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19230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张丽红(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5)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 实 际 相 结合 , 在 其 内 容 上 是 全 方 位 的 , 丰 富 的 ; 在 其 时 间 上 , 呈 现 出 一 个 具 体 的 历 史 的 过 程 。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明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结出的最新成果。关 键 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Newest Achievement of Maxism SinicizationZhan

2、g li hong(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 Anshan Liaoning 114005)Abstract : Maxismsinicization is to combin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xism with Chinese practical situation, the content of which is full and enriching and the period of which manifests a process of history. The paper exponds that ecological

3、 civilization is the newest achievement of Maxism eco-concept in modern China, basing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Maxism eco-concept sinicization.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ed development,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 实 际 相 结 合 。 就 其 内容 来 说 , 这 一 结 合

4、 既 包 括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理 论 、 政 治 理 论 、 文 化 理 论 与 中 国 的 具 体 实 际 相 结合 , 也 包 括 马 克 思 主 义 生 态 观 的 中 国 化 。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历史。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结出的最新成果。一、 “绿化祖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生态观的觉醒与尝试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就认识到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天然联系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对农

5、业经济的影响,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内容。1944 年 5 月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毛泽东说:“陕北的山头都是光的,像个和尚头我们要种树,使它长上头发。 ”1由于他对黄土高原缺乏植被、泥沙流失过度的状况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在全国解放后,立即就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对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建设的思想。在 1955 年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对农村的经济规划,除了手工业、副业、多种经营外,还有绿化荒山和村庄。这时,他的思想已由单纯的开荒增加生产收入,转变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审美追求,通过绿化达到自然景观的再造,使人民既丰衣足食,又身处美化的自然环境之中,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6、呈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这也是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在现实中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 “环境生态问题”被冠之以资产阶级环境理论的“反动观点” 。因此,环境保护工作没有被置于一个应有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重大危害,环境问题才又一次引起了第一代领导的重视。周恩来总理连续做出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指示,他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高度对当时资本主义工业的污染根源提出独特的看法:“资本主义国家解决不了工业污染公害,是因为他们的私有制生产的无政府和追逐更大利润。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工

7、业污染,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 ”对于环保问题他还提出:“要为后代着想” , “绝对不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 。1973年 8 月 5 日至 20 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部署。在这次会议上,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环境保护提高到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的地位来认识。但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 1972 年 6 月 5 日参加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全球会议之前,不承认中国存在环境生态问题,而在 1973 年中国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后,环境保护工作刚刚开展不久,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伟人就相

8、继身患重病,并先后辞世,因此,第一代领导集体最终没有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提出更多的见解并付之实践。二、基本国策:第二代领导集体生态观的探索与深化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深化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将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基本国策的战略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敲响了中国环境问题的警钟。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中国很多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及时为中国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警示。1981 年 2 月 24 日

9、,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明确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管理好我国的环境,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源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 ”2 1983 年 12 月 31 日,在我国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将环境保护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件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 ”31989 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能够持续,有后劲” ,实行以生态可持续能力为前提的现代化发展战略。1990 年 12 月 24 日邓小平同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谈话时指出,要把“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列为关系全局发展与跨世纪发展

10、的六大战略问题之一。第二,节约资源,开源节流,综合利用和精心保护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呈现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我国既是总量上的资源大国、资源富国,又是人均占有量上的资源小国、资源穷国。邓小平富于远见地指出了中国资源状况中的矛盾,提出:“重视提高经济效益,不要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 ”要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精心保护。邓小平曾经以天然气为例,阐明了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他认为,天然气能生产化肥,化肥又能增产粮食,还可以用来发电,可作多种化工原料,他要求必须在综合利用上下工夫、做文章。第三,提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应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邓小平指出:“加强环境管理,要从人治走向法治。得有一套管

11、理制度。国家有环境保护法,还有专门的单项法规。各个省、市可以根据国家的基本法,制定地方的保护环境法规、条例、细则,做出具体的规定,使我们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1978 年,针对破坏森林、破坏环境的问题,邓小平提出要尽快制定一部森林法。1979 年,根据邓小平的创议,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决定每年的 3 月 12 日为我国的植树节。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全国性、地方性的法律法规。1978 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的国海洋保护法明确提出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条文。1979 年 9 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

12、行) ,结束了新中国环境保护无法可依的局面。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等其他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又前迈进了一大步。1989 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邓小平的生态思想涉及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这是在对中国国情现实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宏观战略思考,它体现了邓小平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的深刻理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

13、义生态思想。三、可持续发展:第三代领导集体生态观的开拓与创新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始终站在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密切关注着生态环境问题,江泽民的生态观是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的基础上,又结合时代特点,为其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时代活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5并深刻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谋求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全面进步。江泽

14、民指出:“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 6江泽民将环境保护提高到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关系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高度认识,并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组织实施,无疑使环境保护工作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更高的高度。这既是实现生态文明的解决之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具体运用、丰富和发展。他还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到生产力” 、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 “关系到三个代表的贯彻落实”等角度,论证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思想。这些新思想,大大地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

15、处的生态观,使我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关于环境保护战略意义和地位的思想,富有了新的时代内容。四、科学发展观:新一代领导集体生态观的升华与飞跃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在吸取全球生态理论研究成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以重建新型的天人和谐生态文明为目标的理论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自觉。科学发展观主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公正、可持续性等生态伦理原则,也就是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复杂关系的整体协调,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整

16、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求人们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把人的发展与人类需求的不断满足同资源消耗、环境的恶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通过观念更新、伦理进化、宣传引导等促使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规范人类活动的有效性,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因此,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必须顾及后代人的资源、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等问题,其最明确的表达就是要求当代人在满足自己利益需要的时候,不能剥夺后代人满足他们利益需要的权利,强调公平地享有大自然的资源。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荣,而不是单纯以经济增长为发展目标。2005 年 12 月 3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 决定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2007 年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