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孙瑞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171604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与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孙瑞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与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孙瑞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与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孙瑞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与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孙瑞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与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孙瑞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与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孙瑞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与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孙瑞雪建立生命是需要付出时间、坚韧、耐性、信心、自我牺牲、爱心和努力。生命不是等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一团必须生活在其中的秘密。一、 儿童的 12 个基本需求睡眠、安全、饮食、空间、光亮、大自然、空气、同伴、水、活动、舒适、慈爱之情如果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在年幼时得不到满足,我们会向两个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发展:一是退缩或封闭自己(称为逃避反应 Flight);二是侵略或攻击性(称为斗争反应 Fight)。基本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和关系需求两大类。人一出生就处于关系之中,与母亲、父亲的关系。如婚姻关系基本上是父母的翻版。关系是我们成长的关键。回到养育自己的那个人寻察心灵反应。二、

2、人需要受重视、受注意(根本需求)当一个人受重视时会感到很愉快。婴儿时期非常重要,因为婴儿是靠这个来生存的。婴儿时期哭泣没有回应,就会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这样的心理活动在持续性的时间里将造成能量积聚,形成心理问题。成年后不惜代价的引人注意,服饰发型等。如果人得不到重视,则以破坏性的方式获得重视,以确定自我价值。受重视最根本的原因是确定自我价值。意味着自我并不存在,需要别人确定我是存在的。人不能无视自己的存在,需要受关注重视。自我从需要开始,否则就消失了。1 家庭中的关系以夫妻关系为主(1) 夫妻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我形象(2) 夫妻关系是儿童建立其他关系的模板(3) 其次才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

3、的关系(1) 夫妻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我形象儿童不具备抽身出来的能力。孩子认为就是自己的错。儿童必须有参照物,以便让他知道他的未来是怎样?自己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样的。否则,很难懂得与别人建立关系。他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看到父母的形象是什么样,以便投射到自己身上。儿童透过参照物来确定自己应该是什么关系。假如父母关系不好,无论你怎么爱孩子,孩子没有参照物,长大后依然不懂得与别人建立关系。(2) 夫妻关系是儿童建立其他关系的模板人生的三个关系:自我与自我,我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3) 其次才是孩子和妈妈及爸爸之间的关系2 自信、自我肯定、自尊均包含在最基本需要、受重视之内(1)

4、我是被爱的 我有价值(2) 父母的态度影响孩子的自我形象(3) 工作确认儿童自身的价值(4)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5) 让孩子为自己说话(6) 寻找时机,选择和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7) 用时间和孩子在一起(8) 偶尔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交给孩子负责,以确定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肯定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很重要,因为关系的发展需要连续性,每个时期与父母的关系都不一样。自信不是因为做事情做得好而获得,真正的自信是无论在何种情况都会自信。自信不来源于过程,而是来源于受到了重视,这种状态是在童年时期获得的。三、 人需要安全感安全感: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感造成没有安全

5、感的环境是:(1) 父母之间的冲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爱中解决冲突就帮助了孩子学会怎样面对人生,怎样懂得面对冲突)(2) 经常搬迁(对新朋友新环境的恐惧,无家的感觉)(3) 缺乏适当的规则(孩子不断地探知底线,生活种不要跨越这个底线,非常明确地告诉孩子)(4) 父母经常不在家(父母不在家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机)(5) 不断的批评(导致孩子长大后张口就是批评,不断批评意味着不断拒绝)(6) 重事过于重人(7) 本身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严重的负疚感,补偿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而良好的安全感是孩子构建自我的基础。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 他就会不断用各种方式确

