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备考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17157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分类学备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昆虫分类学备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昆虫分类学备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昆虫分类学备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昆虫分类学备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分类学备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分类学备考资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虫分类学备考资料一、名词解释:分类学 Taxonomy(系统学 Systematics):通过对生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研究将其加以区分和归类,建立分类系统,探索各 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及进化规律的科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生物分类学分为植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等若干分支学科,昆虫分类学就是以昆虫作为分类研究对象的一门动物分类学科。鉴定 identification: 研究区分和确定动物界中的物种,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认识和辨别物类的知识和资料。 (从众多生物个体中识别出可以称为种的类群)分类 classification: 根据物种之间的异同,确定所属的分类阶元层次、制定各个物类的分类系统。

2、系统发育 phylogeny:物种或物 类的亲缘关系,追溯其进化过程。总体相似度 Overallsimilarity:通过大量不加权特征所得到,并可以反映分类单元之间的近似程度的昆虫分类指标。数值分类学 Numerical Taxonomy:将大量特征数值化,使之可借助计算机运算,求得各分类单元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类学科。表征分类学 Phenetic taxonomy:以大量表征特性可以反映近似程度这一理论为依据的分类学科。单系类群 monophyletic group:根据系统发育关系,不论阶元秩级的高低,而源于同于祖先的自然类群。共享同源特征 shared homololgues: 某一特征

3、存在于两个以上的分 类单元中,并同时存在于这些分类单元的最近共同祖先中,称为共享同源特征。异源同形 homoplasy:指两个以上的具有同一特征,但却不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分类单元。平行现象 parallelism: 源自相同的祖征而独立产生的相似特征称为平行现象。趋同现象 convergence:源自不同的已有特征而独立产生的相似特征。 (指不同物种的性状从先前的相异状态经过独立变化而达到相似)。类群趋势 groun trends:在一个大类群中,常在许多亚群中多次出现一些共同的特征演变趋向。支序分析 cladistic analysis:确定各分支点在支序图中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顺序的过程。分类

4、阶元 taxonomic category:生物分类的排序等级或水平。分类单元 taxonomic taxon(taxa):排列在一定分类阶 元上的具体分类研究类群,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物种 species:由可以相互配育的自然居群 组成的繁殖群体和其它群体生殖隔离着,占有一定生态空间,有一定的基因 遗传型和表型(相似的基因库及表现型),是生物进化和分类的基本实体单元。生物型 biotype:指形态极为相似,只能根据 对寄主的 选择特性或在不同寄主上的存活率才能区分的种下类型。优先原则 principle ofpriority:一个分类单元的名称是最早 给它的可用名称。双名法 binomi

5、nal nomenclature:一个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合而成,第一个是属名,第二个是种名。模式方法 type method:把分类单元的名称和载名模式联系起来,载名模式作为决定一个分类单元名称运用的客观参考标准。载名模式一经确定就不应改变,但分类单元的界线可以改变,如将一个种从 A 属移到 B 属,但载名模式仍然不变。把这种方法称作模式方法。正模(主模)holotype:原作者在建立一个新的种级单元时指定为该种或亚种主要模式的单个标本。副模 Paratype:原作者建立一个新的种 级单元时所根据一系列模式 标本中除正模外的所有标本。分类特征 taxonomic characters:指生

6、物体躯结构和生命活动性状中那些用来进行类下分类和类上归类的性状。化学分类 chemotaxonomy:生物的化学组成因种类而异,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析生物体内物质的结构性状即生化特征,应用在分类上即形成化学分类。简答题1 简述昆虫分类学的意义、依据、目的、研究内容与任务。A意义:要正确识别昆虫就须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也是认识昆虫最基本的方法。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的重要基础分支学科,要进行昆虫学研究,首先要搞清研究材料或对象, 辩明种类,才会使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对比性和可重复性,否则就没有科学价值。同时,通过分类可以表达出昆虫世界的有序性,使人们更容易掌握和积累有关昆虫世界的知

7、识。B依据:分类有分有合,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和共同性。分类就是建立在对特殊性的分析和共同性的归纳上,只有通过分析对比与归纳才能分门别类,分析与归纳也就是昆虫分类的方法。昆虫分类的理论基础在于昆虫的特性和共性的对立统一。由于各种昆虫均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具有共同之处(祖征),因而可以归“类”,而各种昆虫进化过程又不尽相同,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新征),有别于其它昆虫,因而可“ 分”,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昆虫本身的属性异同通过分析对比和归纳对昆虫进行区分和归合,也就是昆虫分类。根据进化论,动物经历了漫 长的历程由低等进化到高等,所有动物均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分 类就是要追溯这种系谱关系

8、,重建进化过程,建立自然系统。而正是由于这种亲缘的存在,才使昆虫分类成为可能,才使分 类具有生物学方面的意义和内涵。C目的:昆虫分类不仅是区别异同,鉴定种类,也要阐明物种间和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建立符合其系统发育规律的分类系统,由个别的和表面现象认识发展到内在的、本质的分类。此外,还要研究物种起源、 进化、昆虫区系的形成和演替等。从而使所建立的系统不仅是一信息存取系统,同时还能够利用它来指导生产实践、控制害虫、利用益虫、保护生态,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造福。D研究内容和任务: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科学(比前面描述更深入更全面)。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

