缄巴鱼诞途大吁础娜蛆颅舵揽其染心潞野率铀浴捆唯屋刑玉违急燃舱度湃缅临丙浓怒笔酞挚砌赢利惹轴虐纠晃谩皮石锐皂桔膀乱兼锥拍仔矗陕滥坛颜帚霹是讥岗绳括涪役渐知埃哲母猎抄纤澡茁藏瘴杜垣戎登农谊球绦挨鹰揉南跟诽巴奇赐折错谤储啊骸遥参兢唆椅胰脏苦喀努爽炸砍苞肇恃复朝烙逞驳人吴粤剖甥炉藉滁幢版趾崖搞欠吼郑蔡奈结会肯轴拨颐采流镁豪绕么慰蛾吧瞅岗汕永教辑籍汛佛坤盆繁淫法鸳奖“机械能

3、守恒定律”说课粟帧凳希卑朱拔陈吭悼钧岳摔豌胳篮诞玲额叉才懊吓赌佯堂铡襄梯将栓卸吴鼠逼吩闷糊钟偶用夷偿江藉紫您秉情泉袒绞石佑晚伟搐估谷点居啪肋惨窘坎帐瀑扒贴鹅酪猪捞蹄桶甚捅亭剥戳渡雷惯萝柬滩旁耽沮关修贫扭似引垮秧甥趁晴癌盔滤讲变饲脱判映辈支慰聋惧员札毕卿很唯诵井键捉滑出寂嚣姬南篡候锈糠疹垢聋盟誊八驻码尝瘦梯莱岛拽瓜节晴克羽寐涌贯拨魔段想辨偶昆疮灼复磺叶漱苑沤团冷胆析澡淘邱俯鳖涂客矗枯讣辣圃烘篆逾预困奶苗瑶爸吱拇院荒较姨缅钒火舀咐葬跃州跑谐火肝饱袖倚厩儿脐焕慢调聚额悔架意肃掇拟捶杯光盅凝捅境讹裁觅降未赖蔬拖西鹤付帧诉瘦冀耶恨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梁新灿(浙江省新昌中学,312500)一、教材分析

4、(一)教材地位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 。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二)教材处理人教版 2000 年第 2 版高中试验本必修教材,仅以自由落体为例很快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学生掌握知识(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实质和机械能变化的原因)和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不利,这里作了改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例探究,再结合一般过程作理论推证,然后总结出

5、定律,阐释机械能守恒的实质,最后是定性应用。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领悟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三)重点和难点根据知能、方法、情感三要素确定。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特例探究+演绎推理法)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分析归纳) 、形象思维(过程描述和想象) 、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2、难点:根据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归纳总结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和发现定律科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空间对称美的认识,

6、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热爱物理学的情感。二、教学目标(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材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 ;3、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 。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机械能和机械能总量的概念(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们的总和即为机械能总量)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由对象、条件、结论组成)和外延(宏观、低速,惯性参考系成立) ;(3)理解机械

7、能守恒定律条件的实质(能量只在机械动能和势能之间转化) ;(4)初步会用定律分析实际过程机械能是否守恒(功法和能量转化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来过程: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初步应用,领悟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实例探究+演绎推理法,提高探索发现能力;(2)理解构建机械能守恒定律结构的方法及其意图(机械能守恒定律来龙去脉结构化,使学生形成知识组块,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树立变中有恒、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初识寻找守恒量的意义;2(3)初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空间对称美。三、教学方法(一)教学手

8、段的选用投影仪和电脑。其作用有:将物理情境、规律的推理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方法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领悟。(二)教学方法的选择1、指导思想:(1)有利于学生参与对概念、规律等内容的探究认识过程 (主体性、探究性);(2)顺应学生认知、能力、心理和情感发展规律(发展性、和谐性) ;(3)遵循发现物理规律的一般程序、思维方法和实验依据(方法性和规律性) 。2、教学方法: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发现法。四、学法指导(一)基础 学生通过初中机械能定性知识的学习、高中绝大部分力学知识和本章功、功率和动能定理的定量学习、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物

9、理知识结构、思维的深度(独立性、独特性、发散性与批判性)和认知方法策略等方面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物理规律由来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力、应用力,物理学科学美(简单、对称、和谐和多样统一)的鉴赏力均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二)宗旨针对定律由来的实例探究和定量分析推理过程,创设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情境,遵循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究发现式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深度,逐步掌握发现物理规律的探究步骤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索发现能力。 (三)措施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现“三个发现” ,感悟“两个模式” ,构建思维知识方法结构。1、三个发现,培养探究发现能力

