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164015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亭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把握西厢记的主题,了解身为封建时代贵族女子的莺莺蔑视功利禄追求真正爱情的可贵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2鉴赏有“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之称的王实甫遣词造句、写景抒情的语言艺术和“词如花间美人”的特色,提高学生对语言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了解西厢记剧情。把握西厢记的主题和本折的基本内容 ,了解莺莺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崔莺莺的十九段唱词,理清脉络,把握莺莺送别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常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

2、情?”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古人讲“黯然伤神者,惟别而已。”但人生也自是有情痴。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柳永的表达离情别绪的名篇雨霖铃,让我们一同背诵一下。其中有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如果是“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一对深深相爱的年轻夫妇呢?离者为何而离?送者是何滋味呢?请让我们一起学习元代著名的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二了解作者和西厢记:1、补充:虽未列入元曲四大家,但王实甫名气并不在其下。“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明)何元朗他的名作西厢记也被誉为一部迷人的诗剧;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剧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才华富瞻,为情词之宗,丽曲之最胜者。

3、2、西厢记故事梗概: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 30 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名珙,字君瑞) 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追求莺莺,在寺中借厢住下。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 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莺莺的才情进一步打动张生。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这

4、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莺莺嫁与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生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让红娘前去看望张生。张生托红娘传书,表达想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跳墙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假装生气,训斥张生莽撞,张生从此一病不起。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是夜,她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

5、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三听戏曲录音(黄梅戏西厢记),分角色朗读课文。四自学课文,看别在何时何地、用何方式、数看全文谁在主唱、有多少段唱词、可分几个场面。何时-暮秋天气何地长亭别由老夫人催逼张生“到京师挣揣一个状元回来”用何方式饯别谁在主唱莺莺。有多少段唱词十九段,可分几个分三个场面:赴亭途

6、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饯行席上:(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满庭芳、幺篇、快活三、朝天子)惜别时分:(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收尾)五整体把握研讨1、赴亭途中表现了什么?所见:借景抒情、寓情与景所感:熬熬煎煎的气、闷杀人所想:无心打扮,只能昏睡,睡中流泪所愿:书信“索与我栖栖惶惶的寄”离别在即,怨恨不已 2、饯行席上表现了什么?所见:景:情景交融人:泪不敢垂所怨:轻远别易弃掷所愿:妻贵夫荣但得并头莲举案齐眉厮守一时半刻所苦:眼底空留意,险化做望夫石所感:恨塞满愁肠胃所恼:拆鸳鸯在两下里缠绵依恋,无可奈何3、惜别时分又表现了什么?所盼:疾便回来所感:眼中流血,心

7、内成灰所嘱:节饮食,保身体所怕:停妻再娶妻所诫:见了异乡花草休再栖迟所见:寓情与景,情景交融所苦:烦恼填胸臆,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依依难舍,惆怅痛苦六深入研讨:文中表达感情最多的词是什么?恨恨谁?为何而恨?1、母亲:挣揣一个状元回来,驳落了休来见我注重功名拆散鸳鸯张生:金榜无名誓不归,忧文齐福不齐搁置爱情,追求功名 莺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珍惜爱情蔑视功名2、 在莺莺眼里中状元得功名与她的爱情相比是虚名微利,重要的是两情相悦,长相厮守,她这种对爱情的认识在课文中表现了多次,请分别找出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思想的句子。 【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

8、】:“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折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3、讨论:有媒体报道,一位女研究生在母亲的陪伴下征婚,条件是非两千万富翁不嫁现代女研究生:将爱情建立在物质财富之上可鄙可悲莺莺:珍惜爱情蔑视功名-可敬可贵当时社会:状元及第,金榜题名,夫贵妻荣,荣华富贵莺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注重并珍惜爱情,否定科举制度,蔑视功名利禄当时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不能自主莺莺:自由恋爱,私订终身,自己做主4对她的观