6、认环境 把本应该用来构建自我的能量耗费掉。有安全感的环境:(1) 父母之间彼此相爱(给孩子最大的爱和安全感就是父母之间彼此相爱)(2) 父母对孩子有丰满而且持续的爱(无论孩子怎么样,完全接纳,让孩子获悉自己是被爱的)(3) 家庭的契合(餐桌上、一起出去走、三个人态度一致、振动频率达到高度一致)(4) 有规律的生活(5) 有适时且适当的精神生活和规则(不在孩子面前聊闲天 讨论一些有深度的主题)(6) 归属感(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关心同样的事情)(7) 在信任中托付责任,在庆典中以人为中心,和孩子站在同一个立场上面对事物庆典:一起过生日、节日,好朋友在一起,让孩子送礼物,举行的时候以孩子为中心,作为

7、生活的一部分。四、 人需要被接纳接纳是成长和自信的最佳土壤,接纳的意思是接纳孩子本人、他的感受、个性、想法,并且被尊重和能够引起父母的关注,不被接纳的仅仅是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被接纳的表现:(1) 接纳一个人不以此优秀与否作为判断的条件,这样会破坏人的价值观(2) 经常批评、拒绝会使人觉得不被接纳(3) 被比较会使人觉得不被接纳(相信你使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才是高贵和生命的本质)(4) 期待孩子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也是不被接纳的(5) 对孩子过分保护和呵护使孩子感到不被接纳的(6) 对孩子过分期望使孩子感到不被接纳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将来怎么样,现在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放弃童年应有的生活。作为一个自

8、在自由的人,处在生活之中,应该活在当下,而不是在将来。怎样建立被接纳感:(1) 认识孩子的独特性(2) 帮助孩子从成就种获得满足(3) 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们,需要他们,并且真正享受他们比如对出生的看法(来源很重要)正向的:孩子是爱的产物,期盼的产物,是父母最大的财富负向的:孩子是快乐的障碍,经济的负担,享受社交活动的障碍,发展自己的拖累,事业成就的负担(4) 接纳孩子的朋友(这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拒绝孩子的朋友等于不接纳孩子,给孩子的朋友提供能提供的东西)(5) 与孩子维持一种坦白真诚的关系(当事情发生了,告诉孩子自己怎么啦)(6) 聆听孩子的感受孩子最惧怕:(1) 父母把自己同别人对比(2) 谈

9、自己过去历史的优秀,说孩子的幸福和不足,张口就是说教(3) 提前把真理交给孩子(4) 唯一的标准就是学习待续五、 人需要爱和被爱需要爱与被爱,如果其中一个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有情绪崩溃的倾向。人需要 12 年的被爱,父母持续地饱满地爱,人需要漫长的被爱,成年后再反向就爱别人。被爱用于成长,是为了自我建构,到青春期后,孩子才投向外面的世界。(1) 爱是学习得来得(2) 爱与被爱模式是通过父母之间爱与被爱的能力学来的(3) 爱必须表达出来(行为和语言)(4) 爱需要要作出行为(5) 爱包括信任。(我对你的世界了解得很少,但我信任你)(6) 爱需要乐意倾听(7) 爱是分享经历。(这就是实践爱,并使爱

10、在何时何地都无条件地存在)陪伴爱人做什么,让他感觉你爱她。六、 人需要被赞赏不论伟大或平庸的人都会被真诚的赞赏所感动,我们有双重需要:我们需要被人赞赏,也需要懂得赞赏别人。被赞赏的原则:(1) 赞赏所做的,而不是赞赏品格(2) 赞赏能负责处理的事,而不是不能改变的事(3) 人需要从她觉得重要的人那里得到赞赏(4) 赞赏要发自内心(5) 赞赏一个人主动去做的事情(6) 当面赞赏效果最佳(7) 赞赏时语言和态度,是对方感受的关键七、 人需要规则精神病患者不是情绪上有病的人,而是认知上正常的人。规则给人安全感(1)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 学会欣赏孩子的父母,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3) 尊重孩子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的时候,要耐心等待(4) 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发展,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人生需要建立的三种规则:自我的规则夫妻之间的规则与个人相处的规则(完了,贴在这里是希望自己不要忘了。这堂课对我的影响好大好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