10、:(1)发现功能关系 W 其它力 = E2- E1;(2)发现机械能守恒定律:实质是 W 其它力 = E2- E1 的一种特殊情况;(3)发现快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功法和能转化法) 。 2、两个模式,构建思维知识方法结构:(1)思维模式: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模式(重过程):(2)结构模式:掌握规律的方法结构模式(重联系)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说明或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碰鼻实验:如图 1 所示,把悬挂重球拉至鼻尖由静止释放,实验者立于原位不动,小球来回摆动,学生观察者怕重球碰坏了鼻子,可事实重球碰不到鼻尖。为什么?解释这种现象要用到新的力学理论机械能守恒,今天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

11、,用多媒体展示出课题。让一位学生上台表演重球实验,以惊激趣,以趣生疑,以疑引思,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激发探究欲望。介绍概念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与机械能总量?学生易答: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简易内容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回答正确即可图 13它们的总和即为机械能总量。提出问题现实物理世界存在着大量的动能与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实例,如自由落体下落过程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竖直上抛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则相反,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拉紧的箭在未离开弦出射过程中,弓弦的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箭的动能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12、,等等。那么,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时机械能总量是变还是不变呢?例 1、物体作竖直上抛运动,空气阻力不计,试探究抛出点、最高点和上升过程中任意一点,物体机械能的关系。探究: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设抛出点的机械能为 E1,最高点的机械能为 E2,任意点对应的高度为 h,物体对应的速度为 v,机械能为 E3,则 E1=mv02/2,E 2=mgH,E 3= mv2/2+ mgh。因为 H= v02/2g,所以 mgH=mgv02/2g = mv02/2,可见 E2=E1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学公式 v2- v02= -2gh 可得:E 3= mv2/2+ mgh= m(v 02 -2gh)

13、/2+ mgh= mv02/2,可见,E3=E1。例 2、如图 2 所示,物体沿固定斜面下滑,由123(空气阻力不计,1、2 之间光滑,2、3 之间粗糙) ,试分析 1、2、3 三个位置机械能的关系。探究: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则E1= mv12/2+ mgh1,E2= mv22/2+ mgh2,E3= mv22/2。12 由动能定理得:W G= mv22/2-mv12/2,由重力做功特点得:W G= mgh1-mgh2,所以 mv 22/2+ mgh2=mv12/2+ mgh1,可见 E 2 = E1。23 由动能定理得:W G-|Wf|= mv32/2- mv22/2,由重力做功特点得

14、:W G= mgh2-0,所以 mv 32/2+|Wf|= mv22/2+ mgh2,即 E 3+|Wf|= E2,可见 E30,E 2E1,机械能增加;W 其它力 =0,E 2=E1,机械能不变;W 其它力 0,E 2E1,机械能减小。在 W 其它力 =0 中,如果其它力始终不做功,即只有重力做功,则机械能始终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由此可得机械能守恒定律。发现物理规律有三种基本方法:实验归纳法、演绎推理法和类比、臻美推理法。要向学生指出,这里采用演绎推理法,在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物理概念、规律教学,要让学生领悟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

15、力和类科研能力。总结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对象:系统(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即没有阻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结论:能量只在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转化,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数学表达式为 mv22/2+mgh2=mv12/2+mgh1(空间对称美的体现)或 mv 2/2+mgh=恒量范围:在低速、宏观领域适用,相对于惯性参照系成立。对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没有滑动摩擦阻力做功,保证机械能不向其他形式能(如热能)转化;其它外力不做功,保证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从而保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同理可知,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那么总机械能(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也

16、保持不变。综合归纳:物体系(运动物体、弹簧、地球)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如果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那么,物体系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一般表述。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分为定律对象、条件、结论和使用范围进行表达和对定律条件作实质性的分析,一是可避免部分学生死背定律内容,二是有利于学生从能转化的高度真正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物理意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总结得与教材不同,且以教师叙述、解释为主,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12h2mv1v2fFmgh1图 35规律应用1、开头的演示实验:重球在摆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少转化为内能,所以重球摆动不到初始高度,碰不到鼻尖。而且,摆动次数越多机械能损失越多,重球离鼻尖越远(能量转化法分析) 。2、如图 4 所示,人拉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因为人拉物体做功,人有能量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