9、点你是否赞同呢? (作长远打算,中状元后再厮守在一起不是更好吗?) (假如他一去不复返呢?他们的爱情就是悲剧,造成这种悲剧结局的祸首是谁?) -追求自由和爱情,反抗封建礼教、封建家长的包办和束缚通过莺莺的形象和性格表达注重并珍惜爱情,否定科举制度,蔑视功名利禄,突破礼教束缚争取婚姻自主,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5、人物的形象总结莺莺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爱情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她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竟生埋怨。这种埋怨是爱极痛极的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此时此刻,她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她对“怜取眼前人”的

10、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社会平台。七、小结:我们也剖析了主人公崔莺莺的形象,她鄙视功名利禄,鄙视等级观念,反对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反判封建的伦理观念,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正是有这样独特的艺术形象,才使得西厢记历久弥新,为大家所喜爱。 长亭送别黯然伤神者,惟别而已。赴亭途中:离别在即,怨恨不已饯行席上:缠绵依恋,无可奈何惜别时分:依依难舍,惆怅痛苦莺莺:注重并珍惜爱情,蔑视功名

11、利禄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结合课文理解作者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品味曲词的优美,评价崔莺莺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元代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片断“长亭送别”。 杂剧,是元代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俗话说汉骈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下面介绍元杂剧的有关知识。1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3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折”类似“幕”,限用同一种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一个完整的故事。(长亭送别五本二十一折) 4 剧的角色:末(男主角)旦(女主角) 净(俗

12、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处的人,如张飞、李逵等。)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次要男角) 5剧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白(说白) 二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品味借景抒情的写法。 昨天我们说到“长亭送别”这折戏主要通过描述张生和崔莺莺长亭送别的事情,刻画了主人公崔莺莺缠绵不舍、痛快忧愁、担忧牵挂、郁闷怨恨的内心思想。那么,哪些段落最能表达出这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从哪些曲词中概括出来的?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快活三、朝天子、耍孩儿、一煞、收尾等。 1借景抒情是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在同学们找出来的这些段落中哪些段

13、落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方法? 端正好、滚绣球、一煞等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的。请一个同学朗读“端正好”。 2作者怎样借景抒情? “端正好”鉴赏点 紧西风紧,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的离去紧紧地揪着 醉霜林象喝了酒一样红,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样不能自持 染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 泪一路离别泪,一路离别情 这段话作者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描写了一幅深秋、旷远又凄凉的秋景,通过这个秋景,我们感受到了莺莺心中那无以言表却又无处不流露的愁苦。 3朗读“滚绣球”,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并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明确:垂柳长条,疏林斜晖,迍迍行的马,快快随的车。

14、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杨柳”在古诗文中是惜别的意象。 再看“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大家知道离情难舍,寸阴可贵,作者无端埋怨疏林挂不住残阳,分明是在写情,此时的崔莺莺多么希望能够留住残阳,留住张生! 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 在这里,莺莺眼中的枫林红叶,垂柳长条,加上前面的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儿、马儿,都戴上了传情寄恨的标记,成了抒发情感的载体。 4再看“一煞”和“收尾”,大家齐声朗读一边。 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当中的清晨景色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 在这样的背景下,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

15、发出“夕阳古道无人语”的感叹,这种感叹应与柳永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是在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是“除却天边月,无人知”的孤独与寂寞。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种手法叫以实写虚。这种手法,我国古代诗人最善长,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愁之多不言而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则把离愁写成刀剪之物,更为生动。诗句化用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江中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形象地表现莺莺离愁之重。 板书:写景抒情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长亭送别这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也许这是西厢记传诵千古的一个原因。 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熟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几支曲子背下来,并将其中的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或散文,注意其表达的文采。第三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对几支名曲的鉴赏,了解王实甫的西厢记“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才华富瞻,为情词之宗,丽曲之最胜者”的特点。了解杂剧的曲调,赏析长亭送别的曲词美。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只元杂剧,题目和作者分别是? 西厢记之长亭送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