9、史和现状确定的。一般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将昆虫分类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鉴定 identification: 研究区分和确定动物界中的物种,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认识和辨别物类的知识和资料。 (从众多生物个体中识别出可以称为种的类群)分类 classification: 根据物种之间的异同,确定所属的分类阶元层次、制定各个物类的分类系统。系统发育 phylogeny:物种或物 类的亲缘关系,追溯其进化过程。 昆虫分类也可划分为三级水平,这一发展顺序也和前述的三项任务相一致。 分 类阶段(甲级分类学): 种类区分、鉴定、命名和描述,将昆虫标本加以整理、鉴别 、鉴定到种,找出各种的识别

10、性状以及与近似种 鉴别特征,以描述和命名。 分 类阶段(乙级分类学): 分类系统的研究(以研究体系、宗属关系 为目的),将鉴定出的物种进行归类,安排到适当的分类阶元中,建立分类系统。 分 类阶段(丙级分类学):物种的形成和系统发育研究(种类变异的分析、种下阶元及其进化)。研究物种的形成和进化,确定各分类单元的亲缘关系,重建昆虫的系统发育。上述三项任务互为基础,相互联系和制约2 简述昆虫分类学的地位和作用A、分类 学方法是 认识昆虫世界的科学方法。昆虫分类的实践过程是:先把昆虫个体 individuals 按照其形态特征的相似性 similarity,即共同性归为同形体phenon(phena)

11、,再根据生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 species,进一步把种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 higher taxonomic taxon(taxa),属、科、目等,这样就成为 一个有次序的分类系统 classification system。B、分类学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1)、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基础。(2)、昆虫分类学和科学技术发展关系密切,相互促进。3、简述昆虫分类学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地区种类研究阶段:林奈 自然系统 进化思想阶段:达尔文 进化论 种群研究阶段:赫西黎 新系统学 百家争鸣阶段:四大分类学派第一阶段:地区性动物区系研究阶段(博物

12、学家,局限于当地种类)代表人物:林奈 C.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生物分类学之父)代表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第十版,1758优点: 提出双名法: binominal method of nomenclature(bauhin,1560-1634)。林奈采用了鲍兴的“ 双名命名法 ”,即用属名加种名为植物命名,后又推广到动物界。使生物命名有了统一的方法。 提出划分物种的标准:即形态同一、杂交不育; 提出种的概念并记载命名了大量物种; 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种、属、目、纲、界五级分类阶元,并系统地用于动物分类;把孤立的种排列成分类系统; 把动物界分为六

13、个纲(哺乳、鸟、两栖、鱼、昆虫、蠕形动物),昆虫纲分为 7 个目(无翅、双翅、鞘翅、半翅、鳞翅、脉翅、膜翅);从而将各个孤立的种归纳为一定的系统,林奈功绩在于他使生物分类成为一门有统一方法和原则的科学。从而被誉为生物分类的始祖。昆虫分类学也是林奈开创的。缺点:(模式概念、物种不变、上帝 创造)林奈时代的学者在工作中虽然看到生物种类之间存在看各种程度的相互联系,并提出分类系统和阶元的基本概念,林奈还以自然系统” 命名其主要著作。但由于受神创论的影响,有下列缺点: 认为物种是上帝创造的、不变化、不 发展的,是恒定不变的; 命名原则是模式观念 typological thinking(类型逻辑思维)

14、,不相信生物进化;模式概念:假定所有的分类阶元的成员都和一个模式相符合。 提出的动物分类系统次序是颠倒的(由复杂到简单)。后由J.B.Lamarck 把它颠倒过来。 倾向于夸大阶元的稳定性,和使阶元分开的间断; 全盘否定进化论或以大突变来解释进化;第二阶段:进化思想(研究兴盛)阶段(全球范围,目光移向全世界)代表人物:达尔文 (Charles Darwin),是卓越的博物学家和分类学家的代表之一。代表作: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1859物种起源。特点: 19 世纪中叶以来,分类工作者的眼光由局限于当地种类转而移向世界范围。大量描述欧洲以外的,尤其是热带地区的种类,

15、导致人们将空间概念引入了分类学研究,推动了动物地理学的发展。 新种、新属、新科甚至新目层出不穷,重视研究 较高级阶元的进化。把种安排在不同分类范畴的自然系统中,奠定了生物分类的基本体系。 进化思想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创论的束缚,分类学者不满足于林奈时期的“ 由上帝安排的人为的生物系统,认识到所有的物种均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寻找各方面证据,努力追求合乎进化历史实际的“自然系 统”。如 Ernst Haeckel提出用系统树来表示生物系统发育等。推动了比较形态学,比较生理学和比较胚胎学等方面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在各 类动物中建立了许多更为合理的自然分类系统,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分类学的发展。优缺点:优点

16、:达尔文阐明了物种演变和生物进化,成为生物分类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缺点:主张渐变进化。没有给物种以明确定义, 对物种稳定性强调不够(忽视了种的稳定性)第三阶段:新系统学/种群研究阶段。 (种下研究;重新回到地方区系)代表人物:赫胥黎(J.S.Huxley)代表作: The New Systematics(1940, 新系统学(Mayr,1942,系 统学与物种起源)这一阶段的特点: 自 19 世纪后半叶及 20 世纪初,分类学家的注意力再度回到地方区系,开始研究种内各种群的细微差异及种群间变异与物种形成、进化之间关系,推动了对物种性质和结构的理解。以研究种下单元的进化为特点。大部分工作在进行物种细分,命名问题仅占附带地位。 摒(bing)弃了 “模式”物种的概念,物种不再看成是同一的,而代之以多型种的概念、建立了种群的概念;描述物种不再满足于仅有单个或几个模式标本,而是要收